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曉月先生:兩三件事

Mondo 歷史 更新 2024-02-03

作者注:方曉月,安徽人,“同城派”方寶後裔,學者方守墩之子。 小時候就讀於家鄉的一所私立學校,在古典文學方面有著深厚的功底。 1924年,他從日本回國深造,先後在北京大學、華北大學、東北大學師範學院、廣州中山大學、上海聖約翰大學任教。 1949年至1971年任中山大學教授,從事教學和學術研究,當選為廣東省第一任教授。

第一、二、三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他的兒子方觀(Shu Wu)是著名的文學評論家。 )

在我的印象中,母親的姨媽是一位舉止端莊、說話溫和的老人,有著名門望族的風度。 其實,我姑姑確實是著名的“同城派”方寶的後裔,而我舅舅的父親是已故的中山大學教授方曉岳先生。 雖然方先生已經離開了40年,但關於父親的一切,在舅舅的記憶裡,依然如昨日般清晰。

在談到他最親近的父親時,我叔叔用了四個字:才華橫溢。 而我想,就算是這四個字,也未必能最大程度地概括方老師的才華和學術成就。 1918年從上海聖約翰大學畢業後,方曉岳先生學的是法律而不是文學,但他深厚而悠久的家族史和對文學和寫作的敏銳觸覺,使方曉月先生今生很難脫離家族傳統。 1919年,方先生寫了《我的文學觀》,支援“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新思想和新觀念,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這篇文章引起了“五四”新文化運動領導人之一陳獨秀的注意。 陳芳的兩個家庭是世界朋友,通過陳獨秀的介紹,方先生結識了時任北京大學文學系主任的胡。 胡石第一次見到方先生時,驚訝地嘆了口氣:“我無法想象你這麼年輕! 事實上,22歲的方先生後來留在北京大學講學,成為當時北京大學文系最年輕的講師。

在北京大學工作兩年後,方先生離開北京,在上海商務印書館工作,隨後前往日本深造兩年。 在日本,除了日常的專業學習外,方律師還出色地翻譯了《歐洲大陸法律思想簡史》一書。 阿姨說,她父親的英語基礎相當不錯,即使過了很久,每當阿姨問到某個物體的英文單詞是什麼,方先生都能很快回答。 “聖約翰大學的學生怎麼會不會說英語? 我父親在他們進來的第乙個月什麼都不懂,但後來他逐漸習慣了。 “《歐洲大陸法律思想簡史》的翻譯依賴於方先生深厚的英語水平。 阿姨說,這本書是她爸爸和大姐翻譯的,他們拿著原著的英文版當場翻譯,大媽馬用中文寫了下來。 姑姑口中的“大小姐”,是方先生的指尖,是婚事的原妻馬君婉。 舅舅心目中的大小姐,是文學“老學”底蘊極深,識字量極高的女人,不是深宅院子裡沒有文化知識的舊社會女人。 馬家族和方、堯、張、左是“同城五爺”,馬君萬的父親是古代著名作家馬啟昌。

回到上海後,方先生平日裡也翻譯聖經,在上海藏經社打工,翻譯梵文佛經和佛經,但每天還是把更多的時間花在學術研究上。 阿姨說,父親在學業上“聰明”“專注”,“聰明”是天生的稟賦,“專注”是他對學習的一貫態度。 阿姨記得,在她4歲的時候,他們住的房子是一棟三層樓房,每次爬上小閣樓,都看到方先生埋頭看書坐著,“每一次,總是在那裡! 我不知道我在那裡坐了多久。 來到廣州中山大學任教後,方先生的學術精神並沒有隨著名氣、年齡和身體條件的增加而褪色。 有一年春節期間,阿姨和同學們去花市看燈籠,凌晨1點就回家了,“我記得回來的時候,遠遠就看到爸爸房間裡的燈還亮著。 除夕夜昏暗的燈光一直縈繞在我的腦海中。 我父親真的不容易,不容易。 方先生的家在文明路,每天早上,不管有沒有上第一堂課,他都要早上5點起床,坐公交車去廣威路的中大上班。 方先生胃病嚴重,每天口袋裡都揣著幾塊汽水餅乾,休息時可以咀嚼以緩解疼痛,但實際上他很少在講課中途休息,生怕這樣打斷講課的思路。 他在課堂上仍然不敢懈怠,對待學生更加敬業認真。 阿姨說,她看過爸爸給學生做的作業,字跡漂亮工整,但每個字都寫得很小,作業本上密密麻麻地塞滿了批註。 有一次,當時還是方先生學生的譚大先教授正準備動身去香港,但作業還在方老師的位置上,他沒有完成。 知道學生要走了,方老師強忍著胃潰瘍的痛苦,連夜批改完作業還給譚大仙,譚大仙松了一口氣。

在外人眼中,方先生是學術界的資深教授,是一位知識淵博、博學深厚、成就卓著、受人尊敬的教授。 在舅舅眼裡,方先生是乙個讓孩子“怕他,很疼他”的父親。 作為學者,方先生對中國文學理論、文學批評以及後來在音韻學領域的研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作為父親,方先生對待世界的態度也深深烙印在後人心中,其中一些已經成為他們不敢忘記的終生習慣。 阿姨說,從她會說話的那一刻起,她就能說“老與老,老與少”,這似乎是父親教她最早的一句話。 方先生總是教導叔叔嫂子要同情和同情弱者,無論“弱者”多麼強大,總之,如果他現在是弱者,他一定是同情的。 阿姨回憶起父親批評她的乙個小故事:當時街上還有人力車,有一次父女倆付了車費後,叔叔等司機找零錢沒有走,一旁的父親生氣了,對女兒說: “你為什麼不好意思讓別人要你的錢?” “說著,他就把女兒帶走了。 還有一件事,阿姨上中學的時候,班上乙個和她很親近的同學被診斷出得肺結核,一家人很難輟學。 方先生一聽,嚇了一跳:“我怎麼會輟學呢? 你怎麼能不讀書? 於是我讓阿姨帶同學們到他們家住三個月,然後經常讓阿姨給同學們一些雞蛋和紅糖補充營養。 “呵呵,我以前很在意肺結核會傳染,我沒有這個意識,也沒注意,就把她帶到家裡,一起吃飯睡覺,......你舅舅曾經問我為什麼這麼受歡迎,我有那麼多朋友,而且我的中學和大學工作單位對我很好,我想一定是我父親的待人方式影響了我! 我對周圍的人也這樣做,我以同樣的方式教育我的兒子和孫女。 給人玫瑰,有揮之不去的香氣! 阿姨對我說。

方家有名望,對孩子的禮儀和知識教育十分重視,但阿姨說,他們小時候,父親很少提禮儀、禮儀、禮儀的問題。 “可能是他比較威嚴,我們都有點怕他,所以小時候我們比較聽話,很多事情都察覺不到,沒必要專門教他。 “只有一次,阿姨剛坐火車回廣州,回到家就又餓又累。 平時家裡不用說的禮節是父親不動筷子,姐妹倆都不敢先吃飯,但疲憊不堪的阿姨當時沒有忍住,筷子夾進了盤子裡,父親的手重重地落在了女兒的胳膊上。 “我馬上就哭了,我父親從來沒有打過我。 我跑回房間,姐姐對爸爸說,'哎呀,她剛下火車就累了! 過了一會兒,父親拿了一劑靈丹妙藥,幫我包了胳膊,一句話也沒說。 那時候我年紀大了,爸爸打我,因為他一直有個觀念,小孩子做錯事不用打他,他小時候什麼都不懂,大人告訴他該怎麼做,但大人做錯事就該打他,但大人做錯了就該打他,但不該打。 舅舅雖然沒有繼承祖先的事業,但在父親的影響下,從小就養成了“不放過卷軸”的習慣,也繼承了家族成員的習慣性愛好。 “不管你讀什麼書,我都喜歡拿一本書讀。 過去,我的大哥(筆者注:我叔叔的大哥是方曉月先生和馬君萬的兒子舒武先生)說,我在家鄉很小的時候,無論半夜幾點醒來,都能聽到爺爺的聲音(作者注: 方守墩)吟誦。那聲音太好聽了,就像唱歌一樣。 他似乎不必睡覺,他也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起床然後睡著了。 ”

方先生大部分時間都花在學術研究上,對生活並不講究。 外祖父母也去過方先生家,看到他桌上的菜總是清淡無華,分量都是小盤子,看起來有些寒酸。 阿姨說,爸爸這樣做,是為了不吃剩飯,不浪費食物,改不掉骨子裡的節儉習慣。 蘇日只穿布衣穿鞋,拿完工資後不會把錢用在吃穿玩樂上,而是喜歡去文德路逛街,買點書畫拓片等樂事。 1973年方先生去世後,他的姑姑將方先生的許多珍本和手稿捐贈給學校用於商業用途。 在那個生活困難、物資匱乏的時代,如果能賣掉這些古籍,大概可以換取一大筆錢。 阿姨說,她和舅舅當時是在開玩笑,如果把父親的東西留著賣掉換錢,過上好日子。 但委婉地說,姑姑還是不後悔當初的所作所為,“我爸不講究物質生活,如果知道我這樣做,也應該同意。 ”

方先生雖然在中大工作,但家人不喜歡社交,所以全家不住在校園裡,而是住在東山市文明路的“南軒”宿舍樓裡(筆者注:在今天大學東門的舊廣東省博物館裡)。 雖然他不和其他同事住在一起,但方先生在中大的教授和朋友總是喜歡來南軒聚會。 在舅舅的印象中,詹安泰先生是乙個非常健談的人,喜歡聊天,聲音洪亮,精力充沛。 容耿先生也是方先生的好朋友。 容老的性情比較直白,“文革”大劫,容老被迫站在台上被眾人“批評”,下面的人說了一句話,台上的容老反駁了一句話,氣氛相當緊張。 但方先生說話,容老才不會反駁。 因為即使方先生指出容老不是,他也必須實事求是,不能有絲毫的含糊不清和誹謗。 還有尚成左先生,“尚先生和我父親的關係最好,因為他住在學校裡,我父親住在校外,每次發工資都帶給我父親。 他們一起聊了很多事情,有一段時間他們總是在討論李書彤,他們說我在聽,我也有興趣聽,你看,雖然我不懂中文,但我也找了很多弘毅師傅的書來讀, 這都是受我父親的影響!”

方先生死在湖北叔叔嬸嬸工作的“烏三農場”。 說起父親的去世,姑姑總感到遺憾和難過:如果父親當時留在廣州,這裡的醫療條件比農場好多了,到時候應該能治好病了。 但想了想,舅舅當時只好把方先生帶出了廣州。 “文革”對方老師的打擊太大了,雖然在部隊裡沒有被公開批評,只是因為他是“反動的學術權威”,他就提前退休了。 “我父親受不了這樣的決定,正要去上班的時候,幾個紅衛兵走過來對他說:'老方,老方,組織說你是反動的學術權威,人民內部的矛盾不是作為階級敵人來處理的,而是內部的, 這樣你就可以早點退休了。“唉,他們以前叫他'方老,方老',他們把'方老'這個詞換成叫他'老方',他怎麼受得了? 退休後,父親開始喜歡發呆......後來,幾個小紅衛兵跑到“南軒”那裡,一進屋就跑來跑去,把方先生的書翻得遍體鱗傷,最後還用鞭子抽打他。 方先生**能忍受這樣的侮辱! 隨後,他默默地回到房間關上門,家裡的保姆聽到房間裡有奇怪的響聲,趕緊衝進房間,發現方先生已經用剪刀割傷了他的脖子和手腕。 “我不是說過我爸爸很有同情心嗎,他以前幫我用蚊帳捉蚊子,但他沒有開槍,也從來沒有殺過蚊子。 那段時間他鼓起了多大的勇氣和刺激,才下定決心割斷自己的脖子和手腕! 好在方先生及時獲救,沒有傷到血管,但舅舅再也不敢把他留在廣州了。 來湖北休養後,方老師一直希望能回到中大任教,但不久後不幸因病離世,這個願望終究沒有實現。

方先生一生住過很多地方,曾應邀到張學良創辦的北大、華北大學任教,當時的“民辦文化大學”創辦人吳康甚至邀請方老師到台灣任教。 阿姨說,方先生當時確實考慮過要不要去台灣,但懷著對新中國、新社會、新生活的嚮往和嚮往,最終留下來,選擇在廣州中山大學繼續他的學術生涯。 方先生非常喜歡廣州這個城市,覺得這裡的城市氛圍非常濃郁,熱鬧非凡。 至於中山大學,方先生在世時並沒有透露太多對學校的感情,但在他去世後,他的姑姑曾經整理過他的隨身物品,發現了乙個他經常隨身攜帶的小錫盒。 以前,阿姨只知道金香膏之類的小物件,爸爸總是喜歡放在床頭,沒事的時候就會開啟,還開玩笑地稱它為爸爸的“百寶箱”。 開啟盒子,只見裡面有一條整齊的白色圍巾,一層一層小心翼翼地包好,開啟最後一層,是一枚中大校徽。 在離開中大後的幾天裡,方先生對中大的感情一如既往。這個被他視為珍寶的徽章,是他離開教學壇後精神的凝結點,凝聚了他對中大的懷念,以及對他畢生奉獻的學術事業的純樸感情和激情。

從家族傳統來看,因為父親的勸告,舅舅沒有繼承方先生的事業,但作為父親和長輩,方先生的細微言行,深深地影響著他的子孫後代。 文人的方曉月和歷史的方曉月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但作為父親的方曉月和親戚方曉月卻鮮為人知。 但老先生的野心、精神、風度、態度和原則,都體現在“父親”的角色上。 80年代方先生的《中國文學批評》一書再版時,姑姑把它送給了當時正在學中文的母親,現在母親又把它送給了我。 翻開封面,扉頁上是方先生青春的**,背面是方先生寫的“什麼時候有酒,重又細**”。 談起這本書,阿姨對我說:“前段時間,我在網上看到很多人重溫我父親的《中國文學批評》一書,說它是'文學批評史上一顆失落的明珠'。 這些東西我用中文聽不懂,但難得他能用這麼薄的小本子,把自己想講的東西講清楚深刻。 我和兒子暫時不能繼承這些知識,所以你要努力! “我不敢把自己當成方先生的'後代',畢竟只能和方先生算是遠房親戚,也不敢指望自己能達到方先生的學術水平和精神高度,我唯一能做的就是鼓勵自己,讓更多的”中國人“認識和理解這位偉大的老人。

相關問題答案

    迅成故事 萬久如 徐傑夫先生 兩三件事

    訊城故事 收錄了講述普通人生活的散文和紀實文章。該系列首先在 尋陽敘事 上發布,後由 馮曉輝 剪輯,同步上國內主流從 今日頭條 搜狐 新浪 網易 微博 豆瓣等 歡迎原創作者投稿,見自動回覆。徐傑夫先生是九江市的名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不久,徐先生就成為九江市副市長。上個世紀,老百姓知道九江有個市長...

    住在首爾“最貴的房子”的Bang Si-hyuk Sun和Min Hyo-rim身價180億韓元

    月創意獎勵計畫 南韓首爾三大豪宅 南韓 於月日公布了首爾最昂貴的三套房屋,包括Bang Si hyuk Dae tae和Min Hyo rim,他們在漢南洞擁有一處房產,總價為億元人民幣。據報道,HYBE首席執行官Bang Si hyuk 歌手Tae yang和男藝人Min Hyo rim居住的漢南...

    歷史上著名的十大忠臣都是孝道

    方孝茹 年年月日 字西治,又稱西固 巽治,因其家鄉曾經屬於城中,故稱 徐成先生 又因為淑仙王在漢中府當教授的時候,就給自己的讀書場所起了 正學 又稱 正學先生 浙江寧海人。明代大臣 學者 思想家。方小茹從小就聰明好學,讀書很多,被譽為 小韓宇 成年後,他崇拜 開國大臣之首 的翰林單身漢宋蓮為師,深受...

    方先生對社群生活的享受被可怕的一幕打破了

    方先生是乙個非常注重品質生活的人,為了追求更好的居住環境,他選擇在高檔社群買房。環境優雅,交通便利,這個小區簡直就是方先生理想的居所。每當有空閒時間,他就喜歡躺在陽台上的躺椅上,喝著茶,或沐浴在溫暖的陽光下,或仰望閃爍的星空,享受片刻的寧靜。然而,美好的時光很快就破滅了。一天晚上,方先生正要在躺椅上...

    先生說,家裡有這3個生肖城,四面八方的好運,四面八方的財富,誰也達不到

    先生說,家裡有這個生肖城,四面八方的好運,四面八方的財富,誰也達不到 生肖猴不僅代表著機智和靈活性,還具有足夠的智慧和戰略能力。將猴子的形象放在家中,無疑會給全家人帶來歡樂和祝福。它是財富和財富的象徵,可以為家庭成員帶來豐厚的物質享受和幸運的職業發展。每當進屋,猴子飾品就以其可愛的形象默默地迎接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