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路電視***位於北京市門頭溝區矢塘鎮的鹽河口村去年7月底遭遇暴雨襲擊。 村里的房屋和道路遭到嚴重破壞。 去年9月,門頭溝區決定將燕河口村整體搬遷。 災後重建現在進展如何? 春節前夕,本報記者走進了燕河口村。
1月17日,我們到達燕河口村時,正好趕上第一批17套安置工程的交付。 為了在本月底前完成全部96套套房的交付,現場各類工程的建設已進入最後的衝刺階段。
沿江群山環繞,燕河口村位於石陽溝與劉家魚溝交匯處。 去年經歷過海河"23·7"盆地發生災難性洪水後,村里幾乎所有房屋的地基都不同程度地下沉。 2023年9月,在充分徵求村民意見後,門頭溝區**決定實施燕河口村整體安置。
為確保新址安全,北京測繪設計院等單位通過對比洪水前後的衛星影象,對沿河口村每個可安置的區域進行了詳細的地理測繪和資料分析。 最後確認,距離最近村60公尺、距老村280公尺的一處區域,是河口村新的安置地點。
選址後,為了讓一些原本選擇與親友同住的村民在春節前搬進新家,鹽河口村的安置工程進入了緊張的施工階段,這也意味著整個工程的建設週期只有三個月。
為了按時完成專案,早工和晚工都在與時間“賽跑”。 在施工現場,我們看到,與傳統的房屋建築不同,這裡的工人正在吊裝類似於“積木”的模組。
除了門房外,房子的臥室、廚房和浴室也被改造成積木並在現場組裝。 像這樣170平公尺的房子,完成吊裝和焊接大約需要半天時間。
記者:你是從一開始就找到了這種構建積木的方法,還是後來才想通的?
北京市門頭溝鹽河口村災後安置專案副經理吳昊:我們從設計階段就考慮到了這種情況,因為這個專案不同於傳統專案,所以我們必須採用一種新的建築模式,實現人們可以在春節前在新家過冬。
吳昊告訴我們,這批鋼筋混凝土模組化房屋都是在工廠的智慧型生產線上設計製造的,比農民建造的磚混結構房屋更短更堅固。
記者:這是鋼板嗎?
北京市門頭溝鹽河口村災後安置專案副經理吳昊:是的,兩者都是預埋鋼板。 首先,這塊鋼板是用我的模組室嵌入其中的,下面的鋼板是用我的基礎梁嵌入的。 通過將它們焊接在一起,增強了整個結構的穩定性,這意味著它們連線成乙個整體,其抗震效能遠高於普通房屋。
雖然使用這種模組化房屋可以最大程度地節省施工週期,但在施工過程中也面臨著極寒天氣的考驗。 去年12月中旬,一場大雪過後,門頭溝區氣溫降至近十年來的最低氣溫,模組化房屋的運輸被推遲了一周。
北京市門頭溝鹽河口村災後安置專案副經理吳昊:當時也非常著急,於是緊急調動了大量的人力、機械投入搶回了施工期,原來的起重機械是一台100噸的履帶式起重機,最後我們加了2臺,原計畫吊裝工人是10人,最後加到了30臺進行三班倒作業。
為了乙個共同的目標,在施工高峰期,來自12個單位的近1000人參與了建設。 最終,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96間安置房的654個箱形結構的現場安裝,用時41天完成。
儘管整個專案進度緊張,但專案團隊還是努力確保房屋的質量,讓村民住得更舒適。
目前,整個安置工程已進入最後階段,96套安置房即將全部交付。 村民們已經通過抽籤選好了新房,一些提前交付的房屋也進入了裝修階段。
村民們告訴我們,下次再來,“核桃樹下的星星和石頭村的山”都可以實現。
災後重建加快,啟動專案168個
記者了解到,去年暴雨洪澇災害發生後,北京市門頭溝、房山等地的災後重建工作加快推進。 截至目前,2024年汛期到來前需要完成的168個專案已經開工,修復加固房屋1萬餘棟,修復電力線路480多公里,修復農村清潔取暖裝置3.8萬餘臺。同時,京冀天津共同完善全流域防洪體系,建立協同治水工作機制,推動門頭溝區、房山區10個平原區共29個山區鎮(街道)開展結對幫扶,助力災區早日恢復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