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下語句不正確 ( )。
a.注意力不是乙個獨立的心理過程。
b.幻覺是對客觀事物的錯誤感知。
c.記憶是過去經驗在人腦中的反映。
d.根據 Ebins 遺忘曲線,遺忘先慢後快。
2.在複習知識時,教師根據教材的內容關係,引導學生運用思維導圖的方法記憶知識,稱為( )。
a.審查策略。
b.組織戰略。
c.類比策略。
d.歸納策略。
3.以下不是社交性行為( )。
a.共享。 b.打。
c.捐贈。 d.畫。
4.老王專心玩手機的時候,總是“對身邊的人事視而不見,聽見卻聽不見”,現在屬於( )。
a.集中。 b.擴散。
c.陽性誘導。
d.負感應。
5.短期記憶的容量為 ( )。
a.7 2 件
b.6 2 件
c.5 2 件
d.8 2 件
答案與分析:
1.答案:D 分析:本題根據記憶恢復和遺忘的規律,考察和引導孩子複習。 遺忘曲線顯示了遺忘的趨勢:遺忘在學習後立即開始,遺忘的過程一開始進展很快,後來逐漸減慢。 例如,學習達到 20 分鐘後每隔 41 分鐘忘記一次8%,間隔31天後,遺忘次數達到78次9%。這就是艾賓浩斯揭示的遺忘法則。 這個定律的基本內容,簡單來說,就是遺忘的過程是“先快後慢”。 因此,本題選擇了 D。
2.答案:B 分析:本題探討幼兒使用的記憶策略型別。 組織策略是指將分散的、孤立的知識組合成乙個整體,表示它們之間的關係,並根據這些關係記憶它們的過程。 理論和實踐都告訴我們,組織良好的材料比雜亂無章的材料更容易學習和記憶。 在材料複習時,根據學習材料之間的內容關係,將分散的、孤立的知識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匯聚成乙個整體,並表達它們之間的關係,幫助學生記憶,這是一種組織策略。 因此,本題選擇了 B。
3.答案:D 分析:本題考察學齡前兒童社會發展的內容。 學齡前兒童社會發展的主要內容包括:親子關係、同伴關係、性別角色、親社會行為、攻擊性行為。 其中,分享和捐贈是親社會行為,打人是攻擊性行為,兩者都是社會行為。 繪畫是一種藝術行為,所以這個問題選擇了D。
4.答案:D 分析:本題考察學齡前兒童的心理發展。 當乙個人專注於學習時,大腦皮層的某些區域具有強烈的興奮過程,並誘導或加劇其他區域的抑制過程,這稱為負誘導。 負面誘因越強,注意力越集中,注意力越集中在乙個物體上,對其他物體的觀察越模糊,就會出現“失明”、“聽不聞”、“吃東西不注意味道”的現象。 因此,本題選擇了 D。
5.答案:A 分析:本題探討記憶的分類。 實驗研究表明,成人短期記憶的容量,又稱短期記憶的廣度,約為7 2塊,即5-9塊。 因此,為該問題選擇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