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假期一過,今年不少用人單位就開始招聘高校應屆畢業生。 千方百計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抓住重點,突破障礙,解決事關民生福祉、事關經濟發展、事關國家未來的困難。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實施就業優先戰略,支援發展新型就業方式,高校畢業生就業規模不斷擴大。 高校為扶貧家庭、低收入家庭、零就業家庭、殘疾等困難畢業生設立工作賬戶,幫助有困難、願意工作的學生。 就業服務平台全面推廣,全國大學生就業服務平台成為學生獲取就業資訊的重要環節。
近年來,我國陸續出台一系列政策,旨在加強就業優先政策,涵蓋就業發展、公共服務、教育培訓、財政支援等,拓寬就業渠道,合理配置大學生資源。 比如2018年,有關部門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選拔轉學工作的意見》,各地因地制宜制定了招收轉學員的意見和辦法,為大學生提供了服務基層的機會,也為黨和國家培養了一大批優秀幹部。
當然,也應該注意到,高校畢業生的就業仍然面臨一定的挑戰。 部分高校就業指導缺乏系統化,跟不上時代,缺乏對數字經濟時代經濟社會發展和就業形勢的分析判斷。 學校的專業設定與經濟社會發展也存在一定的脫節,無法適應數字經濟時代對人才培養的新要求。 在此基礎上,要同時採取多種措施,通過政府、產業界和學術界的協同努力,形成促進就業的長效機制。
構建聯動機制。 有關部門要出台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激勵政策,促進新就業業態發展,促進新增就業崗位增加,完善靈活就業社會保障體系,為各種就業和就業變化提供有效保障。 高校要加強就業資訊平台建設,增強畢業生與用人單位的資訊互動,高度重視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推動產業參與高校專業培訓專案設計。 用人單位應在充分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的基礎上,促進對外就業、分階段就業等多種就業形式。
加強就業引導。 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選擇觀和就業觀,髮長避短,做出務實的選擇。 從低年級開始設定職業指導和職業規劃課程,涵蓋職業規劃、實習、科研等不同模組,讓學生第一時間確定就業方向,通過認證實習逐步積累人力資本。 增設大資料、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相關課程,並設定行業專家系列講座,提公升學生的數字素養和專業技能。
培養交叉學科人才。 培養經濟社會發展所需的專業人才。 要為高校教師提供深入市場、懂實踐、提公升能力的條件,增加學生在職實習和實踐機會,搞好研究生“雙導師制”,規範行業專家在校授課工作機制,通過產教融合培養高素質的複合型專業人才。 (本文**:經濟** 作者:閆彥)。
*: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