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山縣按照“促優勢、強產業、補短補利民生、防範風險、保穩定”的要求,圍繞“四新”“四化”主戰略、“四區一高地”主定位、“橋頭堡”建設,著力提公升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效能, 建設堅強基層黨組織,紮實基礎工作,以高質量黨建引領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雷山縣四面環水青山。
“雙融合”黨建增強實體經濟新活力。
雷山縣把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優勢,把黨組織建設在主導產業、重大專案、企業主體上,激發實體經濟內生動力。 充分利用生態環境和民族文化“兩寶”,做好“黨建+全能旅遊”文章,引導西江旅遊集團、**連鎖公司等創新型農文旅體育黨建專案,並通過黨委領導、支部協作、黨員服務等方式,狠抓傳統村落優質旅遊基礎設施建設苗陵,進一步推廣景區度假、休閒娛樂、民俗文化體驗。
西江千苗村夜景。
重點培育民宿、會展等多種經濟業態。 雷山將把旅遊服務作為黨員志願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設立黨員先鋒崗、黨員責任崗、黨員示範崗等,在景區設立黨員志願服務站,引導黨員在工作中展示身份、擔當、表率, 把他們變成黨的政策“宣傳者”、“社會進步的引導者”、大眾遊客的“服務員”。
“一體化”黨建描繪了鄉村振興新畫卷。
堅持聚焦基層和黨建,推動基層黨建與鄉村振興共振、深度融合。 雷山縣充分發揮縣委一線指揮部作用,將村集體經濟納入縣域經濟統籌,重點抓好茶、天麻等“六個一”產業,採取“自主建設、聯合建設”等方式,推進黨組織牽頭的154家集體經濟公司和合作社。 以西江千戶苗寨景區為立足,以西江旅遊市場為前店,154村為後廠。
西江千苗村風景區。
同時,以“一園六區”為載體,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形成產業共建、利益共享、共贏發展的利益聯絡機制,變“單打獨鬥”為“群體發展”。 用好“5311”利益聯動機制,探索“飛地經濟”模式,引進廣東珠海優世坊集團投資雷山。 並與大地生態產業發展聯委會投資800萬元成立蒸領生鮮公司,推動全縣西江公司、縣連鎖公司及154個村發展村級集體經濟。 截至目前,該縣**連鎖公司每月從配對村採購農產品200餘元,銷售茶葉、銀飾等當地特產800萬元,有效將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高質量發展優勢。
葡萄產業。 “服務至上”黨建釋放新動能,造福企業、造福民。
堅持圍繞發展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 雷山縣以“千金先鋒、桂在行動”為總載體,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積極動員黨員群眾參與美國城鄉建設。 在定點、定額、定項、定時、定標等方面全面鞏固提公升“紅代辦”服務質量。 通過搞活代理服務,抓好代理團隊,把握深度代理行動,把握精細代理事項,為企業和基層群眾提供全面的代理服務。 針對偏遠農村群眾工作的不便和耗時,縣堅持問題導向,按照“便於管理、方便群眾”的原則,在鄉(街道)便民服務中心設立“紅色代辦”站,在村級辦事處設立“紅代辦站”。 從完善崗位功能入手,以村黨群服務中心為主體,配備諮詢、電腦、辦公桌等設施,設立“紅色代理點”。
西江村黨群服務中心。
同時,結合“村管委會”的成立,在遠離村委會、住所分散的自然村落,合理設定“紅色代理服務點”,構建以“村黨支部+村管委會+紅色代理站”為核心的“三位一體”組織架構。 圍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有效對接鄉村振興,“紅色機構”服務內容將進一步拓展,除為群眾提供幫扶服務外,還將提供政策宣傳、醫療衛生、科普、法律維權等多項服務。 以及衝突和爭議解決,從而實現服務公升級。
辦事員為群眾提供服務。
“優秀”黨建展現了作風建設新氣象。
堅持立足基層,持續推進農村、社群、政府機關、國企、公立醫院、新興領域黨建黨支部標準化、規範化工作。 雷山縣深化了“星級”管理支部、“閉環”管理支部書記、黨員“積分制”管理“三管”,加強了鄉鎮、村級黨員幹部培訓。 加強幹部隊伍建設,以“選、育、管、用”為抓手,選拔做強重點崗位“一號”和領導幹部,建立健全內部輪崗、外部交流、向上學習、向下培養的“四向”機制。 要有組織、有計畫地把幹部放在“四新”“四化”“一園六區”建設和天麻、茶葉等主導產業建設的第一線。
剛剛收穫的天麻。 通訊員楊成紅 攝。
全縣圍繞發展改革問題,全力打造“雷山大講堂”,通過黨校辦班、系班等形式,全力提高各領域幹部的教育能力和素質。 組織開展鄉村振興主題培訓,持續加強對黨組織領導、新型農經營主體領導、駐村幹部、“兩新”組織黨務工作者的培訓,切實提高基層幹部履行崗位職責的能力和水平,發展農村集體經濟, 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對幹部執行的監督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鼓勵和引導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轉變作風,強化技能,敢於做好事。
天麻是手工授粉的。 通訊員李娟 攝。
努力“地方特產”。
實現增收夢想。
從幾十畝的茶園到現在的1000多畝,這個巨大的變化,實在是出乎意料。 雷山縣朗德鎮南盟村村民李同民稱讚,“以前我們村沒有產業,靠黨支部帶領大家努力。 如今,道路更寬,產業更強,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達到100萬元。 ”
雷山銀球茶。 貴州**天燕新聞記者李佳琪攝。
2024年,時任南盟村第一書記的劉偉邀請村里有才幹的人於洪賢從浙江回來競選村幹部。 此前,黨員於洪賢一直在沿海外貿集團公司工作,因為辛苦拼搏,從車間工人變成了公司高管,日子越來越好。 雖然工作條件優越,但在於洪賢心中,家鄉的發展一直是他關心的問題。
回到家鄉後,於洪先帶領兩村委會把集體資產增量提質提公升作為黨建和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通過強支部建設的“四個抓四強”工作措施,進一步深化支部建設,把握產業發展,倡導文明鄉村風情,帶動村民共同執政, 教育培訓智慧型性強,集體經濟動能強勁,鄉村治理效率強。
雷山縣茶山。 貴州**天燕新聞記者李佳琪攝。
隨後,於洪賢帶領黨支部黨員,依託縣域資源優勢,做好茶葉、天麻、食用菌、大公尺等“地方特產”文章,通過東西合作基金的扶持,積極引導和鼓勵群眾大力發展茶、公尺魚、食用菌、 天麻、蔬菜等特色產業。構建了“山頂茶園、山腰稻魚、山腳下菇麻”的三點一線產業布局,打造了“茶麻菇飯”特色品牌,形成了以產業發展為驅動,農業、文化、旅遊一體化發展格局, 民族文化和旅遊。
檢查幼苗狀態。
此外,於洪賢還多次組織南盟村黨支部召開村民大會,落實“一體化管理+承包食堂+婚風改+村規制度”的農村自治模式,總結《南盟村一體化制度管理辦法》,推進一體化超市、承包食堂建設,倡導“新婚、 簡單的葬禮,沒有遺物“,從而營造出文明的鄉村氛圍。
雷山縣南盟村。 貴州**天燕報記者歐陽章傑攝。
如今,南盟村擁有茶園1000畝、水稻魚300畝、食用菌大棚38個、天麻種植200畝,2024年實現產業收入51萬元。 2024年6月,南盟村黨支部領導班子、貴州省黨建工作領導班子被評為“全省黨支部標準化、標準化示範點”。
“Red Agency”服務送到您家門口。
村里一認識我就解決了我的問題。 感謝村黨支部的周到服務。 雷山縣永樂鎮小開屯村的農民楊忠文在村里“紅代站”成功為家裡50多頭生豬購買了保險後,高興地說,自己還可以享受上門的養豬保險服務,這樣就不用來回奔波了,這樣的服務真的很貼心。
永樂鎮和平村黨組織邀請種植人才龍道品到和平村掛葫蘆種植基地向農民傳授掛葫蘆種植技巧。 攝影:於秋紅。
面對農村“空心化”、基層群眾困難等問題,雷山縣聚焦群眾急患急,創新推行定點、定號、定項、定時、定校的“紅色代辦”服務,為基層群眾提供全方位代辦服務。
全鎮各村信訪率、矛盾糾紛率均下降07 和 24、留守老人幸福感以5%的速度逐年增加。 永樂鎮組委委員李金喜說,只要群眾有訴求,通過聯絡“紅色代辦”站黨員就能高效解決,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
雷山縣永樂鎮黨委邀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張桂英,向永樂鎮各村苗繡愛好者傳授苗繡技藝。 攝影:於秋紅。
針對群眾處理頻次高、反饋集中的問題,全縣梳理明確了專案立項、牌照代理、諮詢服務、公益事業四類服務事項。 對於服務物件應享有的相關政策,代理商主動提醒或協助上門服務,實現服務“無盲區”和“全力支援”的便捷,力求讓服務物件“不需要執行”或“最多執行一次”。
工人們正在加工苗族刺繡。
民生與民心相連,民心凝聚民力。 雷山縣開展了定點搬運、定額搬運、定項搬運、定時搬運、校驗搬運等服務,黨員熱情高漲,大家忙得不亦樂乎,工作推進得更加順利。 黨員成了村民的“中堅力量”,在村里辦事能得到村民的支援。
志願者幫助村民施肥。
目前,雷山縣共有8個“紅色代理”站、154個村級“紅色代理站”、723個“紅色代理”,實現了“一村一站”全覆蓋。 幫助群眾解決疑難問題3290個,幫助群眾辦實事6200餘件,有效解決了農村群眾辦事不便、辦事難的問題。
志願者幫助村民收穫紅薯。
貴州**天燕報記者 李麗 楊成紅.
編輯:龍飄。
二審劉娟。
三審田敏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