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曰:“經脈之人,故能決定生死,應付各種疾病,調真真,少不了。“一旦經脈被氣血濕氣、熱氣、氣氣等物質'堵塞',氣運轉不暢,各種問題和疾病就會接踵而至。
自檢12.經絡堵塞後的表現
1.心經不工作:心煩意亂、受驚、心悸、呼吸急促、上呼吸壓力大、口腔潰瘍、口乾和口臭。
2.肝經阻塞:情緒低落,血壓不穩定,易怒和衝動,疲勞,月經不調,乳房問題。
3.脾經不幫會:腹脹,吸收不良,嗜睡,肥胖,潮濕,關節痠痛。
4.肺經阻塞:怕風、易出汗、喉嚨乾咳、過敏性鼻炎、**乾燥。
5.腎經阻塞:腹脹、吸收不良、怕冷、腰膝痛、咽炎。
6.心包經絡阻塞:容易做夢和醒來,難以入睡,煩躁健忘,胸悶口幹,神經衰弱。
7.膽囊經絡不暢:口幹、口苦、偏頭痛、易心悸、便秘、消化不良、關節痛。
8.胃經阻塞:胃痛、消化不良、疲勞、膝蓋疼痛、嘴唇乾燥和體重減輕。
9.小腸阻塞:臍周下腹疼痛、易腹瀉、手腳冰冷、吸收不良、肥胖。
10.大腸阻塞:口幹、過敏、胃腸功能減弱、肩圍、咽炎。
11.膀胱經絡阻塞:對寒冷、腰部肌肉腫脹和疼痛、靜脈曲張、尿頻和排尿過多敏感。
12.三交經絡過不去:偏頭痛,頭暈,耳鳴,頂部發熱,底部發冷,關節疼痛,煩躁,健忘,食慾不振。
艾灸對應穴位疏通十二經絡
1.疏浚心經
艾灸穴:孔子、齊澤、玉姬穴。
心是君主的官,心經可以疏通,讓身體的氣血暢通無阻。
2.疏通肝經絡
艾灸穴:經門、太衝穴、陰包穴。
肝經絡包含人體14個經絡穴位,肝臟是掌管人體氣血水的最佳銀行。
3.疏通脾經
艾灸穴:太白、血海、陰陵泉、地穴。
脾被譽為養之基,是中醫中氣血生化之源,疏通脾經絡,增強人體內氣血流動,儲備疾病防治的硬核能力。
4.疏通肺經
艾灸穴:孔子、齊澤、玉姬穴。
疏通肺經絡,強化“養氣”,有助於增強呼吸系統的抵抗力,降低秋冬季節對疾病的易感性。
5.Dructling腎經
艾灸穴:大鈴鐺、招海、水泉穴。
疏通腎經絡,啟用先天基礎,腎氣旺盛,人不老。
6.疏通心包經絡
艾灸穴:天泉穴、玄門穴、勞宮穴。
心包經是一條貫穿手臂中間的靜脈,維持心包經的暢通對於女性乳腺的維持很重要。
7.疏通膽囊經絡
艾灸用穴:肩井、風市、楊凌泉、吊鈴穴。
疏通膽經有助於消化排毒,緩解肝臟停滯,調節心理平衡。
8.疏通胃經絡
艾灸穴:良丘穴、祖三里穴、豐隆穴。
胃經暢通,使人睡得香,胃口好,面色紅潤。
9.疏通小腸經絡
艾灸穴:天宗、肩臻穴、後西穴。
疏通小腸經絡有助於生化氣血,緩解疲勞,補營養,緩解頸椎病。
10.疏通大腸經絡
艾灸用穴:手五里,手三里,和谷穴:
大腸經是人體調節便秘和腹瀉的經絡,疏通大腸經最直接的好處就是可以調節腸腸,改善便秘、排便異常等問題。
11.疏通膀胱經絡
艾灸穴:濰中穴、成山穴、崑崙穴。
膀胱經是人體重要的排毒通道,要做到“無毒輕盈”,就要時刻保持膀胱經暢通。
12.疏浚《三教經》
艾灸穴:蛟腱、蒲榜、小羅、四蛤蛟。
三交具有迴圈元氣、水谷、水液的功能,疏通三交經絡有助於放鬆神經,增強免疫力,緩解身體的氣滯問題。
氣通過血液,血液通過人。 經絡萬事俱備,養生從疏通十二經絡開始!
特別提醒:以上僅供參考,艾灸調理必須辯證,建議在專業治療師的指導下應用艾灸。
源網路的一部分,被入侵並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