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件事,雖然已經過去了10多天,但仍有許多未解之謎。
1月25日,在國防部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突然提到了一件事。
近日,解放軍東部戰區在台灣島周邊海空域組織了海空軍例行聯合戰備巡邏,進一步提公升部隊實戰訓練水平。
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台灣島的戰備巡邏幾乎每天都在進行,參加行動的戰士越來越少,但單獨出動的情況並不多。
一向反應“迅速”的台灣國防部,對此事一直保持沉默,但我們先發聲。 他們為什麼要隱瞞這件事,那天台海發生了什麼?
賴慶德在1月13日“贏得”選舉,成為蔡英文溫的接班人後,無論是在某些言行上,都極為囂張和高調。
他會見了三個美國代表團,包括前美國代表團、美國國會議員代表團和美國商業代表團。
我還會見了日本代表團和立陶宛代表團。
賴慶德在正式上任之前,就開始“規劃路線,這是乙個極其危險的發展方向”。
因此,台灣國防部確實預測,賴清德的挑釁可能會引發解放軍未來在台海大舉動。
隨著解放軍戰機離島越來越近,如果如實標出戰機的位置,可能會在島上引起恐慌,而用“掩飾”掩蓋真相似乎可以減少對島內大氣的影響。
結果,7月16日,台灣國防部竟然對使用了數年的“台海空域動態示意圖”的標註方法進行了徹底改革。
新版圖例刪除了對解放軍在台灣海峽行動的詳細描述,包括涉及的飛機型別和具體航跡位置。
你不知道解放軍要來什麼樣的飛機嗎?你又從台灣島飛了多遠?
無獨有偶,這種“摺疊”方式,將掩蓋第二天(1月17日)解放軍在台海真正的“海空聯戰演習”的具體細節。
那麼,被台灣國防部掩蓋的1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台海的主要行動究竟是什麼呢?實際細節是什麼?
僅從上述動態圖中無法掌握更詳細、更準確的資訊。
這個時間表再次收集了有關資料,結論是,7月17日解放軍在台灣島的行動是一次極不尋常的“由訓練轉戰鬥”的演習,是對島內軍事體系的一次實戰考驗。
首先,讓我們看一下第一國防部提供的動態圖。
從台灣國防部公布的圖片來看,很明顯,有19架戰機進入台海,其中10架進入了所謂的“中線”。
換句話說,10戰鬥機參加了這次實戰演習的核心。
但根據臺灣防部提供的地圖,事實是,當日解放軍飛機和軍艇的具體行動並沒有根據實際情況提出來。
如果我們的發言人沒有提到“海空軍聯合戰區巡邏臺灣島”,那麼這項有針對性的聯合行動就會被臺灣當局故意區滿。
事實是,據一些台灣媒體報道,當天有相當數量的戰機和**集中精力在短時間內“突襲”台灣島,島上幾乎所有的雷達都啟動了,台軍高層指揮人員已經進入衡山指揮所。
根據台灣前線官兵的說法,他們“瘋了”。
事實**
具體過程是,17日下午,解放軍大型飛機群再次襲擊台灣海峽。
台灣國防部認為這仍是解放軍的正常行動,但通過“中線”的10架戰鬥機並沒有側身移動或回頭。
相反,它突然開始從台灣的中部和北部迅速進攻台灣。
根據臺灣防總部的指示,這架戰鬥機在最接近臺灣島北部基隆市42海浬外,但這個標誌一定是假的。
要知道,如果當時戰鬥機越過海峽中心線,距離台灣島只有100多公里,而加速突擊,就有可能在短短幾分鐘內到達台灣島,所以戰鬥機在北方“突破”24海浬甚至12海浬的可能性很高當時台灣島的一部分。
而且由於這是海空聯合作戰突擊演習,解放軍軍艦也在水面部分相互配合。
當時,解放軍軍艦進入台灣島東部,一些台灣媒體含糊其辭地說,當時它已經進入了24海浬。
因此,事實是,戰鬥機和**當天已經突破了所謂的24海浬。
正是這種情況,才使台軍得以形成全面預警模式,指揮人員緊張得進入衡山指揮所。
因此,1月17無異於對島上實戰的軍事考驗。
現在,整個台軍的底牌事實已經擺得一清二楚。
結果證明,無論是24海浬還是12海浬,台軍根本不敢“打第一槍”。
其現實意義在於,假設目前對台灣採取軍事行動,無論是台灣軍隊的戰鬥力還是意志,都不會在第一時間支援與解放軍正面對抗。
無論軍事實力如何,甚至在意志上,它從根本上受到由美國傀儡賴清德和蕭美琴組成的“獨立毒”組合上台的影響。
台灣國防部部長馮世寬曾高喊不會為“**”而戰,但現在看來,這將成為目前台軍的基本認識。
那麼,單從軍事角度來看,我們是否會等到賴清德上台,在臺軍中培養一批願意為“**”而戰的士官,再採取軍事行動呢?
所以,賴慶德不會得到這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