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餘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餘姚生物”)與華東師範大學合作,在ACS中央科學(如果18728)發表了一項題為“發現用於胰腺癌治療的高選擇性和強效Stat3抑制劑**的研究。
該研究發現了一種新型的STAT3選擇性小分子抑制劑(YY201,**中程式碼為“YY002”),並證明其對包括胰腺癌在內的多種腫瘤具有顯著的抗腫瘤作用。 YY201 作為全球首款高活性雙功能磷酸化抑制劑,臨床前研究表明對胰腺癌、三陰性乳腺癌、白血病等複雜難治性腫瘤有極好的療效。目前,YY201正在中美兩國進行研究,有望為全球癌症患者帶來新的曙光。
Stat3靶點藥物開發這是全世界普遍存在的問題
訊號轉導啟用蛋白3(stat3)作為人體內重要的生理調節蛋白靶標,已被證實對細胞生長週期和免疫反應具有調節作用,在大多數腫瘤中高表達,在腫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中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成為上述疾病的“明星”藥物靶點。
由於STAT3靶點介面相對扁平,無法提供藥物設計的“口袋”結構,被公認為“難用藥靶點”,目前全球尚無相關藥物上市。 目前,處於臨床研究階段的藥物活性較差,屬於單位點抑制劑,容易導致耐藥或療效差,患者急需新產品的問世。
STAT3 的功能高度依賴於其蛋白質上兩個開關的磷酸化,即位於 705 位的酪氨酸 STAT3tyr705 和位於 727 位的絲氨酸 STAT3Ser727,從而啟用蛋白質。 活化蛋白通過調節基因表達、線粒體氧化磷酸化等功能誘導腫瘤等疾病。
目前,全球Stat3小分子抑制劑的主要發展策略是單獨抑制Pstat3tyr705,但抑制活性大多處於微摩爾水平,活性差極大地限制了其臨床應用。 此外,現有的STAT3小分子抑制劑選擇性不高,不能有效、選擇性地抑制STAT家族蛋白中的STAT3,脫靶風險高,且該藥具有顯著的安全性。 基於此,藥企需要尋找新一代**解決方案,開發活性更高、選擇性更高的STAT3雙功能磷酸化抑制劑,充分特異性阻斷瘤內STAT3活性,給臨床患者帶來希望。
乙個科學家團隊開始創業實驗室中的化合物成為患者手中的藥物
一種藥物通常需要10年10億美元才能成功上市,而我們的核心研發團隊在10年前就聚在一起,當時我們還在上學,就開始開發針對STAT3靶點的新藥。 餘姚生物CEO周文博介紹。
十年前,華東師範大學博士生周文博和陳煌(共同第一作者)發現stat3蛋白在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疾病的發病機制中起著重要作用。
雖然當時在課題組已經建立了該專案,但由於STAT3藥物開發難度極大,靶點口袋光滑,難以將設計的化合物組合在一起。 化合物的製備步驟複雜,合成一批化合物需要幾十步,需要數週時間。 化合物需要在分子、細胞、動物等多個層面進行驗證,多藥篩選系統的一致性不好,很多時候一批化合物在分子或細胞系統中被驗證,但在動物身上進行實驗時效果會大大降低,或者出現藥物毒性問題, 而且篩選系統需要從頭開始構建,化合物的母核需要重新設計,整個過程很困難。最終,經過3年的反覆篩選和化合物優化,終於開發出多款具有潛在療效的單靶點抑制劑
儘管這些單靶點抑制劑的活性已全面優於目前的STAT3單磷酸化抑制劑,但結合STAT3的活化特性,團隊提出進一步提高該化合物的效果,並考慮開發一類新型化合物STA3雙位點磷酸化抑制劑的可能性。 “這個新想法極具挑戰性,當時世界上很少有團隊在研究它,”周回憶起當時的場景。
團隊重啟STAT3雙磷酸化抑制劑的研發,此次基於以往單磷酸化抑制劑開發經驗,僅用了2年時間就研發出一類高活性、高選擇性的STAT3雙功能抑制劑——YY201! 該類抑制劑可在體外和體內抑制STAT3的雙功能磷酸化,具有優異的抑制活性和選擇性,與臨床研究中的多種STAT3小分子抑制劑相比,YY201活性優於上述抑制劑的1000倍以上目前,它是全球首個納摩爾活性水平的STAT3雙磷酸化位點抑制劑,是真正的“世界首創”新藥。同時,YY201還具有口服給藥、生物利用度高、體內毒性低等優良的成藥性,有望在未來成為治療胰腺癌、乳腺癌、白血病等疾病的潛在藥物。
當時絕大多數高校主要從事基礎研究,大多數實驗室研究成果的最終歸宿都是少數一流的文章和專利,所以埋頭於其他課題,很難轉化和落實好的實驗室成果。
除了YY201之外,劉老師團隊的多個專案已經篩選出一系列比現有藥物更安全、更有效的小分子化合物,有些靶點甚至沒有上市藥物,這可能是癌症患者生存的唯一希望。 劉明堯漸漸意識到,學術研究的成果不能只留在實驗室裡,於是開始思考如何將手中的成果轉化為救命藥。 隨後,懷有同樣想法的周文博和他的團隊成員創立了餘姚生物科技,從自己的實驗室開發創新藥。
依託“大零灣”創新生態區走完創新的最後一英里
作為華東師範大學師生創業企業,依託華東師範大學創新成果,為加強與高校的科研交流,公司在選址時將目光投向了“大零灣”。 現在回想起來,周文博還是感嘆“這是乙個非常前瞻性和戰略性的選擇”。
2023年,上海市科委會聯合多家單位發布《推進“大零灣”科技創新源功能區建設方案》,具體化“大零灣”未來發展戰略,園區內有1000多家創業企業,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 依託區域高校高研所高密度創新資源和高水平創新能力,通過企業發揮主體作用,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整合創新鏈、產業鏈和人才鏈。實現產學研精準對接,開放科技創新區塊初具規模。
餘姚生物通過與華東師範大學、同濟大學、復旦大學等高校,以及瑞金醫院、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等醫院合作,以技術開發、科研合作的形式,開展了“產學研”一體化合作模式, 開展技術交流和技術攻關,充分調動各方優勢,多方對接資源,推動產品管線研發。
借助“大零灣”良好的創新創業生態環境和上海各項政策的支援,餘姚生物成立不到四年時間,已成長為處於臨床研究階段的生物科技企業,先後榮獲閔行區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稱號, 閔行區前沿科技創業企業,承擔多項市級科研專案。
餘姚生物秉承科技創新驅動的發展理念,除了堅持GPCR靶點外,還在“難藥靶點”的賽道上開創了“超分子膠”技術。 2022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科技部第二屆“全國顛覆性技術創新大賽”中,獲得專家評委的高度認可,榮獲國家級獎項。
產學研醫合作新正規化正逐漸成為“大零灣”產學研發展的名片,也為其他同類企業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
編輯:崔松歌。
*:上海餘姚生物科技***上海科技。
*轉載請註明來自閔行官方微信。
(點選**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