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動態激勵計畫 作者:陳啟軍。
1977年,第19軍軍部拍了一張照片。 左起:工兵團參謀龔鳳森、訓練部參謀薛青雲、訓練作者、參謀周祖德。
1977年3月,我擔任第5連長時,突然接到陸軍調配訓練室的命令,按照要求,我趕緊到團、師機關辦理轉動手續,向部隊報告。
我對軍隊轉運機關的工作心存疑慮,覺得軍機關是高階別機關,擔心一下子跳起來就不好意思,一心想留下來,到基層當連長,接受實訓。 我把這個想法告訴了參謀長柴汝成,柴汝成鼓勵我說:“基層帶兵當然很重要,但調兵對你更有利。 你在團機關工作多年,有紮實的參謀工作基礎,當過連長,熟悉基層,一定能適應環境,做好工作,有自信。 “他的鼓勵增加了我的勇氣和信心,團長與軍隊談判以留住我,但沒有結果。 1977年3月21日,我離開了工作、生活、戰鬥了八年的165團,離開了團長和戰友,離開了我的第二故鄉平原堡,到軍訓室報到。
陳家甫主任一見面,就直截了當地對我說:“你魏團長還是不願意放你走,你要知道,軍隊比團更有用。 你是從全軍18總部選拔調來的,可以說是百裡挑一。 你需要盡快適應環境,熟悉情況,在更大的平台上施展才華。 ”
副局長和我進行了類似聊天的談話,詢問了情人、孩子等家庭情況,向我介紹了軍事機關工作的特點和要求。 我告訴我,軍事機關的參謀人員主要強調能夠獨立完成自己的工作,在日常生活中主要依靠自己管理和自律。 鼓勵我進入這個角色並盡快開始。 我基本上認識了部門裡的其他同志,我很快就融入了這個新的戰鬥集體。
當時部門有11人,陳主任是1951年入伍的老同志,副主任是1961年入伍的。 九名參謀中,馬文忠、郭和義分別於1959年和1961年入伍,劉德山、艾立濤、周祖德、李志雄、薛慶雲、張洪雲分別於1965年至1971年入伍。 此外,還有一名軍人範新疆,協助測繪和管理雜務。
軍事機關駐紮在原張掖州委行政院內,大門朝北,東側四層樓為陸軍總司令和總部機關辦公樓,大門正對面的四層樓為政治部、後勤部辦公樓。 由於當時的住房條件,新調到中介的單身漢大多住在寫字樓裡,我最初被安排和薛青雲的參謀一起住在二樓的臨時宿舍。 不一會兒,薛參謀在住宅樓裡被分配了一間房子,同時管理處想騰出這棟房子給新來的副參謀長劉學德作為辦公室使用,我搬到了二樓北側的一所房子裡。 直到1979年,副處長搬進團幹部家,我才搬進他騰出的兩居室單元。
就當年的條件而言,軍事機關的工作和生活環境非常好。 我很快就結識了總部其他部門的同志,與我經常與政治女王打交道的部門建立了工作聯絡,並與首長和戰友建立了感情。
住在辦公樓裡的時候,指揮官和我這個新參謀之間發生的乙個故事,感動了很多人。 那時候,我的宿舍挨家挨戶地挨著郭世勝司令官的辦公室,甚至在閒暇之餘,軍司令員也經常來處理公務。 我最擔心的是影響到局長辦公室,我小心翼翼,腳步輕盈,生怕吵出來。 1977年底的一天早晨,郭司令把我叫到他的辦公室,和藹地問:“陳參謀,你知道你晚上睡覺時經常尖叫,是不是神經衰弱了? 最好去18家醫院做檢查,如果生病了,應該早點**。
他一邊說著,一邊開啟辦公桌右側的抽屜,拿出兩瓶他服用的“益智鎮靜丸”中成藥給我,說是**神經衰弱,讓我服用去試試效果。
指揮官慈父般的關懷深深地感動了我,我感激得不知道該說什麼。 估計主任也告訴了主任和副主任,然後副主任安排我到十八醫院內科住院。 果不其然,經過主任醫師安家峰的檢查,他被診斷出患有神經衰弱。 時至今日,每當回想起郭司令照顧小參謀的感人一幕,心中依然感到溫暖。
郭司令從來像愛孩子一樣愛士兵,不僅對下屬嚴格,而且體貼貼愛。 我曾經聽過原第163團老兵團長張偉松跟他談過這樣的事情:60年代他當基層連長的時候,時任師長的郭世勝跟他說:“不談大實話,只談一件事, 當連長要愛護士兵,把士兵的伙食做好時。 士兵們每個月掙6塊錢,沒錢去餐館,都靠連隊的大鍋。 打日仗的時候,我是第163團第9連的連長,我帶了一點我當參謀時攢下來的錢。 當時條件艱苦,部隊裡有逃兵,我們連隊不僅不跑,有時還增加了從其他單位來吃飯的人數。 ”
記得1975年冬天,軍隊組織第55師在訓練期間在山丹二十荔浦地區進行演習,要求第163團一晝夜強行軍100公里,準時到達指定位置,占領進攻的起始位置,以第165團的不穩立足點攻擊敵人。 當時正值隆冬,零下20多度,寒風刺骨,雪花飄落,部隊邊走邊動員,傳遞任務,組織戰鬥。 時任陸軍副司令員的郭世勝及時帶領機關人員趕赴前線,了解情況,為官兵加油打氣。 當他聽說少數人員落後並遭受凍傷時,他堅定地告訴團長:“在嚴寒條件下強行軍,必然會導致散兵游勇和凍傷人員,這是紅軍和八路軍時代以來就存在的。 既然顧慈不統軍,就不能因為落後而放慢行軍速度,有**就動搖決心。 “這就是我熟悉的司令官,郭世勝司令,千方百計關心、愛護士兵,敢於在關鍵時刻,在接近實戰的條件下,對部隊進行毆打和訓練。
從戰爭年代到和平時期,郭司令員先後在第五十五師各團服役,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將長、革命家、前輩,深受廣大官兵的愛戴,是我最尊敬的軍中元老之一。 在他受到冤枉、被免職、暫住蘭州期間,他退休到習後,我經常去看望老首長和夫人吳培秋阿姨,經常與他們的孩子郭素錦、郭海斌接觸,延續了與郭司令建立的深厚友誼。
郭司令是乙個傳奇人物,老八路,官兵中關於他的故事很多。 抗日戰爭期間,在擔任太越第8師、第6支隊偵察參謀時,曾給當時的膠城縣旅政委寫信。 在1941年至1944年的歷次作戰行動中,他足智多謀,靈活多變,積累了戰鬥功績,晉穗軍區先後授予他“戰鬥英雄”和“偵察英雄”稱號。
1962年,在中印邊防反擊行動中,作為第55師參謀長參加**軍區聯合指揮,圓滿完成了統籌指揮作戰任務。 在擔任九港市改革委員會主任、總司令期間,他堅持實事求是,平息派系鬥爭,竭力保護幹部,充分調動職工生產積極性,發展生產,努力推動企業發展,並於1970年國慶節前冶煉出第一座鐵爐, 邁出了JISCO成為百萬噸級大型鋼鐵企業集團的第一步。
1995年夏天,我代表第55師前往習,與老首長座談,收集史料。 幾十年過去了,他帶兵治軍之風,對老兵的深厚感情,對歷史和後代高度負責的精神,在我心中留下了無比崇高光榮的形象。
1998年1月郭世勝司令員在習逝世後,我和朱金林師長雖然都接到了調任令,但出於感情激動,我們還是代表老軍去弔唁,參加遺體告別儀式。 團長張偉松當時寫了這樣一副輓歌,高度概括了老軍長坎坷輝煌的一生,表達了昔日戰友和下屬對這位老革命老前輩的無盡思念和深深回憶
為了民族獨立和祖國解放,槍林彈雨,槍林彈雨,彰顯了他的英雄氣概。(未完待續)。他是軍隊中的長者,是人民的公僕,是功德,是共產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