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人工智慧 (AI) 為化學研究中的按需設計描繪了一幅美麗的藍圖。 然而,由於大多數化學描述符在數學上是離散的或不連續可調的,因此幾代成功的化學描述符只能實現一些特殊的性質值。 基於此,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江軍教授、王松教授、黃岩副研究員(共同通訊作者)等使用光譜描述符和機器學習(ML)建立金屬單原子催化劑上吸附分子的定量光譜構效關係。 除了吸附能和電荷轉移等催化效能外,還成功反演了吸附分子的完整空間相對坐標。
以金屬原子分散在金屬氧化物載體上的單原子催化劑(SACS)為例,研究了二氧化碳還原反應(CO2RR)中關鍵中間分子CO的吸附狀態(性質和結構)與光譜特性之間的定量關係。 本文建立了ML模型(ML-1)來研究吸附能(EADS)和電荷轉移(δq)的性質,並建立了另乙個ML模型(ML-2)來研究吸附分子CO的結構。 本研究利用CO的紅外光譜訊號,識別了鍵長、鍵角和二面角6個結構引數,可以準確確定小分子相對於SACs的位置,進而確定CO分子的空間相對坐標,從而實現結構反演。 這是一種從光譜中獲取結構資訊的新方法,無需依賴理論計算或實驗假設。
此外,基於上述兩個ML模型,開發了催化結構設計的AI生成工作流程。 首先,隨機產生大量光譜以快速吸附能量,並迭代光譜產生過程,通過與期望吸附能量進行比較,找到與所需性質相對應的光譜; 然後,基於該光譜,反演CO分子的結構,並通過DFT計算驗證其性質。 到目前為止,已經可以使用光譜學作為指標連續設計具有所需效能的催化結構。
catalytic structure design by ai generating with spectroscopic descriptors. j. am. chem. soc.,, doi: 10.1021/jacs.3c09299.
ht-t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