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
在我國,指導和教育幼兒通常被視為學前教師的工作。 事實上,這個觀念在很大程度上深受中國古代“孝道”文化的影響。 古人把孝道看成是一種美德,認為只有好孝才能成為人。 然而,由於傳統思維和教養方式的影響,很多家長並不重視幼兒的培養。 父母是幼兒的第一任老師,他們的教養方式對幼兒有重要影響。 國內外研究表明,父母通過言行對孩子的行為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家庭的積極養育方式會讓孩子養成積極的人格特質,而長期不恰當的家庭養育方式容易使孩子養成難以適應社會的不良人格特質, 那麼如何選擇合適的教養方式,如何適應孩子不同成長階段的教養方式,是當代幼兒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本文運用文獻法、資料收集法和歸納總結法,研究分析了教養方式對兒童心理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巨大影響,深入闡述了良好教養方式對促進兒童全面健康成長的巨大作用,較好地解讀了建立良好教養方式所採用的策略和方法。
關鍵詞:教養方式、兒童早期發展、成長影響。
父母的養育方式是對父母的養育觀念、養育行為及其對孩子的情感表現的綜合反映。 不同的組合會對孩子產生不同的影響,如情境、親子互動等。 19世紀末,弗洛伊德注意到不同教養方式對孩子的影響,乾脆把父母的角色分開,父親有義務提供規則和管教,母親有義務提供愛和溫暖。 這種觀點一直持續到20世紀初,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教養方式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20世紀70年代以後,父親和母親的地位都上公升了。 究竟什麼是育兒方式? 它如何影響兒童的發展? 這是乙個難題。 帕森斯在 20 世紀 50 年代發展了弗洛伊德的觀點,將這個問題與家庭角色和性別特徵聯絡起來,認為女性善於玩耍,對情緒敏感,因此適合處理與孩子的各種關係,而男性則更具指導性和制定規則的責任感,西爾茨將這些觀點與學習理論相結合, 並提出了教養方式中的“溫暖型”和“控制型”這兩個重要概念,鮑姆林特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型”、“權威型”和“放縱型”三種常見的教養方式。
社會發展或社會化是社會學、心理學和其他學科共同關注的問題。 不同的學科根據學科本身的性質和任務,從不同的角度研究了人類社會化問題。 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人類社會化是指個體通過社會規範的內化而獲得新的社會角色的過程。 社會化的過程是社會成員之間形成“完全同質性”的過程,也是在兒童心中初步確立“相似性”作為集體生活必需品的過程,即形成社會生活所必需的共同價值觀和信仰的過程。
社會化是“自然人成長為社會人的過程,從某種意義上說,嬰兒出生後不久,就是與其他動物沒有太大區別的生物或自然人,社會以教育為手段,讓他們逐步學習社會知識、技能和規範,進而發展出自覺遵守和維護社會秩序的價值觀和行為模式,獲得社會人的資格, 並取得社會人的資格”。中國學者馬和民提出,個體社會化是指個體在社會化主體和客體的相互作用下,逐漸掌握某些知識和技能,逐漸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行為規範,以及相應的行為模式和其他人格特徵。 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社會化就是使個體與社會和諧相處,使人具有社會性,而社會化的本質是個體為了適應社會生活而不斷學習扮演各種社會角色的活動。
研究意義。 1)理論意義。
關於教養方式對學齡前兒童成長影響的研究尚不多,本文希望藉此研究改善學齡前兒童社會成長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深入分析教養方式與學齡前兒童社會成長的密切關係,探究影響兒童社會教養方式的因素; 從而為學齡前兒童家庭育兒提供科學合理的理論指導。
2)現實意義。
學前教育作為兒童成長的關鍵時期和社會化的初級階段,對兒童的長遠成長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本文著眼於幼兒的社會發展,探討了家庭和幼兒園不同育兒環境中的教養方式與學齡前兒童心理健康的關係。 學齡前兒童的社會性與父母的教養方式密切相關,良好的教養方式可以促進學齡前兒童的社會發展,而不良的教養方式會阻礙學齡前兒童的社會發展。 同時,也希望通過這項研究,讓更多的人認識到,教養方式是乙個複雜多樣的系統,不同型別的教養方式對學齡前兒童的發展有著不同程度的影響。
引用。 1]李丹. 幼兒發展心理學[M].上海: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2020
2]夏利民.家庭養育方式與幼兒社會化研究綜述[J].山東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8(5).
[3]趙忠新.家庭教育[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9
4]王蘭芝.幼兒家庭教育[M].習: 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20
5] 關英, 劉春芬.父母教育方式與兒童社會發展[J].心理發展與教育, 2019, (4).
6].陳慧昌, 王莉. 1 10歲兒童父母的教育觀念[J].心理發展與教育, 20193.
7]鄒曉燕, 楊立珠.3 5歲兒童獨立結構的驗證性因素分析[J].心理科學, 2021, 28(11).
[8]周紹賢,陳尚寶,董力,沃建忠.3 6歲兒童獨立自主性、自我控制性發展特徵及家庭影響因素研究[J].學前教育研究, 2019, 11(10).
9] 習菊哲,桑彪,鄧慈平,家庭生態系統對兒童心理健康發展特徵的研究[J].心理科學, 2019, 27(1).
[10]鄭新軍, 岑國珍.貧困家庭兒童社會發展研究述評[J].心理科學, 2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