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14日,我軍舉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第二次大稱號授勳,共產生上將17人,中將146人,少將1279人。
然而,在獲得這一獎項後不久,即2024年10月,**軍事委員會又選出了33名軍事專家(2024年又增加了3名)。
讓我們先來看看這36位軍事戰略家的名單:
楊尚坤、蘇宇、徐海東、黃克成、陳庚、譚錚、肖金光、張云怡、王樹生、徐光達、葉婷、徐繼申、蔡申喜、段德昌、曾中生、左權、彭雪峰、羅炳輝、黃功洛、方志敏、劉志丹。
從這份榜單中,我們會發現,2024年授予的前十名元帥和前十名將軍都上榜了,而2024年和2024年授予的將軍卻沒有,所以這份名單的含金量還是非常大的,至少肯定是開國元將。
那麼,人們可能不得不問:為什麼當軍事戰略家已經被授予軍銜時,你仍然評估他們?這兩件事是重複的嗎?
實際上,這不是重複。
第一,軍銜的授予更多的是我軍正規化,同時獎勵他們的革命成就,而軍事戰略家的選拔更多的是軍事戰略家在我軍發展過程中的影響和功績。
其次,遴選軍事專家還有另一層含義,就是表彰那些有重大貢獻但沒有參加稱號授予的人。
大家都知道,2024年授予元帥時,**本來是要授予大元帥的,但他堅決不願意,而***等人也發揚了自己的作風,推開了自己的元帥軍銜,為這個獎項樹立了很好的榜樣。
此外,還有***滕代元等人,也已經辭去了將軍的軍銜。
試想一下,如果這些人非要授勳,那麼元帥和將軍就會超過10人,將軍、中將、少將的數量會大大超過。
2024年,第二次授予該稱號時,規定和平時期不設元帥和將軍,最高軍銜為將軍。
比如,當時擔任**軍委主席和副主席的***和楊尚坤,本來應該授予他們一等將軍銜,但兩人都辭職了。
此外,還有一些在我軍歷史上地位很高、立足功勞的人,卻不幸在戰爭年代犧牲,沒能看到新中國的誕生,自然沒能參加授勳,留下了永恆的遺憾,比如葉挺、左權、 彭雪峰、黃公洛、劉志丹等,以他們的資歷和功績,足以授予元帥或將軍。
因此,為了表彰這些有突出貢獻但未被授予軍銜的人,**軍委決定選拔軍事戰略家,並設定更高的標準,以便將他們與這兩個獎項區分開來。
我們可以看看這份名單,除了十大元帥和十大將將之外,其餘的16人都沒有軍銜,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擔任重要職務的楊尚昆,以及葉挺、許繼深、蔡申熙、段德昌、曾中生、左權, 彭雪峰、羅炳輝、黃功洛、方志敏、劉志丹,不幸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去世。
當然,因為這次評選的標準太高,名額有限,所以也有不少人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但是他們沒有進入這個名單,比如滕岱遠、張定成、**等人,還是留下了一些遺憾。
但是,這些人不會在意,他們的革命理想是為人民服務,不授予頭銜與不評價軍事戰略家只是乙個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