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橫琴-珠海-澳門博士後學術交流活動”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成功舉辦。 來自人工智慧、積體電路、生物力學、機械設計、控制工程、生物醫學工程等專業領域的120餘位學術專家、企業專家、高校代表、“香江學者計畫”代表,以及來自人工智慧、積體電路、生物力學、機械設計、控制工程、生物醫學工程等專業領域的120餘位學術專家、企業專家、高校代表、“香江學者計畫”代表、人工智慧、積體電路、生物力學、機械設計、控制工程、生物醫學工程等專業領域的青年博士後齊聚橫琴,開展頂尖智力碰撞,推動科技創新與新興產業融合發展。“最強腦”,為粵港澳大灣區創新驅動發展貢獻自己的才能。
為人才發展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
讓科技人才共享大灣區發展機遇
黨的二十大把人才工作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用教育、科技謀劃人才工作。 本次盛會以“智慧在橫琴,賦能大灣區產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旨在匯聚海內外優秀高階人才,著力打造大灣區博士後學術交流平台,支援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推動博士後事業高質量發展。
活動現場,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楊紅山在致辭中表示,近年來,全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著力打造大灣區高層次人才高地,優化完善博士後引進政策。 教育留人,積極打造博士後創新創業活動品牌,舉辦粵港澳大灣區博士後創新創業大賽,在半導體與積體電路、高階裝備製造、新材料、新能源等製造相關領域設立賽道。為製造業領域的博士後人才搭建施展才華、轉化的廣闊舞台
珠海市副市長黃振秋說,在剛剛結束的珠海市委九屆六中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上,市委提出要在“13個重點領域”下功夫,努力譜寫珠海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 我們將熱烈擁抱每一位選擇珠海的人才,並將繼續全方位營造“吸引、培養、聚集、留住人才”的良好生態環境,為青年科技人才提供共享大灣區發展機遇、實現人生夢想的舞台。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執行委員會副主任傅永革表示,作為改革開放的先行者,合作區是一片開放、創新、融合的生機勃勃的土地,前景十分光明,潛力巨大,希望更多博士後等高層次人才投身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
展示最新的科技研究成果。
為新興產業尋求新方向、新路徑
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性發展,是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努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正確含義。 活動現場,中科院院士、廣東省智慧型科學技術研究院院長張旭,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廣東省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學科帶頭人莊偉就這一主題作了精彩的學術報告, 並與眾多高階人才分享前沿科技創新的“脖子”技術及發展趨勢。
博士後作為高層次創新青年人才,處於創新鏈條的基礎和前沿,是實現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的重要力量,是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自強的生力軍。 在醫療機械人創新與應用學術交流暨“香江學者計畫”學術年會上,6位企業專家、科研機構領軍人才、高校代表圍繞“基於腦的抑鬱症10分鐘快速篩查解決方案”,分享了前沿技術的應用場景和應用方法以及科技研究的最新成果介面器件“、”可解釋人工智慧與醫療輔助診斷“、”電能感測晶元超低功耗入耳檢測“等,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尋求新方向。新路徑。
深入行業一線,服務基層。
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本次活動不僅有博士後人才的學術交流,而且服務於基層。 活動現場還舉行了基層博士後科技服務啟動儀式,引導各領域博士後深入行業一線,將創新創造轉化為實際生產力,引領和推動優勢產業公升級,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通過本次學術交流會,我們匯集了來自各個學科、領域的精英,讓我們有機會傾聽不同的聲音,了解不同的前沿科技技術,推動不同科技領域的交叉和融合發展。 參加會議的年輕醫生和博士後說。
近年來,珠海與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積極打造博士後人才創新發展“新高地”,聚焦主導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形成博士後人才引進和培養的特色機制。 截至目前,珠海共設立博士後科研創新平台175個,活躍在珠海各產業領域的博士後人才近6000人,全市人才總數達90萬人,人才淨流入率超過6%,位居全省前列。 目前,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已設立5個工作站、19個分站和12個創新實踐基地,共取得科研成果363項,科研論文241篇,授權專利23項,成效顯著。
本次活動由全國博士後管理委員會辦公室、中國博士後科學協會、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珠海市人民**、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執行委員會共同主辦,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經濟發展局、珠海市人力資源局、社會保障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有關領導主持開幕式。
由珠海南都、澳門創業創業智庫專案工作室出品。
作者:南都記者王景昊。
組成員:張敬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