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和幾個做汽車配件的朋友聊天,他們都提到了乙個關鍵詞“轉型”。 我問他們,為什麼要“皈依”?
他們說:不改變就做不到,生意快用完了,現在**量這麼厲害,按照目前的情況,虧損收斂也就時間問題了。
然後我問:“你打算如何改變? 他們提到了三種方式:
一是模型的轉換:
增加新能源汽車配件:隨著新能源汽車銷量越來越高,很多做燃油車配件的商家心裡越來越著急,所以都在做燃油車配件,現在也在做新能源汽車配件;
我問他們要生產什麼牌子的新能源汽車。 他們提到最多的三款車型是比亞迪、特斯拉和永恆之塔。
不過也就不足為奇了,以下是2023年新能源廠商銷量排行榜:
轉換為其他汽車零件:目前,很多合資車的銷量都在逐年下降,比如日系車、韓系車,所以都在尋找新的車型零部件;
以下是2023年全年整車廠銷量排名:
他們進行模型轉換的目的大致有三種:
一是燃油車業務,或者說現有車型業務在萎縮,再怎麼努力,效能也很難有大的增長,也很難開發新客戶,所以只能從新能源汽車中尋找增量,增加新客戶;
二是新能源汽車業務,目前不是很多,所以利潤還可以;
三是探索未來經營之路,現在上海的新能源汽車數量一直在增加,基本上每4輛車就有一輛新能源,而且這個數字還在增長,所以有必要做新能源汽車配件。
以上是型號變更。
二是產品轉型
產品改造,如:過去我們以前是做易損件的,現在我們開始做底盤件;
這樣做有兩個目的:
首先,為了增加收入,可以為老客戶開發新業務;
二是因為不管是燃油車還是新能源車,都需要底盤零部件,所以不會像製造發動機零部件那樣著急;
以上是產品轉變。
三是市場轉型
市場變化有兩種型別:
一是從國內市場轉向或增加國外市場,通過市場的多元化,規避市場系統性風險,提高生存概率;
另一種是從A市搬到B市。 比如,朋友問我:你知道目前中國哪個城市的汽車保有量排名第一嗎? 我以為是北京、上海和廣州,沒想到他竟然說是成都。
成都能成為汽車保有量之首城市,這出乎我的意料,從人口上來說,它並不是最大的城市; 從面積上看,排名靠後的北京和重慶比它大得多; 就GDP而言,上海是其兩倍多。
但為什麼成都會成為汽車保有量第一的城市呢? 簡單來說,它就是乙個車牌。 成都沒有牌照限制,沒有抽籤號碼,隨便買車,隨便就掛牌。
另一方面,很多城市真的很難找到,比如:
在杭州,有人說,拿到藍卡平均需要14年;
在上海,無限制燃油車的上海車牌很難拍到,需要找代理人才能拿,乙個車牌要花近10萬元;
在北京,再有錢人也很難買到車牌,而且車牌每年都限量**,需要抽籤;
他說完這句話後,我認識的汽車零部件老闆中,確實有幾位從上海去了成都和蘇州。
這是他們轉變的三種方式。
但這也讓我有兩個問題:
首先,不改變可以嗎? 只是做好老生意,留住老客戶?
其次,如果我們必須改變,我們是否必須轉向新模式、新產品和新市場? 做新事能不能賺錢很難說,但一開始就要投資,那為什麼不改變一下舊業務的觀念和方法呢?
我的朋友對我說:你的第乙個問題呢,我可以肯定地告訴你老客戶留不住。現在不僅汽車零部件行業的競爭更加激烈,而且維修店的競爭也非常激烈,不知道每年有多少修理店和快速維修店關門。 而當他們關門的時候,難免會吸引更多的同行盯著你所謂的老客戶。
因此,要想在汽車零部件領域生存下去,就必須始終保持“攻堅”的狀態,不斷開發新客戶。 您依靠什麼來開發新客戶? 你必須有一些新產品,或者自己找到一些新的市場。
至於你的第二個問題,我想說的是,改變概念和方法非常困難。 為什麼這麼難? 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驅動力的問題。
打個比方,正常人都知道:要想健康,就要多運動,少熬夜,盡量不吃垃圾食品。
但實際情況如何? 他們大多在幾天前許下了大願,然後接下來的幾天就不吃東西了:健身房拿到了一張卡,十有八九,我都不想去幾次; 躺在床上,我還是習慣性地看手機,發現自己睡得很晚; 而且垃圾食品的味道真好。
人們對未來有很好的期待,但他們的身體很誠實,他們總是會不由自主地回到舊的方式。
為什麼? 因為舊路真的很“舒服”,所以不必像新路那麼難。
老路之美,是人們所經歷和經歷的; 而新路的美,是人們想象出來的,沒有經驗的。
因此,很難用想象的美來驅動體驗的自我。
如果乙個人的行為發生了變化,如果他們被意志力所驅使,那麼意志力總有一天會耗盡。 真正讓我有所作為的是:切換到新場景。將虛構的場景變成真實的場景。
比如,如果我把我的工作場景變成送貨員或運動員,那麼我的日常鍛鍊肯定會出現; 如果我把學習場景從家裡改成圖書館,那麼我的學習效率也會提高。
但這不是每個人的工作,只是改變它? 不是每個人都可以隨時去圖書館嗎? 我告訴我的朋友。
是的,你是對的,那麼你只能自己改變場景。 比如,如果有嚴重的疾病,那麼人們自然會熬夜; 因為從健康現場到病態現場,人們的行為肯定會發生變化。 這個時候,改變的動力不是意志力的問題,而是要不要活下去的問題。
同樣,如果汽車零部件業務從賺錢的場景變成了虧損的場景,那麼變化的驅動力不是你想不想做的問題,而是你是否想做生意的問題。
那又怎樣變革的驅動力來自場景的變化,是推動變革的第一驅動力
為什麼很多大公司的老闆都說:我們公司離倒閉只有6個月了? 就是製造一種苦惱感,創造新的場景,促進組織效率的變革。
做汽車零部件的人增加了新能源汽車業務、外貿業務、線上業務等,實質上是為了創造新場景,增加驅動力。
當然,轉型的目的是從新場景中獲得新體驗。 新經驗的獲得需要不斷的新行動、新的反饋、不斷的強化和個人經驗。
如果人只有想象中的變化,而沒有場景和行為的變化,那麼就無法獲得新的體驗,就無法實現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