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一問答,問“為什麼說同理心太強了,是一種內耗? 我在信中回答說,因為當你對別人有太多的同情時,你就會忽略自己的感受。 其實,“同理心”是生活中非常普遍的現象。 當我們看到別人抱怨生活、遭遇挫折時,心地善良的自己,難免會跟著對方,感同身受,感同身受對方那一刻的悲傷。 如果你有能力快速跳出情緒,你就不會因為自己強大的同理心而讓自己繼續陷入焦慮和悲傷。 但如果你的同理心能力太強,很容易被對方來勢洶洶的情緒所淹沒,失去自己的思考和判斷力,把對方的生命當成自己的生命,總想為別人的生活解決問題。 雖然在人際關係中,有同理心的能力是好的。 但如果你不能總是把握到這個“程度”,就很容易因為過度的同理心而焦慮地過你的生活。
左括號 同理心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能力左括號 什麼是同理心? 社互動動中的同理心是乙個人高情商的同理心,是一種高情商的表現。 能夠以同理心的方式與他人溝通,可以快速感知對方在想什麼,觸動對方的弱點,給對方被關心、被照顧等積極的感受。 這種與他人產生共鳴的能力是與生俱來的,我們的大腦中有一類必不可少的神經元,稱為映象神經元。 當映象神經元被啟用時,乙個人的移情能力可以得到增強。 舉個簡單的栗子:當你看到有人不小心被刀割傷流血時,你會覺得自己好像也在流血,並且會產生精神痛苦共鳴,這就是映象神經元的作用。 比如看電影的時候,一些對別人的情緒特別敏感的人,看到裡面的演員哭了,就會一起哭。 而且刷一些短**的時候,會加入很多罐頭音效,這是電腦合成的笑聲,在觀看的過程中我覺得沒那麼好笑,但因為加入了笑聲音效,帶動了情緒,也會笑。 其實這些都與同理心有關,對於一些高度敏感的人來說,神經元會異常活躍,這會導致在與他人交流時產生更多的同理心和同理心。
2 左中括號 適度的同理心,是人際關係的軟化劑左中括號 在《人際關係》一書中,作者戴爾·卡內基分享了他的乙個小意外。 有一次,他和一位名人共進晚餐,而這位名人自始至終只是乙個傾聽者,但事後,這位名人對晚宴的主人稱讚卡內基是乙個非常善於喋喋不休的人,而事實上,卡內基只是在專心致志地聽著。為什麼這位名人會有這種感覺? 雖然卡內基一直沒有發言,但他一直耐心地聽著對方的演講,讓對方感到自己被重視和尊重。 當乙個人能夠仔細傾聽對方在說什麼時,對方會感到同情。 事實上,很多時候,當乙個人在情感上感到被理解、安慰時,它甚至比任何言語都更有用。 同時,我們也會發現乙個現象,那就是在感同身受的時候,我們需要壓抑自己的感受。 換句話說,你自己的意志和思想處於一種消失的狀態,你不會感覺到自己的存在。 因此,同理心雖然可以幫助我們友好地社交,但它也會因為過度的同理心而忽略我們自己的感受。
3.左括號中的過度同理心是一種內耗為什麼過度的同理心是一種內耗? 因為移情能力太強,你會吸收很多不屬於你的負面情緒,當負面情緒在心裡一點一點地積累起來,最終會變成焦慮。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問題,別人有,我們也有。 但如果你說,當別人的生活痛苦時,你去過度共情,在對方之後,你不區分對方的生活問題,錯誤地將對方的痛苦吸收到自己的生活中,從長遠來看,這就會成為一種思維上的慣性。 這樣一來,你就會習慣性地體驗別人的生活,體驗別人每天經歷的壞事,而自己的生活將永遠處於各種問題和煩惱之中。 但其實,我不知道的是,這些焦慮大多不是我自己的,而是過度共情後吸收別人的。 比如,很多人聽了別人的悲慘經歷,總會在心裡想,自己為什麼這麼慘,能怎麼辦,又該如何拯救呢? 可能是知己在傾訴後釋放了情感垃圾,但因為過度的同理心,他沒有分辨是誰的生活問題,誰拿走了,吃掉了對方的情感垃圾,並試圖解決它。 那麼這就是對自己的一種內耗。 我們需要明白,一切都太多了,不要有“救世主情結”,而是要懂得尊重彼此的界限,不要過多地捲入別人的生活。
左括號寫到最後 左括號心理學家查爾斯·菲格利(Charles F. Figley)說:“由於長期暴露於移情壓力下,身體和情緒的疲憊和功能障礙導致同情他人的能力下降。 換句話說,當你過度同情他人時,你就會產生“同理心疲勞”,因為你超出了自己的極限。 而當出現“同理心疲勞”,然後面對一些需要你同理心的人和事,就會出現麻木感。 然後那些必要的同理心關係也會因為你的冷漠而變得疏遠。 所以,學會使用適當的同理心,這樣你就不會過度使用它並麻痺你的同理心功能。 所以,最好適度冷漠,因為感同身受的能力是有限的,多關注自己,不要讓自己總是沉浸在太多的焦慮中。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保持自己的完整性和獨立性,避免因界限不明確而耗盡自我,使人際關係成為一種糊塗的邏輯。 記住要喜歡,只有恰到好處的同理心才能幫助我們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不僅不消耗自己,還能造福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