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tobesaas 作者:戴珂。
數千億美元被燒毀,大量人員被報廢,錯過了最好的數字機會。
中國的SaaS,為什麼這麼倒霉?
很多人認為,SaaS之所以能做到,是外部環境所致。 比如,總體環境不好,經濟不景氣,生意難,市場不強,使用者水平不好。
其實這些都是蹩腳的藉口,而國產SaaS衰落的真正原因,就是為了趕上這個浮躁的時代。
不得不說,網際網絡造就了SaaS;但與此同時,網際網絡也讓這個時代變得極其膚淺。 隨著流量成為硬通貨,可以快速致富的短線快業務也越來越多,又怎麼會有人願意去做SaaS這樣的長尾慢業務呢?
事實上,將網際網絡玩法轉移到SaaS業務上根本不可行。
SaaS的商業模式並不複雜,你只需要一步一步地遵循業務邏輯和規則,即使不成功,也不會失敗那麼多。
網際網絡行業的做法與此相反。
網際網絡創業向來是高高在上的,要麼重新定義這個,要麼顛覆那個,動不動就滲透到某個行業,說蠻力就是奇蹟。
結果,除了一堆似是而非的概念外,什麼都沒有定義。 大力付出的努力並沒有產生奇蹟,反而付出了高昂的代價和代價。
如果網際網絡不工作,基於軟體的SaaS有出路嗎?其實,這是浮躁的另一種表現。
為什麼?正是因為企業軟體套程的成熟,你才可以不動腦筋直接翻譯成SaaS,你以為就能過關。
然而,企業軟體和SaaS是根本不同的業務。 它們之間的區別在於多與空、大與小的對立,即SaaS的長期業務與軟體的一次性銷售,追求大交易與規模的小業務。
因此,簡單地平移是不會成功的。
最近,很多人都在討論為什麼SaaS做不了ERP。 其實並不是SaaS做不到,而是當業務複雜度達到一定程度時,SaaS就會走上OP或PaaS定製之路。 無論哪種方式,只要SaaS被專案化,那麼它的生產力和投資回報率根本就不如軟體公司。
事實上,如果沒有可複製的規模,SaaS模式根本沒有優勢。
事實上,企業軟體和SaaS之間不存在哪個更好或更差的問題。 如果軟體做得好,為什麼還要戴上SaaS的帽子,毀掉長城呢?
如果軟企業非要轉型SaaS,也不是不可能,其實成功轉型的先例很多。 然而,在這個浮躁的時代,轉型本身就是最大的困難。
浮躁的時代確實造就了一些膚淺的“商業成功”,但也對SaaS創業造成了嚴重的傷害:它拋棄了創業團隊的學習能力和堅定的創業心態。
在這個行業裡,到處都能看到怪樣,比如事情越嚴重,研究的人就越少,八卦版的SaaS被大量圍觀者圍觀。 一位從事技術工作的朋友告訴我,他統計了全年的頂級SaaS頭條新聞,其中絕大多數是籌款新聞。
我現在基本上取消了 SaaS 營銷、銷售和客戶成功方面的培訓。 因為我越來越覺得,這些內容與當下SaaS創業的商業價值觀格格不入。 如果再把這些內容傳播出去,就等於和別人作對了。
例如,如果您談論 SaaS 營銷,目標是獲得更多的 MQL 和 SQL。 但營銷人員會想:有沒有線索轉換,跟我有什麼關係?不管你花多少錢,只要你有足夠的點選量,就可以達到KPI。
再舉個例子,你說80%的留存率是由銷售額決定的,但銷售額卻認為:獲客質量和留存率與我有什麼關係?考慮到這些事情,會影響我的訂單簽單,不就是指望佣金做銷售嗎?
比如哪個CSM不這麼認為,有了這個工資,我為什麼看到客戶的臉就生氣呢?
在乙個浮躁的行業中就是這種情況,建築物往往在建成之前就開始倒塌。
中國SaaS,一大早就起床了,沒趕上晚集,反而趕上了乙個浮躁的時代,實在是太倒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