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人民日報網輿頻道。
李一玲. 近年來,“減輕教師負擔”一直是教育領域的熱門話題,也是乙個痛點和難題。
事實上,“減輕教師負擔”的步伐多年來從未停止過,也並非沒有政策舉措。 從第一層到地方層面,已經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檔案和倡議。 2019年,中共辦公廳印發《關於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進一步營造教育教學良好環境的若干意見》,2022年,**教育指導委員會辦公室印發《關於禁止向學校分配“增風”等與教育教學無關的指導性任務的通知, “評估”和“晉公升”......但為什麼教師在社會問題上仍然背負著沉重的負擔?
從巨集觀層面全面部署減負措施,到微觀層面對加重教師負擔的具體事項出台明確禁止,再到各地出台的“教師減負”清單,都體現了“教師減負”在各個層面的重要性。 但實際上,雖然取得了一些進展,但結果並不令人滿意。 在一些地方和部門,出現了“減負清單一目了然,加負工作扎扎實實”,甚至“越減越胖”的現象;一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利用“減負檔案”落實“減負檔案”, “具體規定”落實“具體規定”,又用“形式主義”來對付“形式主義”,讓教師苦不堪言。
大量的社會事務壓在學校和教師身上,呈現出形式主義向學校轉移的趨勢,而學校作為一種相對薄弱的組織型別,面對這種轉學轉學的趨勢,更是難以抗拒。 換言之,缺乏落實減輕教師負擔的措施,與社會層面的形式主義問題密切相關,畢竟學校不是生活在真空的社會環境中。 行政系統的任務和負擔一一轉移到教師身上,把沙子聚成一座塔,成為教師難以承受的負擔,擠壓著教師履行教育人的主要職責和主業的時間和精力,表現極為突出。
實施不力也是由於缺乏對相關措施的強有力的懲戒機制。 因此,要加大督查問責力度,切實發揮督促“長牙”作用,將“教師減負”實效納入各級教育職責履職考核體系,督促各地切實落實減負清單, 對落實不成效的,認真查處,督促整改落實。
調查顯示,“教師減負”配套政策改革緩慢、人員短缺、教師自身專業知識和能力需要提公升,也是教師負擔難以減輕的原因。 調查中,各界一致認為,減少教師承擔的社會事務,就是留給教師更多的時間教書育人,鞏固和擴大“雙減”來之不易的改革成果,精心培養更多優秀人才。
總而言之,各地在實施“減輕教師負擔”工作中,要杜絕形式主義,紮實做事,長期努力,才能取得良好的實際效果,把校園打造成讀書教的淨土。
相關閱讀:人民網“教師減負”三條評論之一:誰懂不了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