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十週年,產業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點支撐。 近日,記者從北京市統計局獲悉,近十年來,三地經濟總產值已超過10萬億元,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強勁引擎,為區域協調發展交出了乙份沉甸甸的成績單。
據北京市統計局最新資料顯示,近10年,京津冀地區經濟總產值突破5萬億元,京津冀地區GDP將達到104萬億元,也就是19次; 這三個地方是437607億元,167373億元和439441億元,是2013年的21次,17 次和 18次。
在總量不斷增加的同時,三地的產業結構也在不斷公升級。 北京、天津、河北三大產業的構成從2013年的6個有所增加2:35.7:58.1. 2023 年更改為 46:27.7:67.7、第三產業佔比提高96個百分點。 其中,北京市第三產業佔比保持在80%以上,天津市佔比超過60%,河北突破50%且增幅最快,三家第三產業佔比較2013年增加5個3、86 和 114個百分點。
在產業結構不斷公升級的過程中,新興經濟發展迅速。 北京數字經濟增加值從2015年的8719個增加值4億元,2023年增至18766戶7億元,佔GDP的42%9%,增加77個百分點; 三地高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持續增長,較2019年增長超過20%。
近十年來,京津冀地區累計新增城鎮就業崗位1595個60,000人,新增316個20,000人,441人10,000 和 83830,000人。 2022年京津冀地區第三產業2934萬戶,佔比55%,比2013年增長12%8個百分點。
協同創新 京津兩地在河北取得的成績加快了步伐。
近年來,河北充分發揮京津兩地的區位優勢,建成了連線京津的經濟走廊,帶動符合條件的地區更好地承擔了京津兩地的溢位效應和產業轉移。
央視記者楊海玲:隨著京津冀協調發展,河北要加快京津對接、服務京津的發展。 讓我們從我手裡拿著的玻璃杯開始。 它不僅僅是一塊普通的玻璃,它是一種碲化鎘薄膜玻璃。 它的結構就像乙個“三明治”,在兩片超白高透明玻璃之間,均勻地層層4微公尺厚的碲化鎘,即黑色塗層。 雖然它只有人類頭髮的二十分之一大小,但當陽光照射到薄膜層時,它會產生電子運動,所以這塊玻璃的神奇之處在於它可以發電。
這個專案是北京央企與邯鄲於2017年共同打造的,研發團隊歷時五六年,攻克了動態鍍膜工藝等一系列難題,實現了碲化鎘薄膜發電玻璃“中國製造”,去年將光電轉換效率提高到1726%,創造了中國大面積碲化鎘光電轉換效率的新紀錄。 春節開工後,公司一直處於滿負荷生產狀態,訂單已安排在6月份。
現在,每 52 秒,該公司就可以生產一塊區域 192平方公尺的發電玻璃,這也是企業生產的標準玻璃。 那麼它的發電效率如何呢?
當我們來到這家工廠時,我們發現工廠的牆壁都是用這種發電玻璃製成的。 經計算,這種玻璃的年發電量可以節省其企業乙個月的生產用電。
在清晨、陰雨和室內光線不足的條件下,這種發電玻璃也能穩定發電。 據估計,一塊發電玻璃一天的發電量,可以帶動一台冰箱兩天的用電量; 而每年發電十塊玻璃,就能滿足乙個家庭全年的用電需求。 目前,這種玻璃已廣泛應用於建築幕牆、地面、電站等場所。
京津科技創新資源豐富,創新能力強,而河北產業種類齊全,技術人才儲備眾多。 其實在河北這樣的合作還有很多,除了企業之外,當地也與北京、天津的高校和科研單位有深入的合作。 2023年,全省技術合同營業額達到810億元,是2014年的12倍。 借助京津冀協調發展國家戰略,河北對接京津,服務京津,加快自身發展。 未來,一定會有更多的科技創新專案在河北扎根。
三地將共同繪製產業鏈圖,打造先進製造業集群。
產業協同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點領域之一。 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10年來,三地基於各自資源稟賦和產業定位,通過共同繪製產業鏈圖譜、加強研發成果轉化等措施,共同打造先進產業集群。
春節剛過,專業生產軌道交通領域裝置的天津市武清區已經忙得不可開交,車間平均每天有300多套制動卡鉗下線,將廣泛應用於復興高速動車組,幫助列車在高速執行中實現平穩快速的制動。 這款制動卡鉗是北京研究院與天津企業合作創新的成果。
中國鐵道科學院鐵道建設研究所副所長李偉:得益於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我們在天津投資建設了移動裝置、公共工程工程、通訊訊號、節能環保等產業基地和檢驗檢測行業服務基地, 實現創新鏈產業鏈的實施,現在天津可以生產出包括高速動車組、城際列車在內的一大批高科技產品。
優質專案不僅要吸引,更要發展好。 今年年初,天津武清區啟動了新一階段的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拓展載體空間,提公升產業支撐力度,提公升區域內科技成果轉化效率和比重。
天津市武清區京津工業新城管委會主任劉松林:2023年,我們已對接49所高校院所與37家企業開展產學研合作,落實科研成果77項,通過市場化機制引進北京資源新機構236家,北京資源合作專案27項,總投資148項6億元。
產業鏈越來越密集,京津冀先進產業集群建設也取得了新的進展。
近兩天,位於天津市北辰區的一家工業工具機生產企業正在加緊進行裝置除錯,即將投產。 自2019年以來,這家總部位於北京的公司已在天津投資約10億元,建設了一座24萬平方公尺的工廠,主要生產高階精密數控工具機的關鍵功能部件。 零部件生產完成後,將運往70多公里外的河北廊坊生產基地,在那裡完成數控工具機的組裝和驗證。 於是,以北京研發、天津製造關鍵功能部件、河北整機驗證為核心的產業機械鏈,加速了京津冀地區的形成。
今年,北京、天津、冀三地圍繞六大產業鏈圖譜,先後整理出174個產業鏈“阻塞點”和“卡點”清單。 圍繞這些“阻點”和“卡點”,三地將通過補充和加強鏈條,加快培育先進產業集群。
天津京津冀協同發展推進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戴永康:圍繞技術“卡點”開展協同研究,圍繞產業鏈“堵點”開展聯合招商引資,做好科技創新協同和產業體系融合協同工作, 力爭在發展新的優質生產力中做第一,做好事。
*:中央電視台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