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和最重要的金融夥伴。 近日,美國財政部訪華,雙方在北京舉行中美金融工作組第三次會議,就金融穩定、跨境金融機構、跨境支付等議題進行了深入交流。 該機制於去年7月建立,反映了兩國在維護金融體系穩定方面的共同利益。 只有雙方有序、安全的金融交流,才能避免金融危機失控,有利於兩國、地區和世界的發展。
對中國而言,人民幣國際化是乙個長期的戰略目標,需要逐步完善人民幣的全球布局和結算體系。 在這個過程中,美元作為中間貨幣作為緩衝。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順差國家,擁有充足的美元儲備,處置美元資產也需要時間。 中美金融關係的穩定將有助於中國順利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程序。
對美國而言,日益嚴重的債務問題、美國居民不斷上公升的債務水平以及激進加息導致的銀行流動性緊張,都增加了美國金融體系的系統性風險。 美國對俄羅斯實施的金融制裁,已經導致美元影響力下降,而中國作為全球第一大工業國,是實體經濟的生命力,美國承受不起與中國全面金融戰的風險。
因此,兩國在金融工作組機制上的合作,是基於實際利益的務實舉措。 與此同時,中國也繼續持有美國債券,其持有量降至2009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這也表明,中國在進行短期金融合作的同時,也在規避美元體系的風險。
除了金融合作,中美兩國在農業領域也有密切的交流。 1月18日,中美兩國農業部長在美國舉行農業聯合委員會第七次會議,這是兩國自2015年以來的首次農業會議。 美國農業部公布的2023-2024年大豆出口資料顯示,當年中國從美國購買了2,020萬噸大豆,低於上年度的2,720萬噸。
根據中國海關資料,2023 年中國從世界各地進口了 9,940 件商品90,000噸大豆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進口國,來自美國的大豆佔中國進口總量的1.5%。 1月19日,美國農業部公布的每日銷售資料顯示,美國對中國的銷售資料佔29%70,000噸大豆 目前,美國對華大豆出口面臨來自巴西的競爭,巴西已成為中國最大的大豆進口國。 有分析人士認為,從2月開始,巴西大豆的**將比美國大豆低150 美元。 作為一種非必需作物,大豆在中國人均耕地面積較低的情況下缺乏最大的優勢。
我國大豆的大量進口和儲備,不僅有利於提高中國人民的飲食水平,也有利於採購的多樣化,從而增強了市場的主動性。 除美國外,俄羅斯、巴西和阿根廷也是中國的主要大豆進口國。 中方正在以實際行動踐行推動中美經貿合作的承諾。 相比之下,美國在對中國的承諾中幾乎沒有表現出誠信。 它不僅在台海問題上勾結“主導力量”,而且在經濟領域繼續推動與中國脫鉤和斷絕關係。 晶元等重點領域加大了限制力度,限制範圍逐步擴大到成熟工藝晶元。
中國從美國進口大豆是一種商業行為,不受政治因素的干擾。 在多重進口**的情況下,大豆也是中國可以用來對付美國的手段,除了鎵、鍺、稀土等領域。 如有必要,中國可以讓美國為其單邊主義做法付出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