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55年的軍事表彰中,宋仁強憑藉總幹部部第一副部長的職務被授予上將軍銜。 但事實上,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如果宋仁強沒有在1954年被調回軍隊,他是否能夠獲得這個軍銜,還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雖然宋仁強在戰爭年代在軍隊中擔任要職,但自抗戰開始以來,他的主要關注點一直放在地方上。 雖然他也在軍隊服役,但他實際上只是名義上的。
例如,1948年,他被任命為華業第三副政委,但他的主要工作重點是負責河豫、安蘇解放前的土地改革和保障工作,沒有參與華業軍隊的軍事指揮和政治建設。
後,河豫蘇維埃**支部解散後,被調任安徽省委書記,負責前線工作,準備主力發動渡河戰役。 渡江之戰打響後,南京解放了,他被調到南京市委副書記協助辦理工作。
此後,他擔任西南服務團團長時,前線部隊解放了城鄉,他率領的服務團安排幹部到地方工作。 雲南解放後,任西南局第一書記、第一副書記。
雖然他仍然負責軍隊,但根據他當時的工作重點,他實際上是本地化的。
1954年,為優化軍黨高階幹部配置,撤銷西南局、中南局、東北局等六大區,從全軍和全黨大規模調動高階幹部。
在這次調任期間,宋仁強被調到北京,擔任過中組部副部長、副秘書長、總幹部部第一副部長三個重要職務。 這三個位置都非常重要,但要兼顧這三個位置真的很難。
因此,宋仁橋主要擔任總幹部部第一副部長一職,這主要是由於***的特殊安排。 事實上,總幹部部本來就由賴傳柱和徐立清兩位副部長負責,但為了加強總幹部部的工作,宋仁強被調來支援日常工作。
** 歷任總政治部主任、總幹部部長、最高檢察院檢察長、新成立的政治學院院長等職務。 儘管他的身體狀況不佳,但他仍然擔任一些關鍵職位。
總政治部第一副主任譚政調來中南軍區,政治學院副院長莫文華負責學院日常運作,宋仁強負責總幹部部部的工作。
雖然蕭華和賴傳珠被擠出了第一副位,但那是因為他們年紀大了,曾經擔任過更高的職位。 在那些日子裡,能力和資歷同樣重要,甚至更重要,這與他們到達的早晨或晚點沒有太大關係。
由於參加軍銜考核,宋仁強有機會被授予軍銜,這也讓他最終回到了部隊工作。 如果不是被羅帥調到總幹部部,而是去中央組織部任職,那麼他可能就錯過了這個機會,錯過了軍銜。
宋仁強看不起軍銜,大概是因為他長期在當地工作。 1956年,他自願退伍,投身原子能工業,後在東北局和中央組織部任職,再也沒有回到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