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對死者來說是一場災難,但對倖存者來說卻是一場噩夢。 ”“野人山”是指緬甸魔鬼居住的地方,深邃200多公里的原始森林,山山疊嶂,森林如海,幾乎沒有陽光可以漏出,再加上狼獸猖獗,瘴氣瘧疾蔓延,千百年來人跡罕至,相傳, 只有原始部落時代的一些蠻族群體出沒在山的邊緣。
然而,80多年前,42名年輕的女兵跟隨遠征軍進入了這個人間煉獄。 很少有人知道他們的故事,即使是那些了解他們的人也不願意回憶他們的過去。 直到2024年11月16日,安徽合肥市一位百歲老人去世,這個悲慘的故事才再次被提及。
她叫劉桂英,湖南長沙人。
2024年,她出生時,長沙發生了兩件大事。
首先,在春天,城市爆發了一場罕見的瘟疫,許多人死亡。
第二:6月,擔任湖南督軍的張靜堯進行暴力遠征,作惡盡棄,最終導致湖南掀起了轟轟烈烈的“驅逐運動”。 湖南軍譚彥民、趙恆惕看中時機,打響“救國救鄉”的旗幟,一舉攻打長沙,驅逐張靜耀。
“亂象”二字不足以形容這個時代的長沙,但無論是疫情還是軍難,受苦的只有普通人。 劉桂英出生於長沙郊區的乙個貧苦農民家庭,從小就吃苦耐勞,父母對她唯一的希望就是活下去。
他3歲那年,又是一場天災,長沙長期乾旱不下雨,農民失去生計,無數人拋棄妻兒。 劉桂英的父母知道自己養不起孩子,只能把女兒放在太平街美孚一家劉姓家門口,留紙條要求收養。
守望者沒有子嗣,雖然不富裕,但他很珍惜不期而來的劉桂英。 在這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家庭裡,開始回憶的劉桂英,第一次感受到了親情的溫暖。
然而,這樣的美好生活並沒有持續多久,在她10歲那年,她的養父和養母相繼去世,讓劉桂英第二次成為孤兒。 由於無處可去,她被鄰居送到了長沙市貧困婦女之家,這是一家為當時的貧困婦女提供的私人救濟機構。
因為時代的特殊性,當時被遺棄的女孩太多了,長沙當地的一些女教師自發籌資建立了這個孤兒院,收留女孩,傳授她們文化知識和手工藝技能。
在這裡,劉桂英結識了許多同樣身境悲慘的小姐妹,貧窮的婦女之家給了她們活下去的機會,給了她們改變命運的機會。 七年後,劉桂英以總分第一名考入湘雅醫院**助教班,有了第乙份穩定的工作。
然而,正是在這一年,日軍攻占了岳陽,逼近了長沙。 戰前,長沙爆發了一場史無前例的大火,燒毀了整個城市,數千人流離失所。 目睹這一切的劉桂英哭得很厲害,對侵略者的仇恨,讓她毅然決然地選擇參軍,成為新22師野戰醫院的一名野戰**。
新成立的第22師,人稱“虎師”,隸屬於第5軍,是當時中國第一支機械化部隊,也是美國僅有的三個機械師之一。 這支部隊的官兵有很大一部分是有知識、有技能的年輕人,其中許多人還是學生。
當年,為什麼無數年輕人義憤填膺地奔赴一線?對於18歲的劉桂英來說,她已經沒有家了,也不能再有國家了。 作為孤兒,她沒有後顧之憂,作為愛國青年,她有著遠大的理想。 像她這樣的年輕人成千上萬。
只不過,劉桂英沒想到,她入伍後接到的第乙個重要命令,竟然徹底改變了她的人生軌跡。
2024年3月8日,日軍攻占緬甸首都仰光,滇緬公路被徹底切斷。
這條高速公路有多重要?
滇緬公路是當時連線中國與外國的唯一陸路運輸通道。 據統計,在滇緬公路建成後的頭三年,多達45對中國的援助2萬噸,而當時國際援助全部超過50萬噸。 為了保衛滇緬公路,10萬遠征軍奉命出國抗戰,其中就包括劉桂英的第5軍。
對於從小從未離開過長沙的劉桂英來說,她不知道東南亞是什麼樣子,更不知道出國抗戰意味著什麼,她只知道,當她離開祖國時,數十萬邊疆人自發地互相送行。
年輕的士兵們意氣風發,看著捂著頭的戰士們,前後坦克、炮車、彈藥車、步兵運輸車等車輛組成了一條長長的鋼龍,他們熱情洋溢,唱起了遠征軍的戰歌
“槍,在我們的肩膀上,鮮血,在我們的胸膛裡。 去緬甸,去國際戰場。 ”遠征軍的第一場戰鬥是在銅沽打的。
新22師在桐鼓以北遭遇日軍,劉桂英作為野戰醫院第一,一直奮戰在前線搶救傷員。 與中國不同,這裡沒有群眾基地,也沒有民房掩體,臨時野戰醫院是日軍搜襲的重點目標。
在這樣的環境下,劉桂英也會害怕,但同時,她也深感震驚。 遠征軍都是精銳,戰鬥意志是普通軍隊無法比擬的,那些老兵身受重傷,無法脫離火線,而年輕的新兵不怕死,受傷了也乾脆包紮起來,只要還能動就行, 他們將繼續肩扛槍枝上戰場。
在男兵戰鬥氣氛的感染下,女兵們漸漸克服了恐懼,甚至不願意再留在後方,要求跑到前線搶救傷員。
聯合遠征軍打了一場又一場仗,很快在滇緬戰場上聲名鵲起。 但就在關鍵時刻,負責合作的英軍丟掉了鎖鏈,孤軍遠征軍很快陷入了極大的被動。
2024年5月1日,日軍占領曼德勒,中英聯軍被徹底擊敗,開始大撤退。
1942 年 5 月 9 日,日軍攻占密支那,包抄臘戍,切斷了遠征軍返鄉的所有路線。
在絕境中,時任第5軍軍長的杜玉明接到了乙個非常“不合理”的建議,英軍希望他能率領遠征軍以“難民”身份進入印度,交出**,享受庇護。 為了活下去,他不得不丟掉乙個軍人的尊嚴,杜玉明做不到,他寧願率領遠征軍繞道密支那北部,經湖康河流域回國。
胡康大峽谷位於緬甸最北端,再往北是白雪皚皚的喜馬拉雅山,東西被巍峨的橫斷山脈夾在中間。
劉桂英曾回憶說:
“我們都知道野人山是一條死亡之路,但如果你不進去,你就進不去,日本人在後面追,我們中國人不能成為日本人的俘虜,我們寧願去山上餓死。” ”然而,真相往往比想象的更殘酷。 在劉桂英跟著**班進入野人山之前,她看到了乙個她永遠不會忘記的一幕:1000多名烈士的遺體躺在被大火燒毀的斷壁廢墟中。
這些是遠征軍的傷員。
野人山地勢複雜,汽車無法通行,本來就稀缺的騾馬、擔架大多用來運送**裝備,無法分配給士兵,無法行動的傷員唯一的出路就是留在山外躲藏。 但其實大家都知道,如果不進入野人山,面對日軍的搜查,千百人是不可能躲起來的。
為了不拖累部隊,更不被俘虜,傷員們都選擇了自殺。
時任新22師前衛營第65團團長的邱忠嶽在回憶中記錄了這一悲慘的一幕:
“1500多名因戰傷或因重病不能隨軍長途跋涉的中國兒女,憑著中國人的意志和中國鬼魂,毅然決然地自殺,恨死而死”死者不想拖累活人,而是想讓活人的心受到怎樣的折磨。 遠征軍官兵在後面向野人山走去,會向曾經戰鬥過的地方鞠躬磕頭,緬懷死去的戰友。 此時此刻,他們心中沒有恐懼,只有憤怒,唯一的信念就是有一天他們能回來為戰友報仇。
“黑暗,彷彿走進了乙個深不可測的無底洞。 ”這是劉桂英對野人山的第一印象。
不管是作為軍長的杜玉明,還是遠征軍的所有士兵,直到他們真正走進野人山,才第一次目睹了原始叢林的恐怖。
野人山的威脅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糧食短缺
為了輕裝上陣,遠征軍的大部分士兵只隨身攜帶了四樣東西:乙個裝有一周食物的公尺袋;炊具玻璃罐;防雨篷布;睡覺的毯子。
剛開始的時候,軍隊還是有炊事小隊專心做飯的,但10天後,隨著食物觸底,士兵們只能開始宰戰馬、馱牛來填飽肚子,然後把槍套、皮帶等皮具煮熟吃。 原始叢林中不乏野菜和水果,但大部分都是有毒的,吃了就會腹瀉,摔倒可能再也站不起來了。 所以最後,戰士們不得不吃草根和樹皮,或者喝水來滿足他們的飢餓感。
第二:蛇、昆蟲和野獸
全副武裝的遠征軍本該不怕大型野獸,但進入野人山後,隊伍卻越來越分散,孤零零的傷兵經常成為獸獸攻擊的目標。
首先是水蛭和蚊子,雨季的叢林毒蟲比較大,而且沒有辦法避開它們,一不小心就會被叮咬遍全身,紅腫,瘙癢無比,不僅傷口感染致命,精神也大流失, 一旦弱小的戰士再次遇到大型野獸,就很難有反擊的力量。
第三:地形複雜
原始叢林的地形複雜多樣,許多危險簡直不可預測。 幾乎每天都有人從懸崖上掉下來,突如其來的暴雨和山洪暴發,可以直接沖走一隊士兵。 更難的是迷路,部隊分散,指南針和地圖稀缺,一旦在原始叢林中迷失方向,基本上就失去了生存的可能。
對於遠征軍的士兵來說,野人山的危險性甚至遠遠大於日軍,沒有裝備**、戰鬥力較弱的女兵的生存更是困難重重。
劉桂英當時在**班,一共有5名女兵,除了她之外,還有**常和山、**陳曉峰、孫月霞和王萍,因為她們都是湖南人,年齡相仿,所以大家的感情都很深。
進入野人山之後,**級也面臨著最大的危險,因為到了最後,野菜、野果甚至草根和樹皮都被前面的部隊吃掉了,而此時一旦有人留下來,就意味著他們以後不會被部隊牽制, 他們更粗心大意。
女兵若有所思,五個人走在一起,時刻靠得很近。 但即便如此,危險也無法避免。
陳曉峰是五人中最安靜的,平時話不多,但有一次路過榕樹林時,走在隊伍後面時,突然尖叫起來,然後捂著腿坐了下來。 眾人一開始並沒有太在意,以為她可能又被植物的尖刺或者水蛭劃傷了,但直到陳曉峰扯開他的褲腿,才發現他的小腿上有兩個小洞,不斷流血。
這是蛇咬,劉桂英率先反應過來,她連忙俯下身子,對準陳曉峰的傷口,直接吸出了蛇毒。 **常河山還從河裡找了一把野蒿,用牙齒咀嚼,塗在陳曉峰的傷口上。
太古叢林中的蛇很毒,雖然更及時,但陳曉峰的小腿還是腫得像蘿蔔一樣,只能由女兵輪流扛著。 傷勢好轉後,陳曉峰堅持自己走路,雖然經常一瘸一拐地落後,但至少不會拖累戰友。
但誰也不會想到,在一次行軍中,平時負責扶持陳曉峰的劉桂英和何山,正好去解手,只見幾步外有人喊救命。 眾人向聲音跑去的時候,只見一頭野狼咬住了寂寞的陳小鳳。
可能只是幾分鐘,野狼怕人多了,轉身就跑,劉桂英和何山急忙跑到陳曉峰身邊,卻看到她脖子上的動脈已經被野狼咬傷了,鮮血流得滿地都是。 乙個活人走了,長征讓女兵們難免有些疏忽和癱瘓,但正是因為這種疏忽,最親近的戰友才遭遇了厄運。
看到好姐姐的離世,大家的心情都跌到了谷底,卻沒有時間悲傷,一路上也沒有人多說,氣氛有些壓抑。 但此時,孫月霞卻因為瘴氣陷入昏迷,繼續發高燒,整個團隊不得不再次停下來。
雖然是頭等艙,但因為缺乏特效藥,孫月霞的病沒人能為之,只能燒熱水給她喝。 孫月霞病得不能走路,高燒折磨著她,她已經處於恍惚狀態,在短暫的清醒時間裡,她不停地催促姐妹們離開她,先走。
雖然大家心裡都知道,再拖多久,誰也出不了野人山,但拋棄重病的戰友,誰也做不到。 高燒的第4天,孫月霞的病情再次惡化,她痛得不停地撕扯衣服,最後用盡全身力氣跑了出去,跳下了懸崖。
為了不拖累戰友,也為了解病,孫月霞選擇就這樣結束自己的生命。
但兩周後,王萍也染上了瘴氣,她燒得比孫月霞還嚴重,昏迷了三天,幾乎不吃東西。 **常和山只好咀嚼野菜,含在嘴裡,用舌頭張開王萍的嘴,把野菜餵給她。 終於,王平醒了過來,但不是**,而是重回光明。 她的身體本來就虛弱無比,但最終還是沒有戰勝病魔。
**班5人中,只剩下**首領何山和劉桂英。 但此時的何珊已經不行了,作為女兵們的“大姐姐”,她總是做事最多,吃的苦最多,身體已經到了極限。 戰友們紛紛倒下後,她的精神一下子崩潰了,因為不小心吃了有毒的野果,每天都腹瀉。
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何珊還在為劉桂英擔心:
"桂瑩,看來我走不了了,我們一共有5個姐妹,只剩下你乙個人,一定要活著走出野人山!我們一定要努力回到祖國的懷抱,把我們的經歷告訴人民,我們為國犧牲了生命,我們是愛國青年!"兩個女兵相擁而泣,這也是最後的告別。 何山倒下了,劉桂英清楚的記得**在最後一次昏迷中長大,喃喃自語著母親的名字和在西北當兵的情人的名字。
獨自一人,劉桂英內心的信念更加堅定,晚年她曾說過這樣一段話:
“現在回想起來,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竟然能活著走出野人山!當我攀登越野山時,我腦子裡只有乙個念頭:就算死了,也要爬到祖國的大地上去死!”身軀虛弱,走走停停,劉桂英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走出野人山,但她不用擔心迷路,沿途有遠征軍烈士的屍骨,這是最慘烈的路標。
終於有一天,劉桂英看到眼前的空地上布滿了軍帳,那是遠征軍在野人山出口處搭建的補給站。 吃完久違的白公尺飯後,劉桂英才意識到自己已經在野人山里走了3個月了。
劉桂英運氣好,這一次穿越野人山,遠征軍一共犧牲了3萬多人,其中第5軍女兵45人,只有4人倖存下來。 十萬遠征軍出國作戰,最後撤退到印度和滇西,只剩下4萬多人,其中一半以上死在撤退途中。
隨部隊搬到拉姆加爾基地後,劉桂英很快就引起了不少關注,因為她是這裡唯一的女兵。 新22師師長廖耀祥和夫人黃伯榮熱情邀請她到官邸,著名畫家葉千羽先生專程從重慶趕來為她畫肖像。
然而,面對這些熱情,劉桂英並沒有感到多少榮耀。 **班姐們,她是唯一乙個活下來的,劉桂英親眼目睹了大家倒下的場景,她不想記住這些場景,但她忘不了。
厭倦了戰爭的劉桂英沒有再跟隨遠征軍**緬甸,而是一直留在拉姆加爾,直到2024年底隨軍回國。 此時,中國也發生了戰爭,於是劉桂英毅然選擇離開軍隊,帶著兩個孩子回到了丈夫安徽的老家。
從那以後,劉桂英一直在一所小學教書,鄰居們知道她是退伍軍人,但不知道她的具體經歷。 直到2024年,劉桂英不僅因為歷史不公被小學開除,還被送到農村30年。
2024年,得知訊息後,曾在拉姆加拉基地為劉桂英畫像的畫家葉千羽趕到安徽向劉桂英交代歷史問題,稱她參軍後一直在為國而戰,回國後教書專業,不參加內戰, 所以她絕對是無辜的。
今年,70歲的劉桂英恢復了教師身份,她的故事逐漸引起人們的關注。 劉桂英下半輩子一直選擇隱姓埋名地生活,她不反駁委屈,默默承受困難,或許這些艱辛與她的童年經歷和野人山的經歷相比,真的不值一提。 好在劉桂英過著很幸福的生活,兒女都很孝順,總是在老人身邊服侍,生活也十分豐富。
隨著遠征軍的事蹟逐漸被提及,劉桂英的名字也越來越廣為人知。 此前,當記者問她當年參加遠征軍是否後悔時,劉桂英說了一句話:
“當乙個家庭被毀時,每個人都可以發揮作用,我們只是盡自己的乙份力量。 ”2024年,劉桂英被授予紀念抗戰勝利60周年金質獎章。
在劉桂英的家裡,一張報道她“走出野人山”經歷的舊報紙被裝裱起來掛在牆上。 在報紙的空白處,劉桂英用正楷寫下了余謙的《青檸陰》:
“從山上鑿出成千上萬的錘子,火燒得像閒置一樣。不要害怕骨折,你必須把你的純真留在世界上。 ”2024年,劉桂英在合肥逝世,享年10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