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2月,志願軍在第二次戰役中取得了輝煌的勝利,將戰線推進到北緯38度線附近。 然而,就在大家都以為***將軍會越過北緯38度線直奔漢城的時候,他突然停了下來。
大家都納悶,你到底在等什麼?
在眾人的稱讚聲中,志願軍在前兩場戰鬥中表現出了兇猛的戰鬥力,而“聯合**”則尷尬不已。 然而,**和他們的將軍們知道,勝利來之不易。
在這場冰雪覆蓋的戰鬥中,志願軍戰士們面臨著怎樣的困難和危險。 在第一次戰鬥加上第二次戰鬥中,志願軍的損失已經達到了10萬。
天空和白天,幾乎被美國飛機占領。 在朝鮮上空,2000多架美軍戰機飛來飛去,肆意破壞志願軍的後勤補給線。
即使是一輛馬車也可能招致美國空軍的轟炸。 在志願軍的隊伍中,卡車司機是最危險的職位,他們經常面臨敵人轟炸的威脅,因此志願軍所有軍種的死亡率都很高。
他們運輸的食物、彈藥和衣服幾乎總是被美國戰鬥機的燃燒彈焚燒。 公路通行不通,鐵路不能使用,後勤只能靠原始的肩扛,就連歌舞藝術團也要幫忙挑飯。
儘管如此,我軍的後勤**仍然不能滿足前線的需要。 戰士們缺乏**和彈藥,部隊的彈藥儲備幾乎耗盡。 一些戰士甚至穿著適合在華南作戰的薄棉衣。
在長津湖血戰中,凍死的志願軍戰士人數甚至超過了敵人的炮火。 第二次戰役結束後,我軍的後勤線已經延伸到400多公里,如果繼續這樣打下去,志願軍將面臨更多的困難。
在艱苦的戰爭環境中,志願軍的士兵們不僅要面對物資彈藥匱乏的困境,還要忍受連日作戰的疲憊。 美軍擁有大量的運輸船和海船,可以輕鬆地在日韓之間穿梭,而志願軍士兵只能依靠自己的雙腿。
在第二次戰役中,志願軍士兵往往一天要走幾十里甚至幾百里,他們非常疲憊。 相比之下,美軍可以坐飛機和汽車從容撤退,甚至可以在日軍巢穴中休整。
在長津湖戰役中,重創的海軍陸戰隊第1師團返回日本休整,並迅速恢復了戰鬥力。 因此,要意識到這將是一場持久戰,隨著戰爭的進行,美軍將變得越來越好鬥。
韓憲初將軍還認為,第一次和第二次戰役的勝利,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美軍低估了敵人,他們分頭前進,不分己敵,在軍隊中犯了很大的忌諱。
但是,當敵人開始謹慎甚至高估我軍的實力時,戰爭的規模和難度就會增加。 總之,中國人民雖然戰鬥力和精神力量很強,但由於國力極度貧乏,力量很難發揮出來。
因此,作為百戰百戰的老將,**認為他應該在北緯38度線附近停下來,讓部隊休整。
**給***發了一封電報,建議部隊暫時在北緯38度線附近休整,等待明年春天再次戰鬥。 然而,美國在聯合國提出和平建議,並表示願意舉行和平談判,將戰線停在北緯38度線。
雖然***尊重***的意見,但這次他選擇了拒絕,並要求志願軍趁著勝利追擊,越過北緯38度線,在開城南北地區搜尋和殲滅敵人。
因此,志願軍再次投入了新的戰役。
對很多人來說,抗美援朝戰爭是一件讓人鬆了一口氣的歷史事件,似乎如果中國當時同意了“十三國提案”,就會贏得勝利,避免損失。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在許多學者看來,從軍事角度來看,當時的情況確實不適合立即發動第三次戰役。 但從政治角度來看,這是一場必打的仗。
作為共產主義陣營和資本主義陣營之間的第一次熱戰,蘇聯、朝鮮以及蘇聯和東歐國家都在關注。 而從國際大勢來看,志願軍在北緯38度線附近停不下來。
與此同時,美國人的“和平”誠意受到質疑。 他們的停火計畫被稱為“五項原則”,旨在首先停火,分階段從朝鮮撤出非朝鮮軍隊,並在達成停火協議後成立乙個聯合國機構來解決遠東問題。
然而,美國人經常訴諸於推遲戰爭。 早在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就遭受了美國的損失。 當國民黨在戰爭中處於不利地位時,美國將軍馬歇爾飛往中國進行“調停”,但一旦國民黨佔了上風,撕毀了停戰協議,美國人就置若罔聞。
中國共產黨已經上當過一次了,以後再也不會上當了。
停火只是暫時的,一旦談判陷入僵局,戰爭就會重新開始。 因此,我們提出,除非我們首先撤出外國團隊,否則我們不會停止戰鬥。
當時,美國第七艦隊橫渡台灣海峽,使我們的領導人無法相信美國的誠意。 以中國人民為首的中國領導人深知,和平不是在談判桌上實現的,而是需要用武力贏得的。
因此,決定要越過北緯38度線,繼續追擊敵人,解放首爾,避免給美國“假和談,真戰準備”的機會。 歷史證明,**的戰略眼光是非常準確的。
根據美國解密的檔案,美國根本沒有接受所謂“五步談判計畫”的意圖,他們的建議實際上是針對進一步的戰爭。
美國助理國務卿拉斯科曾透露:“美國**認為北京的存在對西方世界不利,因此不願意做任何可能鞏固紅色政權的事情。 ”
當美軍準備開戰時,戰火將再次燃燒。 志願軍必須先發制人地將戰線推進到北緯37度線附近,以防止戰火在北緯38度線上再次燃燒。
儘管我軍疲憊不堪,但第三次戰鬥勢在必行,不能拖延。 接到***的指示後,**立即著手準備第三次戰役。 我軍歷來把政治放在第一位,軍事從屬於政治。
雖然困難重重,但***絕不是無奈的,因為他是能夠“立馬力挽狂瀾”的絕世大將。 12 月 31 日,數十萬志願者越過北緯 38 度線,在短短三天內攻克了漢城,將戰線向前推進了 80 至 110 公里。
在戰爭過程中,有人注意到美軍正在有序撤退。 我軍雖然占領了許多地區,但殲滅的敵人不到兩萬。 因此,很明顯,這可能是美軍引誘敵人的伎倆。
因此,他不顧蘇聯顧問和金日成的反對,於1月8日完全停止了追擊,占領了有利的地形,等待敵人的反擊。 這一舉動挫敗了李奇微引誘敵人的計畫。
占領漢城後,我們志願者的國際聲望達到了頂峰。 在世人眼中,中國不再是東亞待宰的病夫,而是不可小覷的巨人。
這也證明,在是否跨越北緯38度線的問題上,**的眼光超越了常人。 而憑藉他非凡的軍事才能,第三次戰役的政治和軍事意義達到了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