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的工作場所遇到失業危機,您更願意遇到以下哪一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你剛從大學畢業,23-24歲,你有幸在一家大公司工作,你工作不到4個月。 但是,由於您正在從事的專案沒有盈利,公司決定裁員。 不幸的是,你在裁員名單上。 這個時候,我有一些積蓄,足夠自己1年不上班了,但對以後找什麼工作還是很迷茫。
第二種情況:你在一家公司工作了5年,經過個人努力,你也成為了公司的管理職位,你已經33歲了。 但是,由於公司組織架構的調整或其他原因,您逐漸被邊緣化; 那麼公司就不盈利了,所以你也被公司優化了。 你有一定的積蓄,但算上家庭開支、房貸、子女上學、贍養父母等,積蓄也非常緊張。 儘管有多年的工作經驗,但在這個年齡段找工作可能很困難。
你想遇到這兩種情況中的哪一種?
我想大多數人會選擇第一種情況。 因為小時候,生活、家庭、婚姻等基本上沒有太大的壓力。 而且,青春就是資本,找工作比較容易。 相比之下,如果乙個人在35歲時被解雇,他們面臨的生活壓力是巨大的,同時找到乙份薪水相當的新工作並不容易。 在大的情況下,失業前的月薪是 150,000,失業後新增4,000個工作崗位。 網上有很多博主分享35歲以後失業的例子。
他在35歲時被解雇,單身且未婚。
32歲的女程式設計師,已婚,沒有孩子,我被裁員了。
這樣的例子太多了,裁員大多是民營企業,體制內幾乎沒有案例。
早點經歷裁員和失業是件好事,因為它會讓你更早地意識到工作場所的殘酷。 在職場上,員工和公司之間沒有同理心,無論你多麼努力,公司都不會因為你的努力而產生感情。 一旦公司經營不善或業務線調整,裁員就毫不猶豫。
有些艱辛,如果你提前經歷它們,你的餘生就能少受苦。 有些坑,如果年輕的時候早點經歷過,以後就不會踩到。 因此,提前體驗失業後的迷茫和無力,可以讓你體會到職場的真相。 正好趁著年輕,可以提前做好準備,應對以後可能出現的職場危機。
至於提前做什麼?
重要的是,你離開公司後有能力賺錢。 只有這樣,即使被解雇也不會影響你的生活。 所以,你上班的時候,要麼利用公司的平台為自己積累資源,要麼在學習技能後,跳槽加薪,多攢點錢,再看機會單打獨鬥。
否則,開始副業,換句話說,兼職工作是副業,生活和自己的事業是你的主要忙碌。 因為你自己做,積累和收入都是你自己的,你在職場上的努力和收入往往是不平等的。 當你在副業中做好時,就不用擔心裁員,甚至副業比主業賺得更多。
那麼,對於35歲以後的出路,要麼多存點錢,要麼早點入體制,要麼自己動手。 總之,盡早計畫,現在的職場環境就是這樣!
上一期:
我下輩子再也不想做這份工作了! 防雷設計師、人力資源、電話營銷。
打工沒有出路,什麼樣的路才能叫路,難道只有公務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