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上午,金坊村的清潔工吳志華開始騎著自行車幹活,每路過一棟農舍,他就在房子的前面和後面走來走去,尋找垃圾撿拾。 在人口2800多人的金坊村,像吳志華這樣的清潔工有21人,除了大連市發放的補貼外,每人年底還將從鎮上獲得3000元的獎勵。
要實現農村人居環境的真正改善,垃圾治理是首要任務。 為此,大連市各縣(市)、區都“百花齊放”,結合因地制宜,採取務實措施。
莊河市探索了“1945”長期清潔治理模式,即乙個企業負責農村垃圾轉運全過程,9個固定和移動垃圾轉運站承擔鄉鎮垃圾壓縮任務,小城鎮垃圾實行“四分”,鄉村實行農村生活垃圾“五指分類法”, 讓農村生活垃圾每天得到清理。農村生活垃圾日處理能力從280噸減少到80噸,垃圾減量率達到71%,垃圾桶使用量減少500個。
長海縣積極開展沙灘垃圾堆積和海中漂浮物專項清理整治行動,採取“人隨潮而行”的清理模式,使灘上垃圾每天清掃,並按**、非**進行二次分類,將垃圾運至低溫熱解站烘乾後焚燒, 從而有效維護“水清、沙清、海灣清、美島”的海島生態環境。
旅順口區強化數位化賦能,解決“多、輕、散、雜”等鄉村環境治理痛點。
為建立廢物管理長效機制,大連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構建農村廢物管理常態化保障體系,推進家庭分類、村收集、鄉轉、縣域處理等廢棄物處理體系建設。 目前,大連已組建了8664人的村級清掃隊伍,實現行政村農村生活垃圾收集、運輸、處置系統全覆蓋。 同時,加快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因地制宜,採取小規模、分散式無害化處理方式,降低農村生活垃圾收集、運輸和處置設施的建設和運營成本。
大連現代農業發達,由此產生的農膜、農藥包裝等廢棄物不僅是影響農村人居環境的頑固病害,而且對生態環境構成巨大威脅。 近年來,大連市持續開展農藥包裝和農膜廢棄物處置工作,形成了“管理、控制、處理”三步走模式,農業廢棄物汙染得到有效控制。
大連市農業農村局社會事業處處長唐雲斌介紹,大連市從源頭加強監管,通過多部門聯合執法,確保非標地膜不出廠、不進店、不落地。 在過程管控上,在村里廢舊農膜點的支援下,在鄉縣建立了72個站點,形成“縣-鄉-村”網路體系,實現農膜廢料的“收集、走、跟蹤、處置”。 在處理端,通過積極與相關企業對接,建設塑料薄膜清洗生產線,進一步提高處理和再利用效果。
截至目前,大連累計農藥瓶及農藥包裝廢料超過227噸,反光膜、塑料膜、棚膜等農膜廢料2種40,000噸。
振興遼寧新突破,落實黨的二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