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來,中國經濟持續復甦、回公升、好轉,高質量發展取得堅實進展。 當前,中國經濟復甦仍處於關鍵階段。 從總體上看,我國發展面臨的有利條件強於不利因素,仍具有重要的發展機遇。
2023年,中國經濟將出現反彈,高質量發展將穩步推進。 新的一年,我們要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去年底召開的全國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 鞏固和增強經濟復甦的積極態勢,繼續推動經濟質量的有效提公升和合理增長,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強國和民族復興大業。
2023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已經圓滿實現。
過去一年,中國經濟持續復甦反彈,經濟增長、就業、國際收支等巨集觀經濟指標穩步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順利實現。
中國經濟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處於領先地位。 2023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一季度同比增長4%5%,二季度同比增長6%3%,第三季度同比增長49%,第四季度同比增長52%,同比增長5%2%,高於21%, 日本 20%, 歐元區 0以7%的年增長率計算,預計將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30%。 內需擴張對經濟增長起到了支撐作用,疫情防控轉後,接觸型和集聚型消費持續上公升,汽車相關消費也由下降轉為增加,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825%。
創造了新的就業機會的目標已經實現。 2023年,中國城鎮新增就業崗位1244萬個,達到年初預期目標。 全國城市地區調查失業率平均為52%, 下降 04個百分點。 12月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1%,31個大城鎮的調查失業率為50%。農民工就業繼續向好,12月份農民工戶口城鎮調查失業率降至43%,而年均值為49%。
* 情況總體穩定。 2023年,隨著我國工農業生產的增長和部分國際大宗商品的**階段**,我國的**增速將低於年初的預期。 消費者消費指數(CPI)為02%,扣除食品和能源核心CPI後**07%,保持穩定。 核心CPI總體穩定,食品**偏低,有利於降低人民群眾的日常成本。 長期來看,我國CPI將呈現總體平穩溫和的態勢。
國際收支基本平衡。 過去一年,面對全球經濟增速和國民增速放緩、少數國家打壓和遏制中國的複雜環境,有關各方著力穩外貿和外資,進出口額和質量穩步增長。 全年貨物進出口總值為4176萬億元,同比增長02%。其中,進出口總值達到3個81萬億元,創月規模歷史新高。 總體來看,進出口、民營企業進出口、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和機電產品出口比重有所提高,結構不斷完善。 外匯儲備超過32萬億美元,人民幣匯率總體穩定。
高質量發展穩步推進,取得新成就。
2023年,在增速回公升、就業增加、物價低廉、國際收支基本平衡的同時,紮實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績。
現代工業體系建設取得新進展。 三大產業的穩步增長,支撐了經濟復甦。 2023年,第乙個。
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增加值分別同比增長。 8%。農業基礎進一步夯實,糧食總產量再創新高,連續9年穩定在1超過3萬億斤。 工業主導作用增強,製造業增加值佔GDP比重基本穩定,整體規模繼續居世界第一裝備製造業和高新技術製造業的比重有所提高。 2023年1-11月,資訊傳輸、軟體及資訊科技服務、租賃、商務服務營業收入分別增長。 7%。加強國家水網、高鐵、5G通訊等現代化基礎設施建設。
科技創新取得新突破。 新型一流制度不斷完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不斷增強,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不斷提高,湧現出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順利返航,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C919大型客機投入商業執行,國內首艘大型遊輪試航,全球首颱16MW大容量海上風電機組吊裝,手術機械人、新型採棉機等高階裝置研製成功投入使用。 新技術催生了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新一代資訊科技、人工智慧、量子計算、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快速增長,加快了新質量生產力的形成。
改革開放向縱深推進。 新一輪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基本完成,國有企業改革不斷深化,一系列鼓勵和支援民營企業發展壯大的政策出台實施。 2023年1-11月,全國新增3020個業務實體4萬戶,同比增長10戶5%,其中新建企業多為民營企業。 高水平對外開放持續擴大,建立中國(新疆)自由試驗區,《推進中國(上海)自由**試驗區全面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高水平制度化開放總體方案》出台。 2023年,538萬,同比增長397%。中歐班列全年共執行1班70,000列火車,傳送190萬標準箱,同比增長%。
安全發展的基礎得到夯實和夯實。 房地產、地方債務、中小金融機構等風險隱患防範化解工作有序開展。 糧食安全有保障,國家糧食儲備充足。 能源安全不斷加強,國內油氣產量增加,電力供應和價格穩定成效。 產業鏈安全能力明顯增強,高新技術產業投入同比增長10%3%,高技術製造業實際利用外資增長65%。
民生保障力度強,實效有效。 2023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將增加61%,快於同期GDP增速。 其中,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質增長76%。這不僅是人民辛勤耕耘的結果,也是國家實施各項政策惠民和農民的結果。 針對人民群眾的急需和焦慮問題,繼續加強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基本養老、公共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務。 在住房領域,進一步推進保障房落、保障民生、穩住穩建設等工作,保障性住房建設、普通應急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全面啟動。 2023年1-12月,全國33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素良好的日數平均佔85天5%的人們生態環境感得到改善,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斷提高。
中國發展的有利條件強於不利因素。
當前,我國經濟復甦仍處於關鍵階段,反彈長效改善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前景一片光明。 同時,也要看到,進一步推動我國經濟復甦仍存在一些困難和挑戰需要克服,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社會預期薄弱等隱患較多。
從總體上看,我國發展面臨的有利條件強於不利因素,仍具有重要的發展機遇。 首先,超大規模市場存在機會。 我國人口龐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超過4億並逐步擴大,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將產生巨大的消費需求,消費結構公升級帶來的投資結構和產業結構公升級將產生新的需求。 二是城鄉發展空間廣闊,機遇蘊含。 目前,我國登記人口城鎮化率與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還存在較大差距,推進以人民為中心的新型城鎮化,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城鎮化將釋放巨大的內需。 第三,商業實體和機會很多。 我們國家有超過1個8億個商業實體,具有巨大的創業、創新和創造力潛力。 四是產業體系完備,蘊含機遇。 我國產業規模大,體系完備,配套能力強,能有效滿足各類市場需求,有利於規模經濟、範圍經濟、集聚經濟的形成。 五是創新機遇支撐發展能力提公升。 我國專職相當於研發人員居世界第一,研發投入居世界第二,還擁有2億多大專以上學歷、2億多技術人才形成的人才紅利。 面對數位化和綠色化這兩大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趨勢,我們有能力牢牢把握機遇,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力更生、自力更生。 六是複雜多變的外部環境岌岌可危。 儘管當前世界經濟增長勢頭不足,地緣政治風險增多,但和平、發展、合作仍是大勢所趨,經濟全球化趨勢難以阻擋。 只要我們堅定不移地擴大對外開放,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就一定能夠不斷改善內外部環境,克服各種困難,化危為機。 還應該看到,中國加大巨集觀調控力度的空間還很大。過去幾年,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沒有開展“洪澇灌溉”式的強力刺激,積累了有益經驗,為有效應對風險挑戰、積極推動經濟復甦留下了政策空間。
貫徹落實國家決策部署,做好今年經濟工作,必須堅持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統一思想、意志統一、行動統一,堅持高質量發展作為新時代硬道理,完善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績效考核辦法。 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和各種要素資源,努力推動經濟實現有效的質改進和合理的量增長。要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多出有利於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的政策,積極進取轉變模式、調整結構、提質增效。 要加大巨集觀調控力度,加強巨集觀政策逆週期和跨週期調整,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強政策工具的創新和協調。 要謀劃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舉措,繼續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注入強勁動力。 要統籌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統籌新型城鎮化和農村全面振興統籌,統籌高質量發展、高安全統籌,著力落實各項重點任務和措施,切實增強經濟活力,防範化解風險; 提高社會預期,鞏固和增強經濟復甦的積極態勢。要把握事物發展的內在規律,準確認清時機與形勢、危機與機遇、利弊,始終保持艱苦奮鬥的精神,主動主動,不折不扣地抓落實,抓緊落實,抓好落實,務實抓好落實, 並敢於做好抓落實,從而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實效檢驗工作。(寧吉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