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鐘談文化
一位書法家在談到孫曉雲的書法時說,現在有很多人認為,作為中國書法協會的會長,書法一定是最好的,隨著人們書法意識的提高,地位不等於造詣,幸運的是,很多人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 就孫曉雲的書法而言,她還停留在文筆水平上,至少她現在的書法不如以前了,是一種倒退。 原因是什麼?其實,這是因為她還沒有弄清楚書法想要表達什麼
她們也是女書法家,咱們找幾個,和她的書法對比一下,大家一眼就明白了。 首先,我們來談談陝西的一位書法家,名叫張巨集春。 她還寫草書,為什麼你覺得張巨集春的書法很吸引人?究其原因,無非是三點:第一,人是會用筆的,你看她的筆法是來自傳統,點畫很細膩到位,不敷衍,既傳統又古老,所以組合就是創新。 而孫曉雲的筆就單調多了,這是乙個非常不好的習慣,她已經養成了寫字的習慣,之所以養成這種習慣,就是缺乏對古人經典作品的錘煉,功夫不自在。
二是張洪春的書法非常嚴謹。 她寫字的時候,經常把筆放到位,在書寫的過程中,她會把每一筆都給到位,該到位的從不馬虎,讓字的點畫精緻,這樣給字形的美感也給力的支撐。 但孫曉雲在寫作的時候,可以看出她寫得非常快,而正是這種速度,再加上她缺乏嚴謹、到位、細緻的訓練,所以她忽略了書法,在字形上顯得非常臃腫鬆散,缺乏凝聚力。
第三點很重要,孫曉雲寫草書,但在她的作品中,並沒有體現出草書的美感,因為她在寫字的時候不注意手勢和手勢。 我們先來看看張洪春的作品,在她的作品中,這一點總是被強調的。 如何繼承前乙個字和下乙個字,以及前一行與左右的繼承和呼應關係,是草書中非常重要的一點。 但在孫曉雲的草書作品中,恰恰是缺少了這一點,她的每乙個字都是獨立的,筆畫沒有繼承,氣息也沒有到位,所以顯得鬆散而毫無生氣。
還有一點,孫曉雲對墨水的使用非常不講究。 她很少用水,一味地關注“黑色”,但作為一門書法藝術,黑色只是乙個方面,墨色中有許多精緻的元素,乾澀而深沉,變化無窮,只有經過多次變化,哪怕是一些微小的變化,只要和諧,這才是成功的。 在孫曉雲的作品中,墨色變化不大,她可能在試圖營造一種厚重感,但厚重感並不是由單一元素構成的,也有筆法、筆法、筆力等共性因素,所以她的作品顯得臃腫而不是沉重。
最後一點是書法的藝術處理,**孫曉雲的作品給人的感覺是,她只是把作品寫完,從來不注意書法的矛盾關係。 如前所述,除了墨色的變化外,還有各種對比關係,如字元的大小、密度、空間、線性等。 我們來看看陝西另一位女書法家徐曼娜的草書作品,她非常擅長處理章節,尤其是在性愛的處理上,很到位。
推薦閱讀:陝西省三位女書法家發生草書之爭,誰的作品更受歡迎?
書法老師將這幅草書作為教材,同學們聽完分析後立即開始創作。
孫曉雲寫了八個字,引起了書法和習慣的爭議,書法書法和字形哪個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