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身體不好,不要到處和別人胡說八道
導致崩潰的往往不是事實本身,而是在腦海中滋生的悲觀思想。 ”
俗話說“說多了就輸了,命運就苦”,這句話的確意深意十足。
人們往往很容易被他們所說的話所左右,生活似乎在他們嘴裡編織成一幅畫。
有乙個有趣的觀察現象:
經常向他人抱怨身體不適的人往往會逐漸惡化他們的身體狀況。
為什麼? 首先,為了說服別人,引起同情,他們會不自覺地誇大自己身體上的不適。
其次,在頻繁說話之後,你的大腦會特別注意這些不適的症狀,這反過來又會讓你對這些感覺更加敏感。 反過來,這種敏感性會刺激大腦,使其更深入地感知這種不舒服的感覺。
最終,身體真的變得更加不舒服,這在技術術語中被稱為軀體化反應。
*:視覺中國。
你說的話與你的生活直接相關。
曾經有一則寓言,葉先生失眠,常年需要靠藥物睡覺。 他很清楚藥物依賴的風險,所以他決心戒菸。 但每次停藥,他都陷入了不眠之夜的折磨中,多次嘗試戒藥都失敗了。
為了減輕葉先生的痛苦,他的妻子想到了乙個獨特的方法——悄悄地用維生素片代替安眠藥。 出乎意料的是,葉先生服用後竟然能夠安然入睡。 原來,他需要的不是藥,而是積極的建議。
這種現象早在1968年就被美國社會學家羅伯特·默頓(Robert Merton)發現,並將其命名為“自我實現預言”。 簡而言之,我們所說的話和我們所信奉的信念有可能在未來發生。
因此,我們應該盡量避免說“惱火”、“累”、“完了”等負面詞語。 貧窮,抱怨命運,向別人訴求自己的疾病和痛苦,不僅會導致蔑視,而且會使自己陷入無法自拔的困境。
如果我們一直說“為什麼這麼難,我們要求它”,那麼我們就會逐漸對眼前的情況感到滿意,問題不會好轉。 相反,如果我們改變一下說法,比如“沒什麼大不了的,問題可以解決,一切都會好起來的”,那麼我們就會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所有的困難都會一一解決。
記住,言語是有力量的! 正如《小王子》所說:“世界上最能征服的東西是語言。 一句話,就能讓乙個人的情緒跌入谷底,也能振奮人心。 “語言既是精力充沛的,也是心理的。
說積極的話,慢慢行動,也會變得積極。 對自己說“我很好”,與過去的不快樂和解,你就會迎來越來越順暢的生活。
*:視覺中國。
你的命運取決於你思想的力量,“用語言和思考就像擁有超能力來塑造你夢想的生活。 ”
當面對同乙個問題時,不同的言語和態度會導致截然不同的結果。
1979年,哈佛大學終身教授蘭格進行了一項名為“時間膠囊”的實驗。 他的團隊將乙個地方恢復到20年前的樣子,並把16名七八十歲的人帶回了那裡。
老年人被隨機分為兩組。 其中,A組的老年人被要求真正認為自己年輕了20歲。 令人驚訝的是,7天後,所有參與實驗的老年人的視力、聽力、記憶力和體力都有了顯著的改善。
A組老年人的整體改善更大,有些人甚至開始打橄欖球,並在智力測試中得分更高。 當孩子們看到他們容光煥發的樣子時,他們難以置信。
從這些實驗中,朗格得出結論:“心靈與身體之間,心靈與身體之間存在著某種聯絡。 ”
這就是思想的力量。
保持積極心態的力量不是假裝自己是生命,而是提醒自己不要沉溺於逆境。 就算是夜裡乙個人走,也請一路唱歌,仰望星空。
生命的真正力量在於讓一切都對我有利。
有一句流行的說法:“不要經常談論你的健康狀況不佳、智力低下、運氣不好等。 這不是謙虛,而是乙個自我實現的預言。 不要太頻繁地批評別人,首先你不能讓自己變得更好,其次,你會製造不必要的對抗,給自己製造麻煩。 ”
我非常同意這一點,自我實現的預言發生有兩個主要原因:
一是你的期望會影響你的動機,預料到不好的結果,你做事的動力會減弱;
第二,你的期望會影響你的注意力,一旦你把注意力放在消極的一面,事情就會朝著不好的方向發展。
很多時候,真正困擾我們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們對它的看法。
所以,如果你想活得更好,不要把辛苦和怨恨放在臉上,而是要展現生活中最好的一面。 即使面對逆境,也不要表現出痛苦,讓生活知道你不是那麼容易被打倒的。
稻盛一夫說:“這一生是自己頭腦中思考的產物。 帶著信條、口頭禪和“發生的一切都對我有好處”的意圖。 ”
一切都對我有利。 一定要把這句話銘記在心,給自己乙個積極的心理暗示。
最後,回到我們的身體。
如果身體真的有問題,靠心力,及時就醫,按照醫生的指示吃藥,絕對是不夠的。 但同時,也要調整心態,對自己說:“我沒事,我很快就會**,這只是乙個小問題,不值得一提。 ”
所謂“心想的,是給別人的”。
以積極的態度對待一切,不斷給自己鼓勵,事情自然會朝著理想的方向穩步發展。
願你早日快樂,時時刻刻健康; 秋天的寧靜和冬天的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