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年10月10日,袁世凱上任後與各國駐華使節合影留念。
1911年12月29日,在孫中山當選為中國臨時代表的同一天,他打電話給袁世凱,說他只是臨時任命的,將來要把大**的職位讓給袁世凱。 雖然暫時缺少文字,但等待空位的心終於可以在未來揭曉。 1912年2月15日,南京臨時參議院一致選舉袁世凱為中國臨時代表,並規定“新接任”的日期為孫中山的免職日。
為了接手,袁世凱得到了他當時所在的南京。 袁國元不想南下,就以北方駐軍頻繁譁變為藉口,各國大臣不滿,就向本國要求多兵,留在京城,卻沒有實際履行職責。 3月6日,元老院被迫同意袁世凱在北京的任命,同時要求袁世凱派總理和國家官員到南京接受臨時**,並規定“孫大**自認罪之日起被免職”。 ”
雖然袁世凱於3月10日在北京宣誓就職,但唐少義內閣直到3月29日才正式成立。 孫中山在認罪後於4月1日被正式解職。 從2月15日到4月1日,出現了名義上的臨時**袁世凱和事實上的臨時**孫中山共存的情況,持續了46天。 常說一座山容不下兩隻老虎,天上沒有兩天,國裡也沒有兩個君主,當時的中國,一南一北,兩個暫時的大**,如何銜接政務,如何分權,如何化解矛盾?
清朝皇帝退位的第二天,袁世凱給北方都督、所轄軍隊、各州縣發了一封電報,要求維持地方官冶和軍務。
在這些電報中,包括給南廷會總代表和清朝皇帝吳廷芳的電報,以及抄寫給清朝皇帝退位詔書和清朝優待的照會,袁世凱的簽名都是“全權袁”。 “全權代表”的意思是“中國的全權代表機構**臨時**”,表明此時的袁世凱認為自己的權力仍然由清朝皇帝移交。
新出版的史料也證明了這一點。 袁世凱於2月15日正式當選為臨時將軍**,但《袁世凱全集》中收集的“臨時民國**印名單”顯示,2月12日,他暗中動用了中國印章、臨時共和國印章、大中華臨時印章、大印、清朝內閣全權代表組織前總理袁代臨時**領導人, 和臨時共和國全權代表組織** 這 6 個印章。“袁全權代表”對應於“袁,清朝內閣前宰相,全權組織中國**臨時**領導人”。 據此,2月13日,他還下令暫時將各部委的部長和副部長改名為部長和副部長。
此時,孫中山的外稱是什麼? 2月13日,孫中山給吳廷芳發了一封電報,通知清朝綏遠將軍調彝軍到龜綏進攻山西人民軍,並要求吳廷芳談判清軍全部撤出。 這種電是“**太陽溫”。 孫中山和袁世凱怎麼稱呼對方? 2月14日,孫中山告訴袁世凱,他已向參議院推薦袁世凱擔任臨時總統。 電報的位址是“北京袁偉亭先生”,署名“孫溫”。 安婷,又寫為安婷,是袁世凱的字。袁世凱2月15日的回信標題為“孫大**劍”,付款為“袁世凱”。 2月15日,孫中山發電報祝賀袁世凱當選,與14日不同的是,電文的信箋抬頭改為“袁大**衛廷先生”,付款仍為“孫溫”。 有意思的是,袁世凱在2月16日的回信中也叫孫中山大**,電報的標題是“孫大**劍”,題詞還是“袁世凱”。 兩個暫時的大**並存的奇怪現象出現在剛剛改革舊革命的中國。
袁世凱身穿新設計的紅縣皇帝制服。
儘管兩個暫時的大**並存,但兩人保持著微妙的關係。 在2月17日發給吳廷芳、陳其美等政要的電報中,孫中山署名“**孫溫”。 然而,在2月15日,他打電話給馮國章、江貴帝、張勛等北方將領,祝賀清帝辭職,感謝將領們的共同努力。
袁世凱也是如此。 現有資料顯示,袁世凱以大**的名義下達了一道詔令,該詔令最早出現在2月16日的《給東三省巡撫趙爾遜的電報》中。 電報告訴趙二勳,南北兩面都以中國五色旗為標誌,所有懸掛這面旗幟的軍隊都不允許互相攻擊。 電報最後署名“新居大**元”。 2月18日,他接到南京二師師長杜懷川、三師師長陳茂秀、南京巡警司令員吳忠信的賀電。 在當天的回信電話中,他只籤了“袁世凱”,沒有“大**”二字。
電報中的情況就是這樣,但兩人在發布法令時是如何簽署的呢? 2月12日至4月1日,孫中山簽署了幾乎完全針對南方各省的法令,如2月17日頒布的《財政部關於處理前清滬公路存款的命令》,針對上海事務; 2月22日,針對江皖兩地事務下達了《莊雲寬取締漁業協會令》。 莊雲寬當時是江蘇省長,事件起因是江陰漁民想組織漁業協會,壟斷長江即沿海地區的漁業,但孫中山尚未批准,協會開始運作,孫中山命令莊雲寬與安徽省長談判處理。
袁世凱在這段時間裡所簽署的法令,大多是讓北將休戰,讓北省衙門改為公曆等,用的是臨時大帝的名義。 3月10日頒布《大赦令》時,還使用了“大**”的名字,並蓋上了“大**”的印章。 由此可見,孫中山的**身份只在其下屬和管轄的南方省份使用; 同理,袁世凱的**身份也多用在北省,也就是在原清朝廷的管轄範圍內。 孫遠簽名之謎的背後,其實是當時兩人所代表的南北勢力範圍的平衡。
清朝皇帝退位前,為了緩解財政緊張,袁世凱和代支部大臣邵英提出出售奉天和承德避暑山莊的皇家器具,以補充軍餉。 孫中山得知此事後,於2月15日發電報制止。 雖然此時正值農曆十二月二十八,又快過春節了,但袁世凱立即召見東三省都督趙爾勳,要求停止出售皇室文物,並於16日回電通知孫中山,“已發電報禁止”。 這些來自奉天和承德的文物後來被運往北京,安放在紫禁城西華門附近的寶雲樓,1949年後被存放在國家博物館和首都博物館。 這說明袁世凱並沒有哄騙孫中山。
在此期間,兩人還就釋放革命者和要求結束南北軍隊之間的衝突等問題進行了溝通。 2月18日,孫中山給袁世凱打電報,報告革命家劉大年被張作霖逮捕關押在奉天,要求袁世凱下令釋放趙爾遜。 袁世凱當天回信說,他已經讓趙二勳查了出來,放了出來。 在這次談判中,孫中山的電話以“北京袁大**劍”為首,袁世凱的回信仍以“孫大**劍”為首。 2月21日,趙爾遜還專程打電話給袁世凱,通知他劉大年已獲釋,當天送往秦皇島乘船前往上海。 袁世凱爽朗的承諾,說明一山兩虎相處得相當融洽。
對於孫中山來說,袁世凱沒有聽從他的話。 3月12日,孫中山應社會各界的要求,給袁世凱發了一封電報,要求袁世凱懲罰在1911年攻打漢口時殘忍殺害湖北兵民、侮辱共和政體的清將易謙、王玉佳、丁世元。 至少為他們“停止佣金”。懲罰易謙等人,饒恕上位高官馮國璋和李淳的請願本身,給人的印象是欺弱怕硬,易謙等人本來是奉袁世凱之命攻打漢口的,所以孫中山的電報沒有效果。 1913年11月,易騫、王玉佳、丁世元全部晉公升為陸軍少將。
孫中山在這段時間裡的一些法令,會讓袁世凱更加不高興。 2月16日,南京臨時參議院根據直隸代表顧忠秀的提議,通過了《關於接收北方各省執政權辦法的法案》,規定北方各省由省長改為省長,並在乙個月內召開臨時議會選舉正式省長。 緊接著,南方各省的直隸、山東士紳先是提拔江北都督江為直隸都督,然後又提拔原廣西政使王志祥為直隸都督。 此前,2月3日,袁世凱曾任命堂兄張振芳為直隸代理都督,時任長錄炎雲的使者。 但是,由於張在擔任運鹽使節期間,在直隸路上捐了700萬元,以報答鹽商,以及任命私人,省官士紳對此表示反對。
3月初,袁世凱與前來北京邀請他赴南任職的南方使者蔡元培達成協議,各省省長維持現狀。 3月15日,袁世凱下令將北方各省都督和傅改為總督,並允許張振芳辭職,重新指派張錫鑾監督總督。 袁世凱的讓步不被理解,南京臨時**已經懷疑袁世凱對共和國的依附,也想藉此來阻止。 黃興3月20日勸說孫中山打電話給袁世凱,因為王志祥“機敏善於應對”,要求袁世凱根據民意任命王志祥為直隸知府。
1916年3月22日,袁世凱被迫宣布廢除帝制。 1916年4月,孫中山(左五)、宋慶齡(左四)、何香凝(左六)、廖仲楷(後排左二)等人齊聚日本,慶祝廢除天皇制。
直奔北京分部的肘部和腋窩。 躺在榻邊,袁世凱怎麼可能讓南方插手進來? 3月22日,袁世凱回電強調,各省的省長既有軍事性質,又有政治性質,不能算是行政長官,獨立之初,省長大多是軍方支援的。 在軍民權力尚未明確劃分,正式制度已適當提交參議院決定後,暫不實行公選制度。 此後,雖然參議員吳景廉、顧忠秀表示“極為震驚”,雖然唐少義總理也同意王志祥為直隸知事,但由於袁世凱的反對,王志祥始終未能上任。 5月,直隸省長職務被撤銷,王志祥被重新任命為南軍宣傳特使。
兩個臨時大**的並存,必然會給**部門帶來混亂。 2月21日,孫中山給首席財務官陳錦濤發了一封電報,通知南京,之前的財務措施仍然有效。 “清帝退位,**大定。 毫無疑問,目前的財務事項,如公債、外債、中國銀行的設立,以及所有已經實施的金融事項,當然會繼續有效。 可以由財政部宣布。 “2月15日,袁世凱剛剛被參議院選舉為臨時總統。
儘管交換了信件和電報,但兩位臨時領導人之間的溝通仍然存在不足。 3月10日,袁世凱以新居大**的名義發布大赦令,宣布除**、搶劫罪外,凡在3月10日前犯下的罪行,均予赦免。 袁世凱的特赦令在南方顯然受到了質疑:江寧地方審判檢察院要求南京臨時**司法廳長吳廷芳“袁大**的所有命令,是否包括南北兩地的執行? 現在北京**正在組織中,而南京**仍然存在,這是對這個命令有效的否認。 “南京還詢問,這58名符合條件的當地囚犯是否真的想被釋放。 就連吳廷芳也不敢發號施令,只好問孫中山。
孫中山的答覆是:3月11日頒布實施的《暫行公約法》第四十條規定,臨時大會經參議院同意,可以宣布大赦或大赦。 換言之,袁世凱的《大赦令》必須經元老院表決才能生效。 這相當於孫中山廢除了袁世凱的“大赦令”。
微妙的平衡,難免令人不快。 孫中山和袁世凱,兩位臨時領導人共存近50天,是合作的意外與對抗的必然,是令人耳目一新的意外的必然,是不幸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