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20年是土地貨幣化的20年,中國貨幣發行的底層資產是房地產,是以居民30年收入超額發行的。
鈔票的印象,如以前的肉票、布票等,都是計畫經濟時代物資短缺導致調控的產物,伴隨著效率低、中間成本高的弊端,現在房地產明顯處於過剩狀態。
在筆者看來,房票的唯一好處就是不需要兌現現金,也不需要重新安置房子,而是可以用一張白紙條來獲取居民的土地,牟利,而這張白紙條的出貨人其實就是生意。
房票有土地融資轉賣土地的優勢,卻沒有城投平台債券的融資成本,也沒有貸款債券的利息支出,堪稱掏空的巔峰之作。
房票的本質是將棚改貨幣化,只是把錢換成一條白條,居民買一套有白條的房子,避免資金流向其他行業,而房地產公司則拿著條形去尋找最好的現金。
然而,在我國經濟體系中,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本質上就弱於第一種,在財政緊縮、地方債務高企的情況下,估計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兌現房票的難度並不低。
一旦**不能快速兌現企業的房票,這難道不是一種妥妥的次級債嗎?
以目前的地方財政狀況,他們真的有能力兌現嗎? 如果資金夠了,何必費心開**票,棚改變現不是更方便嗎?
在一些已經實施的地方,很多開發商拒絕接受房票,或者給房票的樓層很少,比如只有天地層,甚至不得不搭車位。
原因很簡單,不管向**要錢是容易還是難,企業至少要一些額外的行政成本和時間成本,現金或者銀行貸款不香嗎?
房票被歧視是不可避免的,而此時,被歧視的房票也難免會打折。
根據已經實施的地方的經驗,房票可以兌換成現金,其實房票其實是貨幣等價物,因此,當地**印房票其實等同於印鈔票。
這時,房屋賬單和土地融資一樣,也是以居民土地為抵押品的鈔票,只是減少了中間的金融過程。
筆者記得,早在20多年前,我國就禁止地方政府直接發行債券,必須通過金融機構出售,這是財政紀律,專業機構和專業人士避免了亂髮的風險。
如果房票可以兌現,本質就是印鈔; 如果不能兌現,本質上是債券發行,以今天的財務能力,有必要擔心成為次級債務的風險。
歡迎大家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