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媒體 中國科學家製造出超精確的鍶光鐘

Mondo 科學 更新 2024-02-01

據香港《南華早報》1月28日報道,中國乙個研究團隊研發出一種極其精確的光學時鐘,每70億年僅偏離一秒,幫助科學家離重新定義時間的基本單位——秒更近了一步。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乙個研究團隊使用超冷鍶原子和強雷射束製造了一種穩定性和不確定性優於5乘以10到負18次方的光學時鐘。

這一成就使中國成為繼美國之後第二個實現如此精確計時的國家。

由物理學家潘建偉領導的研究團隊在本月早些時候發表在同行評審期刊《計量學》上的一篇論文中寫道,研究結果為構建全球光鐘網路奠定了重要的技術基礎。

此外,他們說,它為測試基本物理理論、探測引力波和尋找暗物質開闢了新的途徑。

目前最精確的鍶光鐘記錄保持者位於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由美籍華裔物理學家葉俊領導的團隊開發; 它仍然比中國競爭對手更準確,更穩定。

其他參賽者包括東京大學和日本理化學研究所,以及德國國立計量研究所。

光學時鐘在未來的關鍵基礎設施中具有巨大的應用潛力。 它顯著提高了GNSS的精度,並有助於建立基於量子金鑰分發的高度安全的通訊網路。 它還提高了電網的同步水平和效率,甚至在國防和安全領域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今天,秒的定義是基於微波噴泉鐘——一種原子鐘。 然而,微波時鐘的精度受到微波頻率標準的限制。 近年來,研究人員已經製造了利用雷射的光學時鐘,其效能比微波時鐘高出兩個數量級。

但是,如果未來的時間定義是用光學時鐘取代微波時鐘,那麼世界上至少三個實驗室應該有光鐘到負 18 次方,穩定性優於 5 次方 10,不確定性優於 2 次方 10 到負 18 次方。 這是光學時鐘效能和可靠性的兩個關鍵引數。

由潘建偉領導的中國研究團隊首先冷卻鍶原子,然後將它們收集在由相交的雷射束形成的一維晶格中。 然後,他們使用極其穩定的雷射束與收集的鍶原子相互作用,以激發高度穩定和精確的所謂時鐘轉換。

研究小組得出結論,整個系統的不確定性為44 乘以 10 的負 18 次方——相當於每 72 億年偏差 1 秒。

“上述效能指標表明,光鐘系統已經部分滿足了重新定義'秒'的要求。 (由Adrian Cheng編譯)。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新華社)。

相關問題答案

    香港媒體 中國科學院警告中國科學家避免落入西方中型技術的陷阱

    中科院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中國正面臨 中等技術陷阱 的風險,這一問題引起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所謂 中型技術陷阱 是指 發展中國家在全球價值鏈受困於中低端,缺乏技術創新和產業公升級能力。報告指出 中國製造規模居世界第一,研發投入僅次於美國發達國家相比之下,中國的技術實力仍有較大差距。中國製造業仍集中全...

    祝賀中國科學家!

    中國科學家在硼自由基催化的不對稱合成領域取得了重要進展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精密與智慧型化學重點實驗室王一峰教授 傅瑤教授 張鳳蓮副教授聯合研究團隊研製出一類由手性硼自由基催化的不對稱環狀異構化反應。月日,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 科學 上。手性硼自由基催化劑示意圖。圖片由中國科學技...

    中國科學家研製出超薄節能光學晶體

    新華社作者 魏夢佳,馬曉東。光學晶體可以實現變頻 參量放大 訊號調製等功能,是雷射技術的 心臟 經過多年的研究,北京大學團隊創造性地提出了一種新的光學晶體理論,並首次利用輕元素材料氮化硼製備了超薄節能的光學晶體 角菱形氮化物 簡稱TBN 為新一代雷射技術奠定了理論和材料基礎。研究結果最近發表在權威期...

    細胞計畫文章:中國科學家破譯人腦多區域時空發育的奧秘!

    年月,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焦建偉團隊 廣州國家實驗室董吉團隊 北京大學杜鵬團隊 北京大學金磊團隊作了關於細胞 if . 發表題為 時空轉錄組圖譜揭示發育中人腦的區域規範 的文章。通過單細胞 scrna seq 和時空轉錄組 scstereo seq 研究,首次分析了跨時間點範圍最廣 GW GW 和面...

    中國科學家成功轉殖恆河猴

    編輯 李媛媛 月日,轉殖恆河猴實驗結果發表在 自然通訊 雜誌上,中國科學家利用體細胞核移植技術成功轉殖恆河猴。科學家在發情期將胚胎移植到恆河猴體內,胚胎存活率非常低,其中個胚胎在植入後階段死亡,只有個存活下來,最終生下了乙隻健康的轉殖恆河猴。鑑定證明,這只恆河猴確實是體細胞核移植技術中的佼佼者。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