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
他們是人民的守護神,始終全力以赴在一線破案,站在人民群眾身邊7、推出對閔行公安首屆“閔行公安明星”的系列專訪,分享他們的警察故事,提供安全提示。
本期《談年末新年》中,我們針對特大城市“繡針”管理需求,在閔行公安首“閔警之星”中,為大家介紹四位不斷尋求突破口的人:閔行公安交警支隊袁志祥, 閔行公安新巨集派出所鄧彥剛、閔行公安華曹派出所徐森華、閔行公安網安支隊張紅。
加設龍門架後,安裝變車道指示器及相關訊號控制系統,通過精密的規劃設計,裝置可適應全天候執行環境,滿足快速車道切換的需要。 同時,加強交通安全措施,包括清晰醒目的標誌標線、預警系統和高效的應急響應機制,確保降低變道時交通事故的風險。
閔行首條“潮汐車道”投入運營,顯著改善了困擾杭松路長期存在的交通擁堵現象,擁堵類別“110”和“12345”基本清除,是對袁志祥工作成效的最好驗證。 憑藉這條車道的成功經驗。 下一步,閔行區將重點針對本區其他易發生擁堵的區域,推廣“變車道”模式,針對性解決早晚高峰出行擁堵問題。
袁志祥說,解決困境的關鍵往往是多一種思維方式,多一種視角。 在解決擁堵的過程中,我意識到,只有打破慣性思維,善於“變道”“借路”,才能讓抱怨聲四起的“堵路”成為群眾出行的“舒適路”。
上海市公安局閔行分局新紅派出所鄧彥剛。
虹橋樞紐區管理部門多,空間資源緊張,硬體配置不足,車庫內部出口只有乙個方向。
箭在弓上,幻想不能解決問題。 他拿著筆記本,一遍又一遍地打量,發現兩個車庫B1層的上車點和出口方向沒有明確標示,P9、P10上車點的拐角容易擁堵,110警情發生在兩個車庫的出口處, 而車庫擁堵的時間段主要集中在20點到凌晨,他一一記下來。
2023年中秋節,國慶歸國高峰,386萬人次超過歷史記錄,那段時間,鄧彥剛每天走2萬步,腰病**,吃止痛藥和膏藥,但都沒有用。 經過一番按摩和針灸,鄧彥剛靈光一閃:我們的交通不也像經絡一樣嗎,那個阻塞點不是痛點嗎? 找到“穴位”,疏通經絡,難道就不能消除“痛點”嗎!
去問題,盯著問題。 針對“停不下”車、“過不去”、乘客“不能離開”的**病,鄧彥剛寫了5頁的“處方”,並附上了詳細的示意圖。
第一步,採取“擴容整改提速”的方法。 擴建是向有關部門報告擴建申虹路; 整改是在周邊道路實行單向通行,合理減少合併點。
下一步是“人車分流引導”。 在兩個車庫中,每個車庫都選擇了乙個相對寬敞且距離適中的停車區,並設定了32個臨時上車點,以增加乘客引導標誌。 同時,經過36次調整、58張車庫圖紙,敲定了多條車輛“微迴圈”路線,可根據現場情況隨時切換,虹橋樞紐區域交通環境得到極大改善。
虹橋樞紐是上海的重要視窗,鄧延剛表示,他是外省和外國人眼中的“上海警察第一眼”,而要打造世界級的警察形象,從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