西北王VS東北王:楊虎城和張學良的差距是什麼?在這篇文章中,筆者就和大家聊聊這個話題。
2024年,張學良在東北改旗,蔣介石實現了全國名義上的統一,當時中國有五大軍事集團軍,其名稱分別是:蔣介石第一集團軍,又稱**集團軍,共計約30萬人;馮玉祥的第二軍,又稱西北軍,總人數約40萬人;閻錫山的第三軍,又稱金隋軍,總兵力約20萬人;李宗仁的第四軍,又稱新貴軍,總兵力約20萬人;張學良的東北邊防軍,又稱東北軍,總人數約20萬人。
此時的楊虎城還在馮玉祥的西北軍擔任第十軍軍長,從這個意義上說,此時的楊虎城根本就沒有資格與張學良相提並論。 後來,由於楊虎城的軍隊不是馮玉祥的後代,楊虎城一直覺得馮玉祥喜歡把自己當炮灰,在這種情況下,楊虎城率兵投靠蔣介石,他的部隊被改編為第14師,由楊虎城擔任師長。 中原戰爭爆發時,楊虎城的第14師被蔣介石擴編為第7軍,楊虎城擔任司令員。 當時,這場戰鬥是馮玉祥和閻錫山,李宗仁一起攻打蔣介石,蔣介石本來就處於劣勢,但在關鍵時刻,張學良率軍進關幫助蔣介石,最終馮玉祥等人被擊潰,馮玉祥的西北軍徹底瓦解, 第二軍的稱號也被取消了。
戰後,蔣介石一方面獎勵楊虎城在這場戰役中的突出貢獻,另一方面也認為楊虎城不僅是西北軍的老人,而且是蔣介石的人,所以他更容易坐到西北,鞏固西北的統治, 於是楊虎城被提拔為陝西省省長。與此同時,楊虎城趁機在中原戰爭中將第7軍擴編為三個師,江無奈將楊公升格為十七路軍,楊虎城是十七路軍總司令。 從此,十七路軍被稱為西北軍,總兵力超過6萬,楊虎城成為繼馮玉祥之後的西北第二王。 當然,此時的楊虎城,其整體實力,與當年的馮玉翔相差甚遠。
至於此時的張學良,他不僅是東北軍的統帥,還是中國陸海空三隊的副司令員,還獲得了山西、河北、茶岔、隋四省的和平、天津、青島三市的領土,整編後的晉軍和西北軍也在張學良的指揮之下。 毫不誇張地說,此時的張學良已經成為蔣介石手下萬人以上的顯赫人物,與楊虎城和他不在乙個層次上。 然而,不久之後,隨著918事件的爆發,張學良不戰而退,導致東北三省被日本徹底占領。 2024年,張學良被任命為西北鎮壓團副總司令,擔任總司令,隨後東北軍正式出征西北,在張學良的領導下鎮壓共產黨。
在這樣的背景下,張學良和楊虎城終於開始交集了。 當時的楊虎城是陝西省主席、十七路軍總司令、陸軍二等將領,麾下共計6萬餘軍張學良的官職是西北鎮壓軍副司令員、東北軍總司令、陸軍一等將領,麾下共約20萬大軍。 從這個角度來看,張學良,無論是職位還是軍銜,都比楊虎城高很多;不過,楊虎城是西北的頭蛇,又是陝西省的董事長,張學良絕對不能直接指揮楊虎城作為他的下屬,所以從當時的情況來看,兩人的地位其實是平起平坐的。 因為,如果沒有楊虎城的扶持,張學良在西北方向肯定是動不了一寸的。
至於兩人的能力,楊虎城屬於草根創業,他單槍匹馬拉起了隊伍,先是跟著馮玉祥打東西,再跟著蔣介石打南北,最後抓住機會成為西北之王,組織能力和實戰能力堪稱出類拔萃。 張學良屬於創業二代,因為身世好,所以起點也很高,但他也很早就開始在軍隊裡訓練,最後能夠成為東北之王,一方面是父親的原因,另一方面, 他本事過硬,畢竟**時期的軍閥那麼多,但只有張學良這個二代成功繼承了父親的生意。同時,張學良也能判斷形勢,讓自己的事業更上一層樓,政治才能和眼光堪稱出類拔萃。 當然,如果把張學良調到楊虎城的位置上,張雪良未必能取得楊虎城的成就;至於把楊虎城放在張學良的位置上,楊虎城的成就未必比張學良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