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雪北金融原文。
作者:習偉。
策展人:老胡。
美籍華人邱小龍先生在《紅英之死》一書的序言中有這樣一句話:“往往一件小事導致另一件小事,然後又導致另一件小事,因果鏈一一連起來,在最終結果中很難找出原因。 ”
這個**故事的背景是上世紀九十年代的上海。 散文詩的浪漫敘事與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格格不入。 **的隱喻內容和作者在序言中的這句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當時,在沸騰的黃浦江上,所有的文學作品和藝術手法都黯然失色,只有經濟是精緻的單色。
世紀之交,在港股二級市場工作了近20年的徐榮茂在內地房地產行業發現了巨大的機遇,他於1999年在上海成立世茂投資公司,並在一年內將主要上市公司永珍集團,2001年上市公司更名為上海世茂股份有限公司。 Ltd. ***開始專注於商業地產的投資、開發和運營。在過去的25年裡,徐榮茂和在香港一樣,勤奮工作多年,他手下的房地產公司財務穩定多年。
2024年1月30日,世茂股份發布2023年度業績預測,預計年度虧損334 至 50在1億元之間。 這已經不是世茂股票第一次虧損了,2022年的虧損為4531億。 財務報表的審計報告由中興蔡光華會計師事務所出具,並附有保留意見,其中有一段“與持續經營有關的重大不確定性”。 截至目前,其公開違約金額已超過100億。
世茂年報審計意見不規範的導火索是高額債務和債務違約。 例如,在2022年年報中,其貨幣基金只有3971億元,計息負債金額高達32789億元,其中一年期有息負債金額192億元,上市公司簡稱“ST Shimao”。 隨著2023年全年業績預測的發布,可想而知其虧損幅度與2022年相當,導致其年報中的非標事項仍將出現在2023年年報中。
投資者應注意,世茂股票的情況與以前不同。 根據世茂股份2023年前三季度現金流量表,上市公司未從任何金融機構獲得貸款,即融資枯竭,現金流量表項“借款收到現金”為0。
我們預計其上市公司在第四季度仍將無法借到資金。 這並非毫無根據的惡意炒作,就在1月10日早些時候,該上市公司發布《關於未按時還債的公告》,上市公司又增加了4個83億美元沒有按時支付。
當然,這種被金融機構封鎖,或者更確切地說,被限制的狀態並不是在 2023 年開始的。 事實上,2021年以來,銀行機構對世茂股份的態度發生了180度大轉彎,世茂股份並非個例,如下表所示 各大A股房企現金流量表顯示借款規模:
從上表中不難看出兩點:
1)2020年是房地產融資的最後好時機:以89家A股房地產公司的資料為例,這些公司共收到183萬億。 但是,在 2021 年,這一數額為 145萬億,到2022年,數量為12萬億,而在2023財年前三季度,金額迅速下降到084萬億;
2)民營房企與國有房企有明顯區別,前者借款規模壓縮到極限,即定點針對,稱禁錮可能更為合適。
以世茂股份為例,其2021年的借款規模仍為31578億元,僅比2020年減少66億元。 然而,在2022年,全年只有12個4億,直接縮水96%。 這還沒有結束,在2023財年的前三個季度,借款金額將變為零,融資將完全耗盡。
上一家發生這種“悲劇”的公司是泛海控股,它只借了026億,2024年1月27日,深交所收到終止上市檔案,8萬多名投資者被埋。
事實上,無論是中國恆大日前從香港法院發出清盤令,還是泛海控股已經退市,投資者都很容易被他們這幾年的精彩故事所吸引,往往無視或乾脆無視現金流量表已經提前關閉的警告。
從上表我們也可以看出,民營房企定點爆破,簡直就是斬首行動。 不僅僅是世茂股票和剛剛退市的泛海控股。 2023年將退市的8家A股上市房地產公司和4家香港上市房地產上市公司,都是融資限額的目標,就像被砍掉根的樹一樣。
命運何時決定並不重要。 中國房地產行業最典型的特點是資金密集型,沒有資金的供給,再大的鯨魚也只會渴死。
世茂的虧損是中國民營房地產企業的典型表現。 各家房企業績下滑,雖然規模相差很大,但原因都是一樣的。 例如,自2022年以來,世茂的銷售額下滑並未得到改善,2023年僅簽訂了70份合同6億元,**同比增長20%以上。
投資性房地產的存貨減值和公允價值變動損失是當前環境給房地產公司利潤表帶來的致命障礙。
投資者應特別注意,絕大多數上市房地產公司在AH股票中採用公允價值模型進行後續投資房地產的計量。 這其實是中國經濟看漲的選本,就是說經濟好的時候,房價穩步上漲,自有房產公開市場非常活躍,增值部分可以加厚損益表,這也是很多上市公司用來粉飾美化損益表的常用手段。
然而,當經濟不景氣時,最好的機制就會失效,公開市場就會死氣沉沉,一般不再活躍,公允價值就會下降,房地產企業業績表的直接變化就是損益表的破壞性損害。
在所有上市房地產公司中,難得的例外是萬科。 與絕大多數上市房地產公司不同,它採用成本模型進行投資房地產的後續計量,這意味著即使資產**下降,對其財務資料的影響也很小,因為在過去幾年中,公司沒有使用會計準則通過投資房地產來粉飾損益表。
通過上表,我們還會發現,除了世茂股份外,標的民營地產公司還有金科股份,僅借入了1股。 2023年前三季度61億美元; 就連中南建設也只借了2098億元,榮盛發展僅借款1459億元。
但就其存量而言,這些貸款通常高達數百億美元,這些融資甚至不足以支付利息。 目前,這四家民營上市的房地產公司的股價也已經跌到了極限。 根據1月31日的**價格,ST世茂的股價為112元,榮盛發展股價155元,金科股份股價15元,中南建設股價為114 美元。
面對債務違約、收入暴跌、瀕臨破產重組,這四家民營地產公司將不得不在下個月打贏股價1元之戰。 上一次被要求退市的泛海控股,是提前公告連續20個交易日,股價低於1元。
回到世茂股票,它不像恆大和泛海那樣多元化,事實上,世茂股票非常專注於主營業務。 但他突然被銀行斬首,轉身離去,導致融資枯竭,找回上市公司背後的原因意義不大。
能夠同時被銀行拒之門外的原因,往往不是公司本身。 要知道,中資銀行對個人有嚴格的風險控制,但對於企業來說,最好的態度往往代表著最終的風險控制。 世茂股份的實際掌管人徐榮茂是胡潤富豪榜的常客,他本人也曾多年持有各種含金量高的官半官頭銜。
近日,房貸監管機構下令設立符合銀行貸款條件的房地產專案白名單,這也明確了底線,即拯救專案,不拯救公司。 對於處於極端困境中的房地產公司來說,應該不要再有運氣思維了。
從一些地方住建城鄉建設部門出台的細則可以看出,監管部門已經改變了策略,不再給房企滴灌資金,開始意識到,即使是優質的房企也有劣質專案,對穩穩的房企來說也不是乙個好辦法, 他們選擇更準確地將灌溉資金滴灌到特定的房地產專案上。
例如,重慶市篩選出首批314個房地產專案組成“白名單”,並將名單發給28家大銀行,包括大型銀行、股份制銀行、非本地城市商業銀行和3家市級企業銀行。 這項政策的核心是保證建築的交付,把買家的權益放在第一位。
對於尚未退市的房地產企業,可以推測,證監會對上市民營房地產公司的態度非常明確,即要盡可能撤退。 不管是房地產政策的第一支箭還是第二支箭,至少在世茂股份披露的公告中沒有一絲獲利的痕跡,這應該也會引起投資者的關注。
明朝史。 世宗本紀記載了天皇發明的一種特殊的死亡方法,即死法。 這種死亡方式是指將囚犯扔進黑暗的監獄,被剝奪食物和飲料,無視疾病,讓他們自生自滅。 像植物一樣,它們會因缺乏陽光和養分而枯萎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