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燒毀圓明園後,曾國藩和左宗堂為何反應截然不同?

Mondo 歷史 更新 2024-02-18

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後,英法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以獲得更大的殖民利益。

它始於 1856 年占領廣州,結束於 1860 年圓明園被燒毀。

此時,溫天祥所描述的清朝,已經處於“斷山破河、風浪”的狀態,不得不被迫與英法侵略者簽訂《北京條約》。

1860年10月18日至20日,3500名英法大軍衝進圓明園放火燒毀,三天不熄滅,將這座舉世聞名的園林化為廢墟,數百名宮女、太監、工匠被燒死,一萬多本善本被燒毀,數百萬件文物被掠奪一空!

焚燒圓明園,是西方殖民侵略者對我們中華文明犯下的最無恥、最惡毒的野蠻行徑!

此事發生後,引起了全國清朝有識之士的極大憤慨,但作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中的兩位,曾國藩和左宗棠對此事各有看法。

據《清史手稿》記載,左宗棠聽說此事後,“傷心憤慨,睡不著覺”;

不過,曾國藩在1862年的日記中提到這件事,認為英法聯軍雖然燒毀了圓明園,但無意推翻清朝的統治,還幫助朝廷滅了太平天國,所以不該太小心, 不僅如此,還要記住它們的好處。

為什麼他們的反應如此不同?

下面,我們將從他們一生中學到的東西、他們進入辦公室的經歷、他們的終身成就、他們的外在態度和對後人的評價中學習。

曾國藩,1811年生於湖南省雙豐縣,從小學習儒家經典,通過了子考、縣考、鄉考、會考、宮考。

中年後,他開始投身於成祝立學,與陸望心學結合,是傳統儒家思想的傳承者。

他先是擔任直隸都督、兩江都督,畢生致力於湘軍的組建、太平天國運動的剿滅和麻花軍的征服,從未與任何外國**隊作戰。

所以軍銜不得不問,作為中興的名臣,曾國藩對西方侵略者有什麼看法?

他真的怕外國人嗎?

綜合曾國藩生平的各種文獻,這裡總結他對西方侵略者的看法和想法如下:

首先,他深惡痛絕洋人的侵略,堅決拒絕以鎮壓太平天國的名義蹂躪中國領土。

其次,他承認清廷與外國的軍事實力差距,並提出向外國人學習軍事、科學和技術。

為此,他大力推動西化運動,提出派遣留學生出國留學;

他還提出可以購買外國船隻,但堅決拒絕外國海軍上將的指揮和控制;

最後,他強調,在敵強弱的前提下,要對外國人採取暫時寬容遏制的辦法,而不是輕易開戰,集中精力整頓內政,消除內亂,等到國力強大後再反擊。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曾國藩的觀點和思想表面上看似穩定,但實際上卻很消極;

這與他剿滅太平天國的強硬態度大相徑庭!

難怪曾國藩對焚燒圓明園一事有這樣的態度雖然他強烈反對外國人的幫助,但當外國人的幫助成為客觀事實時,他只能無奈地勸說自己去想好;

這也導致了他在處理天津教案時,在維護底線原則的前提下,不可避免地妥協和縱容了法國公使,最終引起了朝廷和人民的強烈不滿,臭名昭著。

慢行不自由“,這首詩出自曾國藩的《送凌十一到長沙》,寫作時代已不復存在,寓意:生或去或留,做事遲早,不是由你來決定的。

從這首詩中,我們可以看出,在曾國藩堅強的外表下,有一種消極的人生態度。

左宗堂,1812年生於湖南省湘陰縣。

他從小就學孔子、孟子之道,通過了政府考試和鄉考,但三次普考都沒能名次,對他打擊很大,於是他回到家鄉當農民。

除了學習傳統儒家思想外,他還抓住各種學習機會,閱讀了廣泛的書籍,涵蓋中國歷史、地理、軍事、經濟、水利等。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這句話對左宗堂來說真的很合適。

歷經多年務農和鄉村教師生活,歷經挫折、風風雨雨的左宗堂,進入了無迷之年,在朋友胡臨沂的推薦下成為湖南省長參謀,開啟了他輝煌馳騁的人生新篇章。

他曾兩次協助湖南巡撫擊退太平軍的進攻,並隨曾國藩的襄讚軍事晉公升為司平**,在征服太平天國的過程中,因軍事功績突出不斷晉公升,成為閩浙都督。

太平天國戰敗後,被調任陝甘都督,鎮壓了陝甘兩地的扭軍叛亂和回族的更迭。

他在陝西、甘肅期間,嚴禁百姓種植罌粟,可見他對鴉片的深惡痛絕!

左宗棠只比曾國藩小一歲,屬於同時代人,在西方殖民者侵華問題上,與曾國藩的被動寬容和克制態度相比,左宗棠顯得相當堅定和進取。

“當時建國重邊”,出自左宗堂1833年的《桂絲煙台雜歌》組詩,這首詩是針對當時外國侵略軍支援的西北邊疆叛亂頻發,感慨其中的,此時左宗棠年僅21歲, 他已經若隱若現了!

因此,他對圓明園被燒毀的悲痛和憤慨是有道理的。

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時,英國軍艦入侵浙江,攻占定海。

1841年,英國單方面宣布《穿鼻草盟約》,左宗棠創作了四首《感動世界》詩句,以表達憤慨;

1854年,採取嚴厲措施,減少、防止和限制幫助鎮壓太平天國的中法混戰軍“長街軍”和中英混戰軍“長安軍”。

不僅如此,左宗堂還在64歲時率軍進疆,歷時5年,消滅了**支援的阿古拜叛軍,先後收復了北疆、南疆、伊犁九市,為新疆改省,實現了新疆長治久安。

72歲時,他前往福建與法軍作戰,並積極支援劉永福的黑旗軍,在中法戰爭中贏得了鎮南關的勝利,並最終為在台灣建立了乙個省做出了貢獻。

鎮南關勝利後,清廷再次失權,屈國受辱,與法國簽訂了《越南條款中法會議》,已經年事已高的左宗堂得知訊息後非常傷心憤慨,從此病倒,不久就去世了。

臨終時,他留下了一句震撼人心的遺言:越南邊境的戰安關係到中國未來的強弱,我率軍南下,卻沒能大規模討伐法軍,提公升我國威望。

根據曾國藩和左宗堂的生平事蹟,後人給予他們不同的評價,評價曾國藩是政治家、戰略家、物理學家、作家和書法家;

評價左宗棠為政治家、軍事戰略家、民族英雄; 不得不說,群眾眼珠子亮了,對兩者的評價也是客觀公正的。

兩人都是晚清的名臣,曾國藩和左宗堂都名副其實,但曾國藩只注重儒家和科學,擅長戰略,在軍事上少有戰術。

他以王陽明為偶像,以德理為本,選將兼備,稱德兼備,稱戰略家不言而喻。

他雖然有治軍的絕妙思路,但在軍事行動上卻固執、愚蠢、不靈活,也正是因為如此,他幾次被太平軍打敗,差點自殺,從而投下了深溝高壘、防禦性反擊、被動的軍事思維。

這延伸到他對列強侵略的態度上,這也使他形成了“先在國內定居,再與外界定居”的固定觀念。

相比之下,左宗棠博覽群書,不僅擅長軍事上的戰略,而且善於戰術,所以一生中很少在四面八方的戰鬥中失敗。

他把自己比作諸葛亮,他真是名副其實,不自吹自擂,他不像追求科學的曾國藩,他不屑於做乙個“筆下千言萬語,卻無事可做”的白臉儒家。

也正是因為如此,他才嘲笑曾國藩反應遲鈍,戰術運用不靈活,無法把握轉瞬即逝的戰士。

在外來勢力的入侵中,皇帝和太后如虎如懼; 在官員腐敗和普通百姓生活貧困的背景下,從東南到西北,左宗棠一直堅持一種“雖有千萬人來找我”。

就連明知無能為力的無畏勇氣,以及拼盡全力、不惜犧牲的奉獻精神,數次打敗敵人,不僅顯示了他作為軍事戰略家的風範,也表明了他不怕實力、敢於擔當的愛國情懷。

曾國藩和左宗棠都是湖南人但是,由於知識和經驗不同,兩人有著不同的思想和成就。

這就是他們對焚燒圓明園截然不同的反應的來龍去脈。

相比之下,曾國藩的主張可以稱得上守守笨拙的吐蕃戰線,陶光,默默無聞,“掌握了師傅的本事,然後控制了敵人”;

而左宗堂的行為可以叫針鋒相對,不給一步,“寇可以去找我”!

我們不能由此簡單地斷定曾國藩不愛國,但左宗堂是愛國的,畢竟曾國藩不是家族主權利益的叛徒。

然而,在曾國藩和左宗堂這兩個完全不同的思想命題中,誰對誰錯呢?

這要結合當時中國社會的背景來判斷。

一切思想和行動都必須符合客觀事實,如果沒有客觀事實作為依據,那麼即使是最正確的思想和行動也會失去實用性和有效性。

曾國藩的戰略適用於發展中時代,國家已經處於良性發展過程中,但尚未達到相應的高度,國力強大,因此需要暫時耐心等待,為自己的發展爭取時間,從而捲土重來,趕走敵人。

顯然,曾國藩所生活的晚清並不具備良性發展的特徵此時,晚清朝廷動盪不安,風雨飄飄,社會一片漆黑,百姓心散,原本富饒的國家,因為外國列強的掠奪、皇權的鋪張、官員的腐敗,變得一貧如洗,脆弱不堪,一無所有。

在這種情況下,耐心有什麼用?

所以不用說,左宗堂的對外策略,還真適用於當時的社會背景,已經漏洞百出,還有什麼打不開的呢? 確切地說:沒有辦法撤退,為什麼要撤退? 如果你忍受不了,為什麼還要忍受呢?

同樣,195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美國肆無忌憚地入侵朝鮮時,就是否出兵支援朝鮮的問題徵求了政治局委員的意見。

而彭帥認為,此時國貧白,各式各樣的廢品都在等著復活,只有民意才有,軍隊興旺,晚打總比早打好,贏了再建!

於是,***終於下定決心:一拳打,免得百拳不來!

歷史往往有其驚人的相似之處,左宗堂的偉大成就,韓戰的偉大勝利,都表明,當國家處於生存和危機的秋天時,任何克制、忍耐和猶豫都是消極的和多餘的。

畢竟赤腳不怕穿鞋,畢竟在狹窄的道路上相遇,勇敢的人就贏了!

順便說一句,曾國藩這個名字的意思是國家的籬笆,這是國家的屏障,而左宗堂的名字的意思是遵循祖先的規律,做乙個有情有節制的人,從兩人的生平來看,他們的名字應該互相交換。

圓明園的焚燒讓我們永遠記住乙個深刻的道理,如果落後,就會挨打!

無論是曾國藩還是左宗堂,都受制於時代的侷限,所以沒有也不可能認識到中國是乙個以農業為基礎的文明古國,只有徹底推翻封建帝制,實行耕種者自有土地的做法,才能喚醒億萬人民,真正凝聚人心;

槍械再厲害,也抵擋不住所有人的團結。

正如***在詩中所寫:喚起千百萬工農共同努力,不要在紅旗下亂七八糟!

曾國藩年鑑

《左宗堂年鑑》。

相關問題答案

    圓明園被燒毀後,曾國藩為何大言不慚地說“英法對我有德”?

    咸豐十年 公元年 英法聯軍攻克北京,占領圓明園後,他們對被稱為 萬園 之稱的圓明園進行了瘋狂的掠奪,最後將其燒毀。這個圓明園被燒毀的事件成為中國近代史在極度羞辱的頁面上。整個世界都是對的英法聯軍暴行是憤慨的,法國作家雨 果也憤慨不已語言描述稱他們為暴行的 強盜 並說他們認為自己取得了偉大的勝利。圓明...

    英法兩軍燒毀了圓明園,左宗堂和曾國藩反應不同,有人想洗手

    英法兩軍燒毀了圓明園,左宗堂和曾國藩反應不同,有人想洗手 自咸豐十年第二次鴉片戰爭以來,圓明園被大火燒毀,這一事件成為中國歷史文明中難以忘懷的痛點。全國上下,包括國內外名人和有志之士,義憤填膺,歐洲各國也紛紛表示反對和譴責。然而,晚清的重要大臣左宗棠和曾國藩對此事的態度卻大相徑庭。為什麼他們持有如此...

    2024年,英法軍隊入侵首都,燒毀了圓明園,但沒有燒毀故宮

    說起中國近代史上的兩次鴉片戰爭,沒有人義憤填膺。當然,我們在強烈譴責西方侵略者的惡毒行徑的同時,也在猛烈抨擊清朝的頹廢無能。到了世紀年代,清朝已經處於官員腐敗的泥潭之中,經濟發展緩慢,社會矛盾嚴重激化,長期積累的腐朽困境無法挽回。此時,西方資本主義發展極快,尤其是工業革命後,西方和中國之間已經存在了...

    焚燒圓明園的罪魁禍首終於死了,惡有報答

    雨果通過描述英法聯軍燒毀圓明園,揭露了帝國主義的殘酷本質,這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場恥辱性災難。年月日,圓明園遭遇了三天三夜的火災,英法軍隊此前已將園內所有財寶洗劫一空,損失不可估量。圓明園,始建於年,康熙皇帝賜予四皇子殷貞,經雍正 乾隆擴建為 圓明三園 占地多畝,宮殿多座,風景名勝多處,素有 萬園之園 ...

    圓明園的“馬頭”被賭王捐贈給祖國後,專家們拍了X光片,有了意想不到的發現

    圓明園曾是清代皇家園林的代表,是中國文化藝術的瑰寶。然而,在年英法軍隊入侵期間,圓明園遭到破壞,大量珍貴文物被洗劫一空,其中包括十二生肖動物頭像。這些動物頭像是圓明園海燕殿外噴泉的核心部分,每小時噴水報時,展現中西文化的融合與創新。在海外遺失的個動物頭像中,有個已經返回祖國,其中 馬頭 於年由澳門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