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戰爭結束後,蘇聯對日本宣戰,向東北派兵,這讓延安總部收到了好訊息。 主席敏銳地意識到,中國抗戰已經進入了全面收復的最後階段。
按照董事長原計畫,至少需要一年左右的時間。 然而,日本在蘇聯的沉重打擊下過快崩潰,盤踞在東北的70多萬日本關東軍在幾天內就投降了。
日本的突然潰敗是延安沒有預料到的。 蘇軍出兵後的第二天,**率先向敵後方根據地下達了大**命令,但被老蔣阻攔。
他命令我們的八路軍和新四軍只駐紮就地待命,不得擅自行動。 但延安方面沒有聽從老蔣的阻撓,主席命令綏遠、太行、哆吏地區的八路軍迅速果斷奪取張家口附近的大同、太原,在蘇軍的支援下,力爭控制河北、察哈爾、熱河、綏遠、山西。
主席堅定不移地相信開通“國際線”並接受蘇聯的援助。 在1945年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他表示相信蘇聯會來援助我們,甚至把手放在他的脖子上,承諾如果沒有國際援助,他願意承擔責任。
在東北作戰問題上,他先發制人,要求從華北調調九個團,與熱河的幾個團協同組成先遣軍,配合蘇聯紅軍阻擊蔣介石軍隊,壟斷東北,形成依蘇的優勢局面。
然而,就在主席下達上述命令的同一天,莫斯科突然發來一封緊急電報,要求主席前往重慶和談,以避免戰爭。 這封電報是以俄共的名義發出的,延安方面知道這是史達林的旨意,不能違背。
這封秘密緊急電報意味著,蘇聯和占領東北的蘇聯軍隊對我軍進入東北的態度可能變得模糊和難以捉摸。 在八路軍向東北推進的過程中,發生了兩起蘇聯紅軍在中途莫名其妙被解除武裝的事件。
這兩件事反映了史達林援助中國革命的曲折歷史。
1945年8月17日,史達林第一次對日宣戰後,蘇蒙聯軍從外蒙古出發,一路向察哈爾地區的傀儡蒙古和日本軍隊發起進攻。
隨著希特拉的倒台,日軍在中國戰場上的士氣一落千丈,根本抵擋不住蘇蒙聯軍的猛烈進攻。 沒過多久,蘇蒙聯軍的先頭部隊就占領了張北地區。
延安主席得知這一訊息後,立即命令綏遠、太行等地的八路軍迅速逼近張家口地區,與蘇蒙聯軍組成聯軍,全面控制金察冀和綏遠熱河兩省。
8月17日,吉察軍區郭天民、劉道生指揮的第12師部隊接到上級命令,要迅速派出一批騎兵前往張北,準備與提前趕來的蘇蒙聯軍聯絡,共同作戰。
騎兵們興奮地趕到後,還沒來得及自我介紹,就被一大群蘇軍摩托化團包圍,咆哮著,全部繳械。 解除武裝後,這支騎兵並不害怕,因為他們知道蘇蒙聯軍是一支友軍,只要解釋清楚,就沒事了。
然而,他們不明白為什麼這些友軍要交出他們的槍枝。 由於語言不通,帶隊的幹部們拼命向蘇軍解釋了大半天,但對方一句話也聽不懂,雙方陷入僵局。
無奈之下,帶隊的幹部們有了主意,把鐮刀和斧頭的花紋和意思比作用鐮刀割麥子,然後用斧頭砍樹,這樣就比作他帶的兵是工農兵, 以及為窮人而戰的軍隊。
經過這一番對比,蘇軍終於明白了,眼前這支看起來像土匪的部隊,和他們一樣,就是紅營的部隊。
一場誤會導致八路軍在張北被蘇軍解除武裝,這讓山察冀軍區司令員深感震驚。 他發出指示,要求軍區所有需要與蘇軍接觸的部隊注意自己的衣著。
雖然第一次解除武裝是乙個誤會,但第二次解除武裝並不那麼簡單。 八路軍不僅是正規軍,而且是武裝革命群眾,其衣著裝備甚至與一些地方的土匪相似。
因此,在與外國軍隊打交道時,要更加注重形象,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誤解。
吉察軍區第14師北進支隊企圖秘密向東北推進時,遭到蘇軍不分青紅皂白的解除武裝,這也是第二次被蘇軍解除武裝。 當時,史達林對延安單方面奪取東北的計畫持保留態度,認為這可能會引發美蘇對華事務的衝突,並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
他希望通過和談解決我軍與蔣介石軍隊在東北問題上的分歧和鬥爭,於是要求延安先派幹部到東北去,部隊暫時不要行動。
但是,延安主席不同意史達林的想法。 在前往重慶和談之前,主席於8月28日召見朱、周、劉等人,商討奪取東北的計畫。
主席說,如果按照史達林的指示,只向東北派幹部,不派兵,就很難在蔣介石的軍隊之前控制東北。
在最後的磋商中,決定讓進軍東北的部隊和幹部秘密出發,不進行公開宣傳,以東北志願軍的名義通過小路進入東北地區,控制蘇軍尚未駐紮的城鄉。
翌日,劉、朱等人下達了迅速進入東北的重要指示。 吉察軍區第14師的北上支隊暗中按照這個指示去。 然而,他們在路上再次遇到蘇聯人,都被解除了武裝。
這兩起解除軍事事件,反映了當時我軍、蔣介石軍隊與蘇方之間複雜而微妙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