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改革開放初期在決策層發揮關鍵作用的兩個人,他們密切合作,共同推進幹部隊伍建設,共同選拔和培養幹部,體現了集體領導和分工協作的統一。 改革開放新時期幹部隊伍建設的相互支援、共同努力,表現出高度的歷史意識,是共同努力推動歷史發展的典型。
在推進幹部隊伍建設的過程中,我們將在各種場合、以各種形式相互支援、相互配合,共同推動行動。
一
在重要會議上發表意見,相互支援。
中國共產黨召開的重要會議,參會人員普遍廣泛,級別高,討論決定的事項關係黨和國家工作的大局。 他經常選擇在這樣的會議上闡述建設幹部隊伍的想法,並相互支援。
1981年7月,中國共產黨召開省、市、自治區黨委書記座談會。 ** 在會上,他反覆強調提拔和培養大批中青年幹部、清理“三類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指出要做好老幹部的退休工作。 ** 即興演講以支援聽力。 他指出,提拔和培養中青年幹部、加快老幹部退休程序,是十分緊迫和重要的問題。
在第三梯隊的建設問題上,兩人也有直接的互動。 1983年6月,召開第一次工作會議。 ** 會上,專門討論了第三梯隊的建設問題。 他提醒全黨要注意,在進行革命和建設中,決不能忘記會有繼任者。 鑑於當時第乙個。
一是二梯隊距離太近,他提出要利用老同志的在場,狠抓50歲左右,特別是40歲左右優秀幹部的選拔和提拔,從而建設第三梯隊。 在隨後的講話中,他指出,他的講話“談到了乙個重要的政治問題,即幹部隊伍三個梯隊的分配問題,這關係到我們黨和國家的命運”。 說得很好”。
在重要會議上,他們還從不同角度闡述了如何加強團隊建設,發揮了相互配合的作用。
1979年10月,中國共產黨召開了省、市、自治區第一書記座談會。 會上提出了成立一批新的青年同志來工作的具體建議。 **在隨後的講話中,他指出,現代化需要大量人才的選拔。 為此,他提議建立退休制度。
1982年7月,兩人在中國共產黨政治局擴大會議上再次提到幹部交接的重要性。 ** 重點是設立諮詢委員會,作為幹部從終身制向退休制的過渡方法。 他指出交接幹部的緊迫性,強調要提拔千名中青年幹部,同時堅決清理幹部隊伍中的“三類人”。
1983年10月,召開了黨的十二屆二中全會,主要討論黨的整風問題。 ** 會上一致指出清理“三類人”的必要性和緊迫性,並把清理“三類人”作為檢驗黨整改成效的重要標準之一。
二. 二.第二
通過書信、對話或委託人相互協商,相互交流、協商。
溝通、對話、委託是彼此溝通的重要方式。
1981年5月,在杭州休養期間,他對中青年幹部的選拔和培養問題進行了深入思考,撰寫了《促進和培養青年幹部是重中之重》一文。 文章指出了幹部隊伍建設面臨的嚴峻形勢,強調了選拔和培養中青年幹部的緊迫性,闡述了選拔和提拔中青年幹部應採取的措施。 從杭州回來後,他把文章分發給時任組織部部長的宋仁強,並提議在中國共產黨十一屆六中全會上討論青年幹部問題。 **看完後,我同意**的意見,同時表示老幹部的問題處理不好。
清理“三類人”是兩人特別關心的問題,在這個問題上的態度基本一致。 但是,當時黨內一些人對此態度不夠堅決,導致他們高度警惕。 1981年9月28日,他看到北大黨委發來的關於青年思想動態的資料後,給***寫了一封信。 這封信談到了對有錯誤思想的學生進行引導和教育的必要性,但也表達了“三類人”不應採取“過去或過去”的態度的觀點。
面對新老幹部換人的緊迫形勢,有時也會就幹部隊伍建設問題進行“推心”討論。 在一次演講中,他說:“我和**同志有過心連心的關係,說實話,就我們而言,我們真的很高興現在被要求退出。 “我們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 當然,我們要了解國家的政策和黨的原則,但最重要的是中青年幹部的選拔和晉公升。 ”
1986年10月,韓先初和**相繼去世。 乙個月內失去三位親密戰友,不僅讓老同志們深感悲痛,也讓他們感受到了新老領導更換的緊迫性。 10月29日,三人參加完***的追悼會後,約好了時間,第二天就去**家裡談重要的事情。 30日,三人在談話中約定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一起退休。 雖然三人都沒有被允許在十三大上退休,但他們的誠意可見一斑。
晚年,兩人行動起來不太方便,偶爾會找人談談,互相徵求意見。 退休是乙個長期考慮的問題,但由於各種原因,這是不可能的。 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成立後,**下定決心退休。 1989年8月17日,他在與楊尚坤、**談話時,表示希望在一年內完成退休,並委託楊、王代表他們徵求**的意見。 **同意***的兩種意見,即***退任軍委主席職務,取消黨的十四大顧問委員會,實行退休制度。
此外,**經常在不同場合引用**的觀點,表達雙方在推進幹部隊伍建設問題上的共同決心和意志。 為了保證黨的事業有接班人,特別注重選拔和培養三四十歲的年輕幹部。 **在不同場合非常同意、引用和支援這個想法**。 1981年7月,他在與楊尚坤等人的談話中指出,要找一些正值壯年的同志,代替已經退到二線的同志。 “*同志提出,重點選拔40歲以下的領導幹部,難度更大。 但這很難做到。 ”
1984年10月,他在中央顧問委員會三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中,肯定了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國共產黨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並指出該檔案最重要的條款是第九條。 可以概括為“尊重知識和人才”。他進一步指出,雖然有些人50多歲很優秀,但10年後就要60多歲了,“所以要大膽用中青年幹部。 特別是**同志說,要選三四十歲的年輕人,這個意見很好。
* 選拔中青年幹部的一貫主張是必須有數萬人; 年齡應在50、40歲左右,大部分年齡在40歲左右或40歲以下; 既要有能力,又要有政治德氣,“三類人”絕不能晉公升到領導崗位上。 在這方面,**做了很大的宣傳。 1981年1月,他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關於精簡機構問題的會議上發言時說,如果一批老同志想辭職或被分配到機構精簡的榮譽職位上,誰來接班? 他指出,“人必須被選好。 還是那句老話,要堅決貫徹**同志說的幾點,幾類人都放不進去! 後來,他強調,反對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路線的人和其他方面違反法律和紀律的人,不應被選入領導班子。 **這與****是一致的,並且有很多討論。
**.推進幹部隊伍建設的思路基本一致,但有時討論的視角不同。他們的意見通過互動和整合,轉化為推進幹部隊伍建設、實現新舊換人的決策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