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賈玲真的讓我哭了,尤其是當我看到她和以前的自己相視一笑的那一幕時,我徹底打破了......
有人說賈玲的臉色變了,沒錯,她的臉色變了,但絕不是減掉100斤的結果,這與**無關,這是一種由內而外的提煉和重建,正如村上春樹所說:“當你獨自走過風暴時,你已經不是以前的那個人了。 你一直在尋找的生命,在經歷了無數的瞬間後,為你磨練了一雙堅毅的翅膀,帶你穿越荊棘,飛向遠方。 “
你一生中是否有無法自給自足、在低谷泥潭中掙扎直到崩潰的時刻? 如果你有,你可能會對這種提煉和重建有深刻的了解。 賈玲誠摯而笨拙地交出自己,成就了杜樂英這個角色:從第一次揮拳,到越來越有力的出拳,再到最後體型和精神狀態的徹底轉變,這是一場奪回失地的艱難而血腥的戰鬥,在人生的荒原上, 乙個人自卑,懈怠,得過且不斷奮鬥,一點一點地拯救自己,逐漸獲得控制和主動......
這是一場無聲的戰鬥,因為整個過程中只有“自己乙個人”,無論多麼艱難和痛苦,你只有自己,你只能靠自己!
這也是一場巨大的戰鬥,因為你終於踏上了人生最廣闊的旅程,你眼中有光,心中有大海。
“愛自己”的命題已經說爛了,但這次只有賈玲解釋了什麼是“愛自己”。 我私下認為,《杜樂英》不僅僅是乙個人物,更是乙個人生情境。 發自內心地說,哪個女人沒有經歷過“杜樂英”式的人生階段?
我們曾經認為我們的努力會得到回報,我們的犧牲會得到關注,我們會......如果我們高興就喜歡姐姐的孩子要上學,就要以自己的名義無私地捨出房子; 男友出軌閨蜜,為了體面,結婚時還得當伴娘; 出錢出心力,全心全意支援新男友浩坤的拳擊夢,卻前後兩面,玩假拳擊......為了錢就這樣,我們一次又一次地投降了自己,換來了被利用、被忽視和脅迫......一次又一次的 ed這讓我想起了20歲那年的歲月,工作、愛情、家庭關係,我盡力了,卻陷入了一種混亂和無力之中。 無論我多麼努力和細心,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我總覺得自己乙個人一無所有。 那種空虛的感覺曾經讓我崩潰,每次我走在繁忙的街道上,我都忍不住想知道別人是怎麼過好生活的。 後來我才明白,那是因為我沒有自己的內力,所以太容易迷失迷失,太容易失去精神力,以至於在天地之間找不到自己的生命坐標。
而杜樂英的“愛自己”,從“找到自己的內在力量”開始,她真的相信自己一次,接納過自己一次,當別人說“你做不到,你就放棄”時,她依然堅持,當別人不理解她時,她不在乎,也不解釋......
就這樣,她擺脫了他人的評判,掙脫了外界的強制和標準,建立了自己的內心秩序。
我之前寫過,我發現大多數中國女性的生活直到30歲才真正開始。 中國式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讓很多女性在30歲的時候沒有條件做自己,以自己為例:20歲之前,腦海中的三種觀點和道德意識被動地從家庭和學校接收,那時候,我每天想的就是做父母和老師眼中的“好學生”和“好女孩”;
二十歲那年,我剛畢業工作,沒錢,什麼都捨不得買; 二十六七歲那年,他努力掙錢,職場也好了幾分,卻一味地陷入了一種消費主義,買包包、買鞋、買大牌護膚品,彷彿那是他過得好的證明;
折騰了幾年,三觀被揉搓、碰撞了一次又一次,在接近30歲的時候,我終於開悟了,開始審視自己,“自我”這個東西從萌芽到生機勃勃地成長起來,漸漸意識到,盲目做乙個懂事的“乖乖女”是乙個陷阱, 我也學會了什麼是真正的自愛和獨立,而不是被外界所左右。
於是,從30歲開始,現實生活就華麗地開啟了: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用自己的頭腦思考,用自己的雙手感受。
乙個女人真正的“對自己的愛”,從找到自己、安定自己、表達自己、背負自己開始。 無數女性越來越清楚地意識到,她們活得越多你永遠是你最堅實的位置。 至於男性,正如博主@翎春君所說:“雷佳音在《火辣辣》中的角色真的很對。 灰姑娘在底層遇到的渣男,不一定是嘴巴甜美的帥哥。 真正會讓你感到興奮的,可能就是雷佳音這個角色,長得還不錯,不愛說話,注意在一群吵鬧的人中!愛! 說! 演講! 然後很容易用自己的故事來彌補他是乙個深沉而內向的男人。 其實,如果你真的了解你,你就會知道他可以空著腦袋溜旱冰。 ”
另外,我特別喜歡《火辣辣的》的結局,杜樂英練了這麼久,還是輸給了職業選手。
杜樂英輸了,但她已經贏了。
從心理學上講,乙個普通人和乙個普通人之間的真正區別在於心理評價機制的差異。
特殊人有內在的心理評價機制,普通人有外在的心理評價機制。 傑出的人會向自己尋求答案,總是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傾聽直覺的命令。 普通人從別人的評價中尋求支援,拒絕或忽視自己的內心體驗和感受,在做決定時容易迷失方向、搖擺不定。
俗話說“相從心生”,經歷過如此內在蛻變的人,怎能不變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