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電池採購新規正式生效,標誌著對中國企業的影響已經到來。 根據新規定,中國、俄羅斯、朝鮮和伊朗生產的電池模組將不再享受美國消費者的補貼。 作為中國鋰電池的主要出口市場,這一政策勢必對中國動力電池企業產生一定影響。 然而,中國在全球動力電池產業鏈中的主導地位和第一鏈優勢,確保了中國電池企業不會被完全排除在外。 針對美國的新規定,中國可以採取三項措施來打破這種局面。
首先,中國可以通過許可技術來減輕新法規的影響。 技術許可是一種協作方式,可以幫助中國公司將生產設施轉移到美國,避免被認定為“受關注的外國實體”。 例如,福特與寧德時代的合作就是乙個成功的例子。 去年早些時候,福特宣布與寧德時代合作,在密西根州建設一家動力電池工廠,以規避新法規對其汽車製造業務的影響。
其次,中方可以直接在美國建廠。 通過在美國建立生產基地,中國企業可以實現本地化生產,並避免新法規對進口電池組件的限制。 億緯鋰能與戴姆勒卡車、帕卡和康明斯的美國合資企業就是乙個典型的例子。 預計此類合資企業將被確認為非“外國關注實體”,從而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
最後,中國可以擴充套件到北美以外的市場。 面對新規帶來的市場挑戰,中國可以通過開拓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市場來分散風險。 目前,亞洲在全球動力電池產業鏈中仍佔據主導地位,尤其是中國在第一產業鏈上的優勢難以超越。 因此,中國可以通過加強與其他亞洲國家的合作來擴大其在該地區的市場份額,從而減少新法規的影響。
美國電池採購新規實施後,不僅對中國、俄羅斯、朝鮮和伊朗產生了重大影響,也影響了美國的盟友。 根據新規定,包括特斯拉、寶馬、奧迪、大眾和日產等品牌在內的許多熱門車型不再有資格獲得稅收抵免。 由於政策範圍廣泛,部分整車廠仍在確認其補貼資格。 因此,可以說,拜登的新規也將對美國清潔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產生一定的影響。
此外,歐盟兩大經濟體法國和德國也對美國的新規定表示強烈不滿。 法國** 馬克龍呼籲歐洲意識到這個問題,並採取行動維護歐洲的利益。 德國副總理兼經濟部長哈貝克指責美國的政策無異於“從歐洲掠奪投資”,而德國總理奧拉夫·朔爾茨則警告說,美國的做法可能引發“巨大的關稅戰”。 這表明,美國新規直接觸及歐盟核心利益,成為法國、德國對美國不滿的直接原因。
美國對電池採購新規的出台,可以看作是典型的保護主義措施和以鄰為壑的手段。 一方面,美國正試圖通過實施這一新規定,引導全球產業鏈將中國排除在外,減少對中國的依賴。 另一方面,美國也希望通過這項新規定吸引更多的外國投資和製造業投資。 然而,這種做法不僅不公平,而且違反了市場規則和經濟規律,而且具有風險。
為了應對美國的新法規,中國可以採取多種策略來應對。 首先,要堅持開放合作的原則,通過擴大技術許可和直接投資來減輕新規的影響。 其次,中國可以利用其在第一鏈條和技術研發方面的優勢,開拓北美以外的市場,分散風險。 最後,中國還需要加強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合作,共同應對保護主義的挑戰,促進全球動力電池產業的健康發展。
總的來說,美國關於電池採購的新規定對中國企業產生了巨大影響,但中國在全球動力電池產業鏈中的主導地位和第一鏈優勢仍然是中國應對新挑戰的有力保障。 中國可以通過技術許可、直接在美國建廠以及向北美以外的市場擴張來打破這一趨勢。 美國新規引發的不滿和爭議,也凸顯了其對美國及其盟國利益的影響,預示著未來美國政策的調整和反思。
面對這一形勢,中國需要保持冷靜、務實、開放的態度,加強與有關國家和地區的溝通與合作,共同應對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的挑戰,推動構建公平、開放、包容、互利的全球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