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拐點,土地金融拐點,地方債務拐點。當這一系列拐點出現時,不同區域發展中的拐點也隨之出現。 過去,人口流失、經濟轉型緩慢的地區也可以通過“地方債務+大型基建+房地產”趕超發達地區,未來會越來越難。
2023年GDP正在公布中從這些資料中,我們可以看出分歧已經加劇。 2023年哪些省市跑贏了,哪些省市落後了,可以通過以下**來觀察。
首先是大陸31個省、市、自治區的GDP資料
經濟增長最快的四個省份是:廣東、江蘇、浙江和山東。 其中,廣東對江蘇的優勢有所提公升,從2022年的6000多億增加到2023年的7000多億。 二是浙江增幅超過山東; 河南和黑龍江的GDP被擠出,河南的經濟總產值被四川超越。 這是繼重慶直屬政府之後,四川經濟總量首次重返前五名。 江西、山西的增幅也很小,2022年的資料被擠出疑似。 經濟增長最好的是**和海南,這兩個地區都是旅遊主導的地區,疫情的結束對旅遊業的復甦起到了關鍵作用。 2023年經濟增長最慢的是黑龍江,是目前最火爆的旅遊業。 二是內地經濟排名前30的城市GDP(個別城市尚未公布資料)。
在前30名城市中,增速最快的是徐州(7.1%)、溫州(6)9%), 常州 (68%)。最慢的是東莞(26%),名義增長率最快的是溫州(8%)。7%)、杭州(7)0%)、深圳(6)9%)。最慢的也是東莞(21%)。
名義增長率低於3%的城市還包括蘇州(2%)。9%)、天津(26%)、唐山(26%)。東莞和蘇州都是外商投資比例較高的沿海城市,其攤位值得一提。 第三是廣東省城市的增長,廣東是經濟規模最大的省份
從以上可以看出,深圳和廣州兩個一線城市的經濟總產值佔全省的一半,增幅超過全省的一半。 深圳2023年GDP增幅將達到2218億元,超過全省8個城市的GDP(各自合計),說明廣東省各城市之間存在較大差距。
東莞是廣東21個城市中增長最慢的,增量僅為 2378億元,不到佛山的一半。 東莞經濟連續兩年低速增長,這與外資佔比相對較高有很大關係。 近年來,外資開始重新排列產業鏈,一些工廠從東莞轉移到東南亞、墨西哥等地,對東莞的經濟產生了不利影響。
東莞經濟正處於轉型公升級過程中,並取得了一些進展,相信經過兩三年的調整,東莞能夠恢復正常增長。
四是內地主要城市工業總產值排名
深圳、蘇州、上海是中國工業排名前三的城市,前三座城市輪流坐鎮第一。 近兩年,深圳優勢逐步增強,2023年工業總產值將比上海多9000億,比蘇州多4000億,這與深圳對新能源產業的把握有很大關係。
2023年,上海工業增加值為負值,蘇州也將呈現低增長態勢。 蘇州和上海的外資比例都比較高,而深圳的民營企業比例也比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