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額無抵押,隨時借貸還款,即時支付。 ”
無論你是刷空**,還是在平台上網購,你經常會遇到一些可以在幾秒鐘內借到10萬元甚至更高的貸款廣告。
P2P退潮後,倖存的網際網絡金融平台紛紛轉型為貸款,但借貸機構魚龍混雜,放高利貸、暴力收錢、洩露私隱的情況屢見不鮮。
到了年底,這種現象愈演愈烈,並有蔓延的趨勢,這也引起了中央媒體《經濟》的關注。
近日,《經濟**》刊文《斬斷違法貸款背後的利益鏈》,提醒消費者注意貸款機構背後的陷阱。
文章稱,部分使用者由於種種原因無法通過銀行等渠道獲得資金,這些使用者也成為非法貸款中介機構的主要客戶群體。
不法貸款中介機構聲稱與銀行有合作關係,進行層層貸款誘導、花哨包裝,騙取借款人高額手續費。 一旦借款人相信非法借貸中介的話,就可能落入常規貸款的陷阱,如果不能按時還款,也會面臨惡意催收。
文章認為,銀行作為資金提供者,應不斷進行自查自糾,警惕轉移金融服務和非法貸款中介的錯誤行為。
6月底,中國網際網絡金融協會召開網際網絡貸款業務發展行業交流會,發布《中國網際網絡貸款業務發展研究報告》,指出網際網絡貸款業務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這些包括誘使借款人提前消費、忽視債務風險以及導致過度借貸宣揚“拜金”“過度消費”等不良價值觀;貸款主體等資訊未充分披露,導致金融消費者對信貸產品和平台品牌的理解混淆一些貸款機構過度收集和使用個人資訊,部分資訊涉及個人私隱。
據《法治》報道,今年以來,上海**破獲了一系列利用貸款援助業務進行日常合同詐騙案件。 一些不法分子招攬有意申請貸款但有信用缺陷的借款人,並引導他們尋找信用良好的親友作為擔保人協助辦理貸款,導致許多借款人的親友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承擔信用債務,還可能導致借款人之間的矛盾糾紛。 親戚、朋友和中間人。
上海**開展了多項網路催收行動,成功搗毀了11家非法借貸中介公司,抓獲犯罪嫌疑人130餘人,涉案金額超過2億元。
網際網絡借貸是為了滿足借貸機構的需求,可以幫助借貸機構,特別是中小借貸機構提高業務效率,降低服務成本。 然而,一些貸款機構為了追求利潤,通過各種欺騙手段設計了許多常規貸款,使金融消費者受騙,支付高額的資訊中介費或“減息”,使借款人陷入高利貸風險的漩渦,在借款人償還貸款有困難時,還可能涉及暴力催收, 影響社會和金融穩定。
遏制非法借貸機構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