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正月初五,柱香全年廣泛使用; 正月初五,摸錠子,大錢小錢都用不上; 正月初五請財神,家家戶戶都有很多錢; 正月初,五神進門,五穀滿滿的祝福。 ”
“上竹香”和“摸錠”是正月初五“收財神”的習俗和習慣。
在北方,農曆正月初五也俗稱“破五”。 為什麼南北對農曆正月初五的稱呼不同? 古代謀取財富的“伎倆”是什麼?
對此,小喬邀請了上海大學文學院漢語系教授黃景春、北京聯合大學北京研究所研究員張波為大家“解開謎團”。
黃景春. 上海大學博雅學院中文系教授。
正月初五“迎財神”的記載最早見於明代馮夢龍的《警語》集:“正月初五,蘇州風情,日中家戶戶,祭祀五路神,稱瑤城。 “明末的地方編年史也有農曆正月初五接受財神的記載。
南北對農曆正月初五的態度差異,與南北區域發展的差異有關。 宋代,中國經濟重心南移,城市商品經濟迅速發展。 人民對生命的祈求不再滿足於“送貧”,而是直接表達了對“富”的追求。
相對而言,在過去,北方很多地區延續了農耕社會的傳統,所以“送貧”是農曆正月初五的主基調。 北方地區將農曆正月初五稱為“破五”,也與此有關。
古人認為,過年有很多禁忌,正月初五,人們相信過年過後,就開始在田裡幹活。 因此,農曆正月初五也意味著禁忌被“送走”。 送走各種禁忌,把“窮人”趕出家門,是《破五》的主要內容。
張波. 北京聯合大學北京研究所研究員。
在華北、東北、西南、西北地區,農曆正月初五常被稱為“破五”、“五窮日”、“五忙日”。 也有所謂的“分離”,如台灣基隆,在正月初五,俗稱“分離”,寓意新終,年糕、春公尺、桔塔、供奉神靈的糖果都要除去。
在這一天,許多地方都有送窮人的習俗,但具體的儀式和頭銜不同。 在河北高城,早上會發射紙炮,這被稱為“送貧”。在肇州,把髒土掃乾淨,放在門外,叫“送貧”。
在河北省邯鄲市,天不亮的時候,就要用“一筐煤碴,回來就改為黃土,名字是'送貧土取富土'”。 ”
在山西大同,這一天黎明時分,家家戶戶都要灑灑掃院子,把垃圾送到門口。 在山西大同,這一天黎明時分,家家戶戶都要灑灑掃院子,把垃圾送到門口。
在河南省臨縣,這天早上,家家戶戶將一些柴灰送到十字路口,這被稱為“送貧灰”。 在四川三颱,農曆正月初五,家家戶戶將清掃的垃圾運到僻靜的地方掩埋,這叫“送貧濟濟”。
在甘肅省天水市,農曆新年正五的早晨,將農曆新年正一到五日積攢的垃圾放進竹簸箕裡,低下頭,彎下腰,手裡拿著簸箕從屋裡退到門口, 為了阻擋迎面而來的風,避免將垃圾吹倒。如果丟了一點,就得回到大門口,然後轉身頭都看不回去,一口氣跑到你倒垃圾的地方,簸箕不能帶回家,還要和垃圾一起燒,也就是說你已經把五個窮人燒了, 而且今年家裡肯定會有錢。而這一天,人們燒完五個窮人後就不放心了,中午就要吃玉公尺麵做的厚糊(當地人叫散公尺),也就是把五窮都蓋上了厚糊糊的。
在陝西宜川,打破五禁出門,即所謂的“破五出門,一輩子窮”。 這一天中午吃餛飩叫“填飽肚子”,這一天一定要吃飽,這意味著你一輩子都不會挨餓。
在一些南方地區,如上海、江蘇、浙江、河南南部等,正月初五常被視為財神誕辰或財神五路之命。
例如,《上海縣志》記載:“第五天,財神被撿到,鮮鯉魚叫賣,叫'送錠魚'。 到暮色的飲料,被稱為“財富之神酒”。 ”
此外,據1961年《上海史料叢書》和《外崗志》記載:“正月初五,祭祀五路,稱為'藥慄城',為祈求一歲富貴。 ”
在江蘇蘇州,上路時,要把財神畫卷掛在客堂中間,前面放五個酒杯、五對筷子,五幹五溼供品,另外還要加四碗四盤,中間放三畜盤: 兩隻金雞,一面排骨,一條活鰱魚和一條鯧魚。雞肉應綁成錠狀,嘴裡含蔥; 將菜刀按在魚上。 另乙個盤子裡有一大五小豬腸、乙個豬蹄、五個雞蛋和兩面豬血。 準備了另乙個水盆來餵養鯉魚,並在獻祭後將其釋放。
商人也在正月初五左右開門,祭祀財神,招人喝酒,稱為“路頭”。 這一天,乞丐們也來玩,用紙獅子跳舞,向商店乞討。 它被稱為“放下獅子”。
在浙江杭州縣,這一天也要上路。 在浙江嘉興,正月初五早起,虔誠地祭祀神靈,被稱為“七里城”。
農曆正月初五,你家有什麼習俗?
歡迎在下方留言分享!
祝大家好運,雙手捧財富!
*:中國僑胞網(ID:qiaowangzhongguo)。
作者:劉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