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元春上海財經大學校長,原民大副校長,中國巨集觀經濟論壇聯合創始人。
本文**自11月25日起,21世紀經濟報道。
字數:3918字。
閱讀時間:10分鐘。
《21世紀:*金融工作會議提出加快金融強國建設》。 這是第一次在第一層次上提出“金融強國”的建構,以及如何理解“金融強國”的概念。
劉元春我認為“金融力量”的提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首先,這是應對大國博弈的需要。 近年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金融博弈是大國博弈中非常重要的一環。 打造金融強國,就是要提公升中國金融的競爭力和影響力,尤其是在國際上。
其次,貨幣金融的崛起是大國崛起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大國崛起全面完成的重要標誌。 工業革命爆發以來,在大約兩個半世紀的時間裡,英美相繼崛起,英鎊和美元先後成為主要國家的貨幣,並先後形成了貨幣霸權。 但是,中國金融強國的建設更多的是服務於國內經濟發展,以人民為中心,這與一些歐美國家的貨幣形成鮮明對比,這些貨幣經常成為對外擴張和建立世界霸權的工具。
第三,我們有能力建立金融強國。 無論是從市場規模、市場制度、定價體系,還是金融基礎設施,毫無疑問,我們已經是金融強國,具備了邁向金融強國的基礎。
第四,金融強國要為科技強國和製造強國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動力轉型、方式轉換和結構調整任務艱鉅。 在轉型過程中,我們認識到要在科技上自力更生、自力更生,在科技和製造上建設強國。 但是,科技強國和製造強國的建設需要金融的助推,沒有強大的金融體系,就不可能孕育出現代科技和現代工業。 在一定程度上,金融強國是推動我國從科技強國向科技強國、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全面轉變的重要工具。
21世紀:金融強國的基本特徵是什麼?中國與其他金融強國有什麼異同?
劉元春從歷史和國際角度看,金融強國具有一些基本特徵。 首先,金融強國需要建立在強大的經濟和軍事實力之上沒有強大的經濟和軍事實力,乙個國家就不可能成為金融強國。
其次,金融強國必須具備金融定價權、金融資源配置能力、全球金融風險控制能力,尤其是地緣政治風險、戰爭風險等非傳統風險。 這需要強大的金融基礎設施、穩定發達的金融體系、健全的金融法規和金融體系。
就中國而言,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我們面臨的金融強國比英美更大,尤其是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其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與歐美不同。 在今後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們將與美國等金融強國並駕齊驅,不可避免地會發生一些摩擦和衝突,這就要求我們在協調發展和安全的基礎上重構國內外金融規則。 一方面要尊重共同的金融規則,另一方面也要努力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世界領先金融標準。
此外,歐美的金融強國是掠奪性的,通過貨幣和金融資本的輸出來“剪羊毛”,獲得周邊國家的利益,比如美元的大規模擴張,但代價卻由全世界承擔。 他們也會利用一些非經濟手段(如戰爭)製造風險,獲取利潤,影響全球資本流動。 毫無疑問,我們想要建立的金融實力將與先行國家明顯不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決定了我國金融實力的建設是建立在有中國特色的金融發展道路之上的,從黨的領導到所有制的布局,再到風險化解的方式,都會有明顯的差異。
21世紀:*金融工作會議提出“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道路”,如何理解建設金融強國與“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道路”的關係?
劉元春我國金融強國建設將遵循全球金融強國發展的一般規律,但要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道路。 特別要堅持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
所謂金融工作的政治性,核心就是堅持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 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金融發展道路的本質特徵。 金融關係到經濟發展,關係到人民安居樂業,只有堅持集中統一領導,才能化解金融執行中的突出矛盾,真正實現金融高質量發展。
我們已經看到,在一些國家,金融寡頭控制著金融體系,金融只為少數人服務,金融服務以資本為中心。 但是,我們的金融強國建設是以人民為中心的,以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金融需求,使金融服務更加均衡,促進實現共同富裕。
提公升實體經濟金融服務提質增效
《21世紀》:有沒有什麼指標可以衡量金融強國建設的進展?
劉元春應該說,指標還是很多的,但我認為有幾個關鍵指標需要特別注意。 首先,我國國際金融中心的影響力可以穩定在世界前五。 據估計,上海目前是全球第七大最具影響力的國際金融中心,香港是第五大最具影響力的國際金融中心。 **金融工作會議特別提到要“提公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力和影響力,鞏固和提公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未來,上海國際金融中心不僅要具有競爭力和影響力,還要具備抵禦國際金融風險的能力,這也是整個金融強國戰略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是要有一批能夠在全球範圍內配置資源的一流金融企業,力爭這些金融企業一半的利潤來自國外。 第三,有一些定價選項可以影響全球金融,例如使 SHIBOR 成為世界主要基準利率。 四是努力使人民幣成為世界第三大貨幣,其國際影響力在支付、儲備、投資等方面都能進入世界前三,形成與美元、歐元三足鼎立的局面。
21世紀》:近年來,我國金融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約為8%,甚至高於一些西方國家,成為討論的焦點。 在打造金融強國的過程中,如何看待金融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
劉元春金融實力只是乙個相對的概念,因此過度量化不利於金融實力的建構。 建設金融強國的乙個重要目的,就是要推進中國的現代化建設。
例如,為什麼其他國家/地區要使用您的貨幣?這是因為您的幣種交易量較大,投資量較大,幣值較穩定。 這可以歸結為金融強國建設的乙個範疇指標,但這只是表象,其背後其實是金融服務質量和效率的不斷提公升,對於實體經濟尤其是金融要繼續加大對科技創新、產業公升級、綠色發展、共同富裕等領域的支援力度,使實體經濟持續增長發展。
穩步推進金融強國建設
21世紀:下一步如何推進金融強國建設?
劉元春**金融工作會議分析了我國金融高質量發展面臨的形勢,對當前和今後的金融工作作出部署。 同時,首屆金融工作會議提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金融、數字金融五篇,明確了未來一段時期金融創新和金融服務方向。
更重要的是,首屆金融工作會議對中國特色金融強國進行了前瞻性思考、統籌規劃和戰略布局,是建設中國特色金融強國的行動計畫。 會議明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金融強國的指導思想,描繪了建設金融強國的路線圖。 總的說來,要在理論創新、實踐創新的基礎上,正視當前一系列問題,穩步推進金融強國建設。
首先,要按照中國特色金融發展道路的要求,進行戰略規劃和政策部署,其根本是堅持金融工作集中統一領導,堅持以實體經濟金融服務為根本宗旨,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支援力度。 產業公升級、綠色發展、共同富裕等領域。
第二,加快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現代金融體系。 比如,建立現代銀行體系和現代金融監管體系,著力建設現代金融機構和市場體系,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影響力和定價能力的一流金融機構,特別是建設一批一流投資銀行。
第三,金融始終面臨風險,因此金融強國的建設必須具有較強的抗風險能力。 當前,要及時應對中小金融機構風險,防範化解地方債券和房地產市場風險。
金融強國的建設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長期、穩紮穩打地實現。 同時,在雄厚的經濟實力基礎上,積極參與並主導全球金融資源的配置。
21世紀:在金融強國建設過程中,如何進一步擴大金融開放,提高參與國際金融治理的能力?
劉元春2018**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推進全面開放,推動從商品和要素流動向規則等制度開放轉變。 高水平開放必須建立在高水平制度開放的基礎上,金融開放也是如此未來,要在金融市場開放和金融准入的基礎上推進制度開放,在規則、法規、管理和標準上大做文章。例如,我們申請的《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對金融開放要求很高,可以起到以開放推動改革的作用。 在制度開放的要求下,資本賬戶的開放才是恰當的意義。 但是,我們不能只關注資本專案最後幾項的開放,更重要的是要在新領域有更深入、更廣闊的實踐,以中國資料、中國理論、中國標準為基礎。
近年來的一些例子表明,金融可以轉變為金融基礎設施,例如與國際金融體系隔絕的個別國家不使用的金融基礎設施。 另乙個例子是貨幣政策的強烈溢位效應,它影響了全球資本流動。 因此,在金融開放過程中,必須統籌開放和安全在效率與安全、開放與安全之間找到適當的平衡。
我們應該以更高的標準融入世界金融體系,積極參與國際金融合作組織和機制,逐步提高中國在國際金融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強我們在世界上的聲音。 同時,也要防止被一些國家排斥,要根據中國投資結構的變化,建立以中國投資結構為基礎的區域性國際金融組織,並制定相應的規則。
外延伸展讀
《招商基金年度報告(2023-2024)》發布,深度分析了中國巨集觀經濟從分化到均衡增長的歷程。
胡乃武中國巨集觀經濟理論傑出成果獎頒獎典禮在京舉行。
高培勇:當前最需要的是精細化分析、精準把控。
王金斌:對“軟著陸”的預期刺激了美國金融市場。
吳小秋:紓解經濟困難,建設金融強國。
肖剛:推動中國經濟持續復甦。
石金川:完善巨集觀經濟微觀基礎,增強供給創造需求的能力。
王毅副校長在CMF年度論壇(2023-2024)暨胡乃武中國巨集觀經濟理論傑出成果獎頒獎典禮上的講話。
石金川:完善巨集觀經濟微觀基礎,增強供給創造需求的能力。
陳彥斌:只有經濟增速達到合理的潛在增長水平,才能推動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