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即將來臨,隨著北京高校陸續向社會開放校園,以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為主的大學遊學專案逐漸火爆。 記者近日走訪發現,兩校紛紛推出延長開放時間、擴大開放範圍、啟用校園資源等一系列新舉措,迎接寒假科研熱潮。
曾幾何時,參觀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已經成為學生,尤其是在城市長大的孩子在暑假或寒假期間到北京旅遊的“標配”。 家長帶著孩子到清北,近距離感受目標學校的威嚴和壯麗,這無疑是鼓勵和鞭策孩子努力學習的有力工具。
但這裡有兩個問題值得討論。
首先,一定要成群結隊去青北嗎?無論兩所大學如何擴大範圍,延長開放時間,與想參觀清北的學生數量和規模相比,供大於求。 結果可想而知,相關調研組織者將大大減少單個“景點”的停留時間,就像五一或十一假期的熱門景點一樣,人山人海,人山人海,人與人相鄰,學生實際參觀體驗疏離為“看人頭”, 而實際過程則難以擺脫馬一樣的風光和味道,最後淪為“某年某月某日某日來此”。
再者,來自全國各地的學子紛紛“叛逃”清北,拜拜清北,視北清為祭壇,如何達到這個目的呢?這個過程必然會包括但不限於:學校給孩子布置的作業量增加,家長強迫孩子上各種補習班,給學生灌輸“要成為清北人,就必須脫掉千層皮”的觀念,孩子身上的身心壓力必然會空前巨大。
對於一些孩子來說,高負荷的壓力會導致“我先”和“第二就等於失敗”的扭曲價值觀的發展,但常識告訴我們,過於爭強好勝的孩子,往往會因為壓力過大而突然崩潰,從天跌到谷底的痛苦經歷會讓他們極度失望甚至崩潰。 相反,那些頭腦冷靜的孩子,那些設定相對合理的目標的孩子,以及那些壓力不大的孩子,往往發展得比較順利。
事實上,學生所在城市的高校,以及所在省份省會的一些高校,也可以成為大學研究的目的地。 這樣可以培養學生“重視'鄰里'”的意識,也可以增強學生對地方的理解和認知。
二、寒假還是暑假是高校留學的最佳時間?如今,研究時間高度集中在寒暑假,研究活動並沒有超出景區的傳統旅遊類別,而是北大或清華大學成為景區,最多增加對學校歷史博物館、博物館、歷史建築、名雕等內容的參觀和考察, 問題在於,這項研究的形式和內容與研究的真正意義之間存在相當大的距離。
研究,顧名思義,就是研究、研討、學習和交流,研究不僅僅是靜態的訪問和調查,也不僅僅是被動的知識學習和灌輸,研究還應該包括動態的、主動的互動、交流、討論和研究。 實際問題是,在寒暑假期間,學生和老師(包括碩士)也處於放假階段,他們很可能不在學校,他們缺席,這客觀上嚴重限制了學生與學校師生面對面的交流,學生沒有聽學生講述過去的奮鬥史和奮鬥史, 沒有聽老師(碩士)在科學之路的艱難歷程上,沒有對相關學科前沿的系統講解,沒有去課堂和論壇聽講座或講座,沒有去圖書館不問他們的問題就很難說是高質量的研究學習, 大姐姐、叔叔、阿姨、祖父和祖母,並與他們有效地互動和溝通。
從研究的本質來看,寒假或暑假都不是學生開展大學調研的最佳時機,因為此時大學生和老師都缺席了。 平日上課時間或週末應該說是相對更好的時間。 姚華松(作者為廣州大學社會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