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謀的律政片《二十條》在龍年的“春檔檔”表現不俗,實現了口碑和票房的雙豐收。 近年來,隨著“餘環案”、“崑山反殺人案”等一系列社會熱點案件的發生,“正當防衛”的法律概念不斷挑動著公眾和世界的神經,引發了該領域的熱議,也引發了法學學者對正當防衛問題的審視和反思。 針對社會關切,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聯合印發了《關於依法適用正當防衛制度的指導意見》。 在此背景下,我國《刑法》關於正當防衛的規定被搬上了熒幕,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電影《第二十條》將戲劇、現實主義和法律專業性完美融合,將國產法律電影推向了乙個新的高峰它體現了藝術對現實和法治的觀察。 不少業內人士紛紛表示,終於等到一部可以列入法人必看名單的國產電影了。 而《二十條》既是法律人必看的電影,也是一部真正為法治正義理念在人民心中做出重要貢獻的優秀作品。
1. 對嚴重法律問題的輕喜劇表達
電影《二十條》藝術地呈現了刑法第二十條的正當防衛條款,圍繞正當防衛條款展開,“公交車司機被定性為面對正義勇敢的過度防衛被判刑”、“高中生制止校園霸凌被同學冤枉”和“村霸**弱村村民和通姦者的妻子被反殺”, 與主人公韓明的檢察官密切相關的三起案件展開了敘事,全面細緻地呈現了現實中正當防衛的典型場景和識別問題。
公交車司機張桂生故意傷害案是韓明在基層檢察院時接手的一件老案。 張桂生原本是公交車的“模範司機”,卻因制止性騷擾、重傷對方,被以故意傷害罪判處三年有期徒刑。 在此期間,妻子因勞累病逝,女兒也因為父親被判刑而受到同學的批評。 張桂生不明白,你為什麼要為正義和勇敢付出如此沉重的代價? 張桂生出獄後頻頻上訪,韓明作為負責此案的檢察官,孜孜不倦地做著思想工作,通過案發現場向他解釋法律:喝酒制止騷擾時,是正當防衛,一起扭打是互相毆打,最後當他用武器擊中某人的頭部時, 這是故意傷害。影片用韓明的嘴巴,向觀眾展示了以往司法實踐中確定正當防衛邊界的機制。
當這個案子沒有發生在我身上時,痛苦總是不那麼強烈,因為這是別人的生活。 而當案件真正發生在韓銘自己家裡時,他才深刻體會到作為案件當事人(家屬)的困難。 韓明的兒子韓宇辰為了制止校園霸凌,打傷了教育主任張可的兒子,因缺乏正直勇敢的證據,被張主任報案給派出所。 之後,為了讓對方撤訴,韓明的家人絞盡腦汁,道歉,找關係斡旋,想盡一切辦法。 最終,韓銘的妻子為了給兒子討回公道,奮起反抗,被行政拘留。 韓明的家人也為了討回公道,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正是這種痛苦,讓他明白了公平正義對人民是多麼重要和困難。
王永強反殺村霸劉文靜的主案,是全片最痛心的案件,賺了足夠多的觀眾淚水。 王永強的妻子郝秀萍和女兒,又聾又啞,都是殘疾人,一家人為了給女兒治病,不得不向劉文靜借高利貸,所以遭受了劉文靜的不斷恐嚇**。 有一天,王永強被鐵鍊鎖在門上,郝修平在屋裡受了劉文靜的苦。 身為夫君,王永強在這樣的情況下為了保護家人而造反,狠狠地毆打劉文靜,將他打死。 檢察院召開了檢察官聯席會議,幾乎所有的檢察官都認為王永強不是正當的辯護,因為之前的案件都是這樣處理的,只有檢察官陸玲玲看出這是王永強家人的拼命反擊,認為王永強很可能是正當辯護, 並在後續的辦案過程中贏得了韓明的接力支援。在兩人的共同努力下,檢察院終於為王永強的家人還了個公道。
影片在進行三線敘事的過程中,植入了不少喜劇元素。 比如,“老專業”韓明悄悄拍了拍領導屁股,說自己的想法是弄清楚領導意思的結果; “活爹”韓明覺得四個打手這樣打兒子太輕了; 韓明和陸玲玲兩位現任同事、前情人,中午相約免費體驗按摩椅,聊聊案情,被韓明夫人李茂娟當場“活捉”。 田副誤以為韓銘早就知道自己已經邁出了第一步,透露自己暗戀陸玲玲,想找人去找陸玲玲的前男友韓銘。 還有,韓明和陸玲玲去王永強家村取證的時候,小賣部“喜劇演員”夫婦正在看另一部由張藝謀執導、雷佳音主演的電影《滿江紅》這種“仙女聯動”的細節,也讓電影的喜劇效果更加飽滿。
對於正當抗辯這樣嚴肅的法律問題,導演選擇以群眾喜歡看的輕喜劇形式來表達,一方面契合春節的喜慶氣氛,另一方面也可能考慮到,如果話題過於嚴肅和沉重, 受眾範圍狹窄,無法達到商業電影預期的商業效果和法律電影所承擔的法律普及價值。“相較於傳統喜劇的大規模誇張和變形,輕喜劇具有更接地氣、更注重生活的特徵。 “以輕喜劇的形式呈現,既避免了庸俗化和過度娛樂,又寓教於樂。 影片用生動的案例,在歡聲笑語和淚水的氛圍中,用簡單的術語解釋了“什麼是正當防衛”和“法律如何承認和對待正當防衛”對正當防衛這一深刻法律問題的解釋,以及其背後所承載的立法精神和法治理念,發揮了較好的作用。
2.對正當防衛和價值質疑邊界的反思
在韓雨臣案中雙方父母的談判過程中,影片中出現了一場喜劇戲。 張主任說:“你兒子要是想把高貴的手抬高一厘公尺,這只眼睛就沒了。 韓雨辰的母親李茂娟答道:“這不是還有一厘公尺的距離嗎? 張主任嘴唇顫抖,說不出話來。 是的,如果韓宇辰將高貴的手抬高一厘公尺,極有可能對對方的眼睛造成嚴重傷害,哪怕是證明他站出來制止欺凌,還能被認定為正當防衛嗎? 刑法第二十條第二款規定,正當防衛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承擔刑事責任。 在以往的司法實踐中,存在這樣一種司法誤區:“一旦抗辯結果嚴重,直接宣告抗辯過分,甚至否定該行為的防衛性質。 “按照以往的司法慣例,如果韓宇辰高貴的手抬高一厘公尺制止欺凌並造成傷害,極有可能被認定為故意傷害或過度防衛。 笑過後,觀眾們忍不住想:正當防衛和過度防衛之間的距離只有一厘公尺嗎? 這對防守者來說是不是有點難? 這是韓明在片中向公交車司機解釋正當防衛、相互攻擊、故意傷害之間的界限被喚起後,觀眾第一次反思正當防衛、相互攻擊和故意傷害的界限。
在主案中,劉文靜當時對郝修平的**已經完成,但他對郝修平家人的非法侵害仍在繼續。 劉文景**郝修萍之後,當場表示要繼續**郝修萍,繼續**這個無助的家庭。 如果從“事後理性人”的角度來看,你可能會覺得王永強和郝修平當時還是可以選擇報警的。 但作為丈夫,王永強在這樣的**和威脅下毆打劉文靜,也情理之中。 而且,從王永強被捕開始,村里就沒有人敢站出來為王永強作證,這也說明,就算當時王永強的家人選擇報警,村民們也不一定敢冒著得罪村霸劉文靜的風險去作證,劉文靜可能依然沒有受到法律的懲罰, 然後對王永強的家人進行更嚴重的報復。對於當時的王永強來說,沒有比自己抵抗更好的選擇了,他當然有採取防禦措施的緊迫感。 在王永強採取防衛措施後,劉文靜試圖從車上取刀,此時,王永強及其家人的生命和健康受到迫在眉睫的威脅。 根據刑法第二十條第三款的規定,對正在實施、殺人等嚴重危害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採取防衛行動,造成違法侵害人的,不視為過度防衛,不承擔刑事責任。 王永強在當時危急情況下為保護妻子和孩子而反殺劉文靜,完全符合刑法第二十條第三款規定,即可以防衛殺死的“無限防衛權”,屬於正當防衛。 但是,如果沒有檢察官打破司法慣例的勇氣,按照以往“誰傷誰正當,誰死誰正當,誰鬧事就正當”的司法誤會,王永強極有可能被判故意傷害致人死亡或過度防衛罪。
在主案的多次戲劇性反轉中,導演張藝謀精準把握了觀眾的情緒,提出了影片的終極問題。 郝秀萍在被迫簽字時絕望地跳樓,觀眾的震驚、同情和悲傷早已到位。 緊接著高燁向雷佳音輸出,告訴他,他以影響分配為代價做正確的事的精神一直感染著她,指出郝秀萍在選擇離開丈夫和女兒跳樓之前,作為母親對法治、公平、檢察官是多麼的絕望, 讓韓銘徹底清醒過來,檢察官的判決對別人的生活和家庭產生了多麼大的影響,這讓無數觀眾感動得熱淚盈眶。接下來,影片中多次被提及的永根市檢察院領導王健終於登場,而演員餘和偉算是“老檢察官”,曾在影視劇中多次飾演檢察官。 很多經常看檢察影視劇的觀眾忍不住笑了,情緒低落。 當觀眾的情緒還沒有完全平靜下來時,影片結尾的庭審官韓明高能輸出,通過精彩的台詞和精湛的表演直擊人心,將觀眾的情緒推向高潮。 影片以極大的勇氣面對現實,通過揭繭的敘事,將郝修平一家作為典型底層人民所經歷的血腥苦難赤裸裸地呈現在觀眾面前。 《生命的代價》和《同事的覺醒》直接推動了韓明辦案思維的轉變,也引發了影片對正當辯護條款背後應該真正保護的價值的質疑。
司法機關如何確定正當辯護的界限,背後是司法辦案的價值取向。 過去,之所以形成“誰傷誰正當,誰死誰正當,誰惹事誰正當”的司法誤會的形成,就是因為在一定時期內,我們的社會追求的是“穩比什麼都大”的目標。 死者、傷者感到自己蒙受了損失,往往以各種手段向司法機關施壓,要求其追究刑事責任。 為了給死傷者乙個交代,維護社會治安穩定,司法機關採取了嚴格限制合法防衛的適用,從“事後理性人”的角度對辯護人進行審查甚至嚴厲批評,讓辯護人承擔全部或全部責任。 網際網絡的普及為公眾提公升法治和權利意識提供了重要途徑,公眾通過參與熱點司法案件的討論,對公平正義有了更深的認識,自身或他人合法權益受到侵犯時的維權意識也在上公升。 同時,網際網絡為公眾提供了廣泛的發聲渠道,讓最廣大人民群眾對法治正義的呼聲得到傾聽。 “傷誰正,誰死誰正正”的時代已成為過去。 司法機關主動回應社會關切,重新審視以往司法實踐中對正當防衛的誤解,扭轉片面追求維護社會穩定秩序價值的傾向,回歸建立正當防衛制度的初衷——鼓勵公民個人在公共權力無法及時動用或得到有效保護的情況下,積極打擊違法行為。 首先,法律保護正義的一方,不允許正義與死傷者的結果妥協。 影片最後,通過檢察官韓明的一段大獨白,生動地展現了新時代司法機關在面對正當防衛問題時的價值權衡。
三、中國式檢察官形象的真實呈現
這部電影在角色塑造方面無疑是非常成功的。 過去,影視作品**圈的檢察官角色設計基本都是精英型這一次,檢察官韓明的角色設定是乙個普通人。
作為一名普通的基層檢察官,除了職業光環之外,韓明可能沒有其他耀眼的業績,沒有帥氣的外表和顯赫的背景,有的是因為在大學時代堅守心中的正義,承受了懲罰而被“分配”到基層工作的挫敗感,有的人是中年人,被工作生活“彎腰”(腰椎間盤突出症), 有的在基層工作多年,學會了看人眼,迎合上級。
毋庸置疑,這種塑造更加生動飽滿,也更接近生活。 在公眾眼中,檢察官是乙個精英群體,但正是在職業光環的加持下,他們才顯得不尋常。 現實中,大多數檢察官都是像你我一樣的普通人,有小缺點和脾氣,同樣的工作負擔和家庭壓力,有時生活是雞毛。
到市檢察院臨時任職的韓明,迎合甚至奉承上級,違背原則底線無害,也有利於贏得領導的支援,讓他們更好地開展工作。 如果結果取得好成績,韓銘可以順利地留在市檢察院,而來市重點中學讀書的兒子,可以繼續在市裡讀書。 這些都是最現實的考量,也是對乙個中年人最真實的寫照。
雖然工作和生活已經撫平了稜角,但韓銘心中最樸素的正義觀卻從未被拋棄。 在經歷了公交車司機張貴生突然離世的震撼和女兒對正義的質疑,經歷了曾經同頻共鳴、志同道合的大學初戀、現任同事陸玲玲之後,檢察官陸玲玲獨自承擔起了保護證人郝修平的責任,將郝修平家人的正義接力棒交給了他, 韓銘年輕時“不惜一切代價做正確的事的正義感”再次被喚醒。作為孩子的父親,他沒有資格任性,但韓銘還是為了心裡的正義和家庭的順利道路,賭上了自己的前途,在公開聽證會上“堅持走自己的路”,王永強辯護是正當的。 幸運的是,最終,他贏了賭注。 這不僅是韓明的勝利,也是法治的勝利。
韓銘的人物設計,其實更像是平民英雄。 與平民相反,英雄是擁有超能力的超級英雄。 超級英雄生來就是為了拯救世界,普通人為了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不計個人代價,做出超出常人責任範圍的貢獻和犧牲,更令人感動。 正是這種平凡的偉大,讓平凡的人也成為英雄。 平民英雄是真實的,是每個人都能感受到和接受的英雄,也是我們身邊最需要的東西。 藝術化的處理,讓韓明在聽證會上為正義辯護的高光時刻理想化,現實生活中確實有很多“韓明式的檢察官”。 正是這些不惜一切代價做正確事情的普通檢察官,一點一點地推動了我們法治的進步。
這部電影還還原了許多檢察官工作的真實場景,以至於許多檢察官在看完電影後表示,“這只是在玩我的日常生活”。 比如韓明已經去市檢察院臨時任職,但是在基層檢察院的時候,他還是要處理案件當事人的請願。 因為“結案了,事情還沒結束”,即使原負責案件的檢察官暫時離職,也要繼續對案件負責。 韓明不僅勸說要去北京上訪的公交車司機張桂生回來,給他講解法律,告訴他為什麼這個案子這麼判刑,還請老同學幫他安排工作,幫解決他家的生活困難。
例如,當許多人聚集在檢察院門口要求解釋時,出面解決問題的領導和檢察官不得不採取軟硬措施。 作為一部現實主義電影,影片的這些細節處理得非常細膩,將現實中系統的執行邏輯以一種悄無聲息的方式呈現在觀眾面前,帶給大家深刻的反思。 這部電影是否批評了這種現象? 一定有。 比起事後的幫助,張貴生的家人更需要乙份宣告,乙份公正的宣告,而不是事後。 至於聚集人群的各方,他們的要求是否應該得到滿足也是值得商榷的。 不過,在批評影片的同時,也對這種化解社會矛盾的中國式中庸之道有一定的寬容和理解,整體遵循著溫暖現實主義的創作邏輯。 情況已經如此,群眾的困難迫在眉睫,社會矛盾處於爆發的邊緣。 必須有人解決這些問題,有時這樣做是無能為力的。
此外,影片中呈現的檢察官的家庭生活也非常逼真。 作為檢察官的家屬,李茂娟承擔起了照顧家庭的重任,在需要韓銘出面的時候,他把鍊子還了回來。 比如因為兒子傷了同學,李茂娟就讓韓銘向張主任道歉。 韓銘因為工作被耽誤了,這引起了李茂娟的不滿。 而當丈夫因為工作需要她幫忙照顧證人時,李茂娟還是毫不猶豫地接下了這個任務。 在現實中,由於工作的繁忙性和特殊性,檢察官可能需要家人承擔更多的家庭負擔,家人有時抱怨難免,這也是人之常情。 然而,正如韓銘的妻子在影片中最終理解和支援丈夫的工作一樣,現實生活中的絕大多數檢察家屬也理解和支援另一半的工作。 他們是追求榮耀的幕後英雄。
影片通過韓明、陸玲玲的辦案故事,向觀眾呈現了中國檢察官客觀公正的形象。 與普通法制度只有單一的檢控犯罪職能不同,中國法律要求檢控人員堅持客觀公正的立場,檢控人員不僅要檢控犯罪,還要防止無辜者受到刑事起訴。 這意味著檢察官的工作不是追究刑法的刑罰和懲罰有罪的人,而是試圖找到無罪的證據,防止無辜的人受到冤枉。 這也是為什麼檢察官陸玲玲在影片中兩次將案件退回公安機關補充偵查,冒著辦案風險去調查取證、保護證人,只為找到劉文靜去拿刀的證據,證明王永強的辯護是正當的。 所以才出現,韓明在聽證會上極力反駁,勸說聽證官,勸說領導,告訴大家:“法律是,壞人犯罪的成本更高,而好人不會以更高的成本來犯罪。 ”這一刻,以韓明和陸玲玲為代表的中國式檢察官形象屹立不倒,電影主題屹立不倒。
四、結語
2017年以來,面對網路領域的高度關注,司法機關主動承擔責任,多起案件依法認定為正當防衛。 學者們還擔心,啟用正當防禦系統是否會成為一種“運動型”或“短命”的做法。 2020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一院出台的《關於依法適用正當防衛制度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符合正當防衛成立條件的,應當依法堅決認定; 要切實杜絕“惹事者有理”“殺傷者有理”的錯誤做法,堅決捍衛“法律不能讓於無法無天”的法治精神。 而這部由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中心籌備了四年的影視作品,再次向全社會發出了堅定的訊號:“法律,我們不能屈服於無法無天。” 可以預見,隨著影片的熱播,這一理念將更加深入人心,檢察官在判斷案件是否依法進行正當辯護時,也會更加自信和勇氣。
作者為中國政法大學博士後胡玉清)。
*:檢察官的**司法網路(ID:JCRB ZY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