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1月份生態環境部新聞發布會的訊息,生態環境部一直高度重視和推進資訊化建設,使資訊化的支撐作用大大提高。 作為推動生態環境治理數位化轉型的重要手段之一,《推進國家政務資訊化的“十四五”規劃》要求順應數位化轉型趨勢,以數位化轉型帶動智慧型化方法轉型,充分發揮資料賦能作用, 全面提公升治理數位化、網路化、智慧型化水平。《關於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強調,數字賦能需要加快。 深化人工智慧等數字技術應用,構建美麗中國數字治理體系,構建綠色智慧型數字生態文明。 實施生態環境資訊化工程,加強資料資源整合共享,資料綜合開發利用。
當前,我國生態環境資訊化取得了新的突破。 據生態環境部辦公廳副主任李紅兵介紹,生態環境部大力推進生態環境資訊化“四統一”。
第 1 集和第 5 集”。 四個統一是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建設、統一運維。 五大集中度分別是資料集中化、資本集中度、人員集中度、技術集中度和管理集中度。 資訊化基礎設施能力明顯增強,幹部隊伍數字素養明顯提公升,為協調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同時,生態環境資訊化在生態環境治理中也發揮了巨大作用。
目前,我國已實現生態環境、氣象、水利、交通、電力等多源資料融合,形成了環境質量、汙染源、自然生態等九類資料資源,總資料量達3個9PB,構建生態環境資訊化大體系,完成大氣、行政許可、土壤、執法等40餘項專項應用,實現“一圖一屏排程”。
此外,在提公升政務效率、大力推進數字機構建設方面,通過資訊化推進流程優化、模式創新、功能績效增效,實現辦公無紙化、移動辦公,實現29項行政許可全部“一網通”。 此外,資訊共享也取得了新成效,建成了各類主題資料庫、專題資料庫,為各地及相關部門提供了220餘項資料資源共享服務。 生態環境資訊化建設通過運用大資料支撐生態環境管理和決策,主要包括資訊系統與平台建設、資料管理與共享、生態環境監測與預警、應急響應、監督執法、績效考核、公眾參與等環節。 當前,我國生態環境資訊化建設由國家主導,取得了顯著成績,但不可否認的是,它仍然面臨挑戰,特別是基層生態環境資訊化建設還存在諸多問題。 一方面,資料管理和共享仍然存在“孤島”。 由於不同層級、不同區域、不同部門之間的平台系統和不同的基礎資料建設,缺乏統一且不及時的資料共享,資料儲存和管理相對混亂,無法為生態環境管理和決策提供依據。 另一方面,資訊化建設偏差,還存在硬體重、軟體輕、施工重、應用輕的現象,系統應用水平不重視,使用不熟練,這也導致資訊平台無法深入挖掘其應用和功能, 不能在生態環境保護中發揮真正的作用。生態環境部還表示,將全面落實全國生態環境保護會議的決策部署,落實《關於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中的部署,緊緊圍繞建設美麗中國的目標,加強數字技術應用, 持續推進資訊化與經營深度融合,構建美麗中國數字治理體系,構建綠色智慧型數字生態文明。在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