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和唐朝在西域開都護宮,明朝為什麼不能呢?

Mondo 歷史 更新 2024-02-10

爭議專案

西域幅員遼闊,東西長6000餘裡,南北長4000餘裡,東臨河西走廊,西臨波斯高原。 西域南北有山,有江河。

除其他地方外,僅天山東西綿延近2000裡,南北綿延數百里。 山頂上的冰峰和雪脊,猶如白玉屏風高聳入雲,春暖花開時積雪融化,洶湧澎湃,奔流而下,灌溉著大大小小的綠洲。

除了高山,西域也是沙漠,其中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瑪干沙漠是西域人民的噩夢。 塔里木盆地以天山、帕公尺爾高原、崑崙山和阿爾屯山為界,呈逆時針方向。 塔里木盆地呈橢圓形,東西最大長度約1500公里,南北最大寬度約600公里,總面積約53萬平方公里。 塔里木盆地海拔在800-1300公尺之間,地勢西高東低,東部鹽(蒲長海、羅布泊)是盆地最低點和鹽分堆積中心,海拔約780公尺。

塔里木盆地與山麓、戈壁和綠洲(沖積平原)接壤,中心是塔克拉瑪干沙漠,這是世界上離海洋最遠的地方。 由於塔里木盆地四面環山,海洋潮濕的氣流難以到達,盆地年降雨量很少,塔克拉瑪干沙漠幾乎常年不下雨。

塔克拉瑪干沙漠是世界第十大沙漠,東西最大長度約1000公里,南北最大寬度約400公里,面積約33萬平方公里。

清代歷史地理學家顧祖玉曾寫道:要保護秦龍,就必須鞏固河西; 要鞏固江西,就必須拒絕西域。 意思是說,要想保住秦龍,就必須穩住河西,要想穩住河西,就必須開闢西域。

漢武帝時期,西域分為36個國家。 李廣禮第二次出手攻克大宛國、圖倫台、朱大灣,滅於城,提公升了漢朝在青山(帕公尺爾高原)及其他地區的勢力,西域為之驚恐。 後來,漢朝設立了西域保護國,將西域各國納入其管轄範圍。

唐朝時期,安溪護國成立,管轄安溪四鎮:秋子、燕枝、于闐、舒勒,兵力24000人。

安西保護國管轄範圍最廣時,東起金山(今阿爾泰山),西至西海(今裡海),橫跨青山東西,東至西州,西至瑤志水(今錫爾河)和五湖水(今阿姆河)流域, 比漢朝控制的西域還要大。

然而,到了明朝,卻沒能再次控制西域,明初的戰鬥力堪比漢唐。

1368年(元順二十八年,明太祖洪武元年),朱元璋在應天(今南京)被稱帝,國名大明。

1368年,明朝將軍徐達攻克大都(今北京),元順帝退至上都,元朝滅亡。 1369年,明軍將領張玉春攻占上都(開平,今內蒙古錫林郭勒盟的藍旗)。

朱元璋的軍隊分三路西進,經過幾次大戰,基本上控制了關龍和河西地區,明軍雖然取得了軍事上的勝利,但要想長期站穩腳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由於河西走廊已經是游牧和農業的混合土地,當地農耕人口的比例並不佔主導地位,明朝通常會將投降的蒙古部落改組為“衛兵”進行統治。

在朱棣時代,明軍在戰略上還是佔優勢的,五次北伐讓剩下的蒙古人不敢與明軍正面交鋒,但朱棣死後情況就不一樣了。

1449年(明朝英宗正統十四年),明朝英宗的朱其珍不顧大臣們的反對,被太監王震蠱惑,率領五十萬大軍親自征服。 結果,明軍在土木堡被瓦拉軍包圍,明英宗被俘,數十名大臣隨軍戰死,京師三大營主力損失慘重,史稱“土木堡變”。

之後,明朝在國外動兵,主要是防禦,北向擋不住北元王朝的殘餘勢力,西北根本無法應付。

大家應該對“烏良哈三衛”有所印象,這三名衛兵是明廷指派的蒙古部落,負責守衛東北。 同樣在西北方向,明朝也設了七支衛隊,分別是:安定衛、端衛、曲憲衛、漢東衛、沙洲衛、赤津蒙古衛、哈密威。 這七位近衛的首領無一例外都是蒙古貴族,明朝顯然沒有指望他們擴大領土,保持對明朝朝廷的忠誠,擁有自己的管轄權。 明朝想先穩住西北,等漠北的蒙古勢力殲滅,再回頭加強對西北的統治,甚至收復西域,但明朝直到漠北滅亡才控制住漠北。

1509年(明武宗正德四年),兵部對“七衛冠”評價:“西戎強,自漢唐以來就控制不了。 我在朝廷上建了哈密、赤金、漢東諸威,並封官立詔,狗牙有條不紊,不但折斷了匈奴人的右臂,還加固了西土籬笆。 也就是說,明朝效仿漢武帝通過西域,即“斬斷匈奴的右臂”,通過關西七衛切斷了蒙古與西域的聯絡。

明朝建立前,西域是蒙古四大汗國之一的察哈台汗國的勢力範圍,後來吐魯番汗國基本繼承了察哈台汗國的軍事力量。 從“關西七衛”的分布來看,即使是最西邊的哈密威,也只位於今新疆東部,其餘六衛要麼在青海,要麼在甘肅,無法對西域施加軍事影響。 而且,“強客不打壓主”,具有距離優勢的吐魯番汗國對“關西七衛”的軍事壓力一刻也停不下來,嘉靖三年,官西七衛全部撤退到嘉裕關以東,明朝的西域戰略宣告破產。

總的來說,明朝對西域的管理趨於保守,根本原因是“軟弱”。 明朝的主要敵人總是在正北,即使蒙古帝國已不復存在,元朝的殘餘韃靼人和瓦拉特人仍然讓明朝處於毀滅狀態。

明帝國的軍事重心早就安排在大同和宣府一帶,即使是在最好的時候,也只能拉攏一派,攻打一派對抗蒙古部落,根本解決問題要等到清朝。 在耗盡了明朝276年之後,北元王朝的殘餘沒有被消滅,明朝沒有意願也沒有能力經營西域。

相關問題答案

    唐朝的西域之爭:探索阿富汗的歷史

    在世紀和世紀初,阿富汗是唐代歷史上的熱點,與中國的中原政權有著密切的聯絡。從公元年開始,唐朝在阿富汗建立了七州和數十個州,成為該地區的主要統治者。這段歷史究竟發生了什麼?唐朝在阿富汗做了什麼?這段歷史的結局是什麼?波斯和唐朝 阿富汗的歷史交匯點。阿富汗的大多數民族都屬於印歐語系,他們的語言主要屬於印...

    西域唐朝的絕唱 塔拉斯之戰背後的故事

    阿拉伯人向東擴張的趨勢一直很強,這與唐朝的利益產生了嚴重的衝突。從表面上看,塔拉斯之戰發生在唐玄宗皇帝統治時期,但實際上,雙方的矛盾早已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唐高宗時期恰逢阿拉伯的崛起和唐帝國的崛起。公元世紀,唐太宗皇帝成功地統一了大業,借助自然災害,迅速化解了東突厥的威脅,並入侵西域,實現了軍事存在...

    唐朝和漢朝,兩大統一王朝的比較!

    唐朝和漢朝都是中國歷史上的重要時期,雖然各具特色,但也有許多相似之處。唐漢雖然在政治 軍事 文化 經濟等方面各有不同特點,但在許多方面也有相似之處。例如,在政治制度方面,漢朝和唐朝都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重要時期,兩個朝代都是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時期,但唐朝的政治制度與漢朝有很大不同。唐朝實行以三省六部為核...

    張騫西域之行對中國歷史有何影響?

    張騫西域之行是中國歷史上的重要篇章,不僅拓寬了漢朝的視野,也開闢了中西交流。張騫作為特使的旅程充滿了未知和冒險,他憑藉堅定的信念和出色的外交技巧,圓滿完成了這一歷史性使命。張騫的旅程從長安出發,經過河西走廊,進入塔里木盆地,越過帕公尺爾高原,最後到達裡海沿岸。在此過程中,他走訪了樓蘭 秋子 大灣 康...

    唐朝北軍為何在鼎盛時期選擇跟隨安祿山造反?

    安祿山的策略和北軍的無奈選擇。唐朝鼎盛時期,安祿山的叛亂在玄宗初期引起了震動,很難相信一位深受愛戴的將領背叛了。本文將深入探討唐朝北軍在唐朝叛亂中選擇跟隨安祿山的原因。安石之亂爆發前,整個唐朝都沉浸在富盛之中。從皇帝到平民,他們都享受著盛宴,使人們沉迷於享樂,而不是對未來的動盪保持警惕。這種醉酒和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