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大年初,也是家家戶戶“殺雞殺羊”的時候,雞肉是我們餐桌上經常出現的主菜。
家裡養雞的朋友可能已經準備好開始殺雞了。
現在的年輕人很少自己殺雞,估計也很少見到別人殺雞。
但有過殺雞經歷的朋友應該有這樣的印象:殺雞的時候,雞肚子裡有一塊黃油。
我們殺雞的時候經常把這塊黃油扔掉,殊不知這點黃油才是寶貝!
一般情況下,殺雞的時候,會選擇把肚子裡的東西都處理掉,尤其是去市場上買的時候,大部分都是人手辦的,別說其他東西了,連雞肝都不要。
雞肉本身的**並不貴,吃雞肉的人大多吃雞肉,大部分人對雞內臟都不能接受,所以忽略了雞肚裡的“雞油”。
所謂“雞油”,就是雞肉的脂肪。
雖然我們吃雞肉的時候基本不吃脂肪,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即使沒有脂肪,與豬肉相比,雞肉的脂肪也會堆積在胃中,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雞油”。
因為買的都是加工過的,所以這種“雞油”也是直接處理掉的,大多數人其實是沒有機會接觸的。
不要把“雞油”看成雞油,但比起“豬油”,“雞油”還是很有營養的。
與普通脂肪不同,“雞油”比我們通常看到的脂肪質量更高,營養更豐富。
雞肉本身是人們減脂期的最愛,有了這款“雞油”,可以說是“手裡有雞,一切都好”。
此外,“雞油”不僅可以用於燉湯和製作雞肉,如果您知道如何自己處理,還可以用於炒菜。
與植物油和豬油相比,用“雞油”炒製的蔬菜有動物脂肪的香氣,但又不會太油膩,更適合為家庭補充營養。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你買了活雞,自己處理,也很難買到“雞油”。
雖然“雞黃油”是雞在成長過程中在體內積累的脂肪然而,農場裡的大多數雞都不是用“雞黃油”生產的。
一是養雞場養的雞最重要的是提高產量,而且飼養也是以飼料為主,通常沒有運動的機會。
為了增加產量,大多數養殖場不僅不給他們鍛鍊,還新增一些物質來增加他們的體型,這樣他們就可以在短時間內養到可以買到的雞。
只不過這樣的雞看起來體型稍大,肉質飽滿,但實際上,由於缺乏運動,肉質疏鬆,沒有嚼勁,更別說“雞油”了。
如果真的想吃“雞油”,就得買“散養雞”。
一般來說,散養雞都是農民自己飼養的,它們大多吃穀物和粗糧。
這種土雞不僅肉質好,而且體內還有濃郁的“雞油”,無論是用來燉湯還是做飯,都非常美味。
這也是為什麼大家都喜歡去農舍買當地的雞吃的原因這不僅僅是環境和氛圍的問題,最重要的是當地的雞肉味道好。
但需要注意的是,很多不法商家會用飼料雞代替本地雞來銷售,購買時要學會區分。
我們上面講到了“雞黃油”,很多人肯定會想問,網路上流行的“燈籠”和“雞寶”是什麼,它們是否也屬於“雞黃油”?
嚴格來說,“燈籠”和“雞寶”有相似之處。
“燈籠”是指將雞卵巢和未孵化的雞蛋組合成一種食物,因為它在外面看起來像一盞吊燈。
它既有雞蛋的香氣,又有雞肉的質地,是很多燒烤人最喜歡的食物之一。
雞寶是母雞在產蛋過程中有病變的蛋細胞,不算蛋黃,但其基本成分與蛋黃相似,類似於“燈籠”。
兩者最大的區別在於,雞寶可以滿足,但不能求因為它不能人工栽培,所以在**方面非常罕見且非常昂貴。
《姬寶》的**不是按斤計算,而是按克計算的,傳聞一克的**在7萬到35萬之間,甚至還有人願意拍得更高**。
與前兩種相比,雖然說“雞油”營養豐富,但沒有人會單獨購買,而且“雞黃油”本質上是雞油,與上述兩種食物還是有本質區別的。
最主要的是“雞黃油”營養豐富,味道鮮美但現代人基本上不會花那麼多精力養雞,然後自己殺了它們。
與其花那麼多精力去嚐嚐雞肚裡的“雞油”,大部分人還是更喜歡用其他一些食物來代替,真想吃點去農家院子就能解決的,真的沒必要這麼麻煩。
雖然說吃起來很麻煩,但對於那些真正熱愛美食的人來說,他們還是會選擇自己嘗試一下。
這裡還有一件事要說飼料雞不是沒有脂肪,但是沒有“雞油”,飼料雞的脂肪和豬一樣,口感自然不如“雞黃油”,一般不會有商家賣。
當地雞肉中的“雞黃油”可以用來熬湯。 除了燉雞外,還可以用來提煉豬肉等油渣。
油渣可以留著炒,就算沒有雞肉,也能吃到雞肉的味道,至於凝結後的雞油,可以放點糖包肉丸吃,這樣分開吃,可以多吃幾頓,可以解鎖很多新鮮的做法。
我喜歡吃雞,看過一些殺雞的場景。
看到那塊黃油,就覺得油膩,感覺這只雞懶惰,運動不多,體內堆積了這麼大塊的脂肪。
那時候,我還覺得這只雞的品質不是很好,我傻傻地希望以後再吃雞的時候,不用這種黃油做雞還不如。
現在看,當時的想法實在是太膚淺了。
從實用的角度來看,現在大家確實不缺“雞油”的營養,但對食物的追求從未改變。
既然有這麼好吃的東西,不管花多長時間,只要最後能吃到,就值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