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薇薇1、低收入家庭和五保住戶視醫院為家鐘祿才50歲出頭,因為心思不是很聰明,長得也不好看,一直沒能娶到老婆,是村里的老單身漢。 雖然村里有5-6個老單身人士,但他卻是村里最活躍的乙個,看到村里有人忙著種地、蓋房子、辦酒,喜歡在村里四處閒逛找人聊天,在村里經常能看到他的身影。 每次見到他,他總是主動和我們說幾句話。 然而,這幾年,村里很少見到他,當他們問他病情時,他們說他已經被鄉鎮衛生院送往醫院“享受他的祝福”。 原來,這幾年,鐘祿在精準扶貧期間被評為低收入戶,從此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精準扶貧政策出台之前,鐘路主要靠種幾畝地,在周邊打零工維持生計,再加上村民的照顧,日子也過得去。 精準扶貧後,**為他蓋了新房,每個月給他生活費(含每月200多元的生活補貼),從此他不再務農打零工,長期住在鄉衛生院,成為鄉衛生院的VIP病人。 據村民介紹,鐘祿一直身體健康,沒有疾病和痛苦,而且在醫院住了很長時間,一方面是因為鄉鎮衛生院多次來做思想工作,讓他去醫院,還派了專車來接他, 他不好意思拒絕;一方面,鄉鎮衛生院提供食宿,每天有十餘元的補貼。 醫院裡的食物有點難吃,他敢直接罵鄉衛生院院長,院長還得親自上前給他解釋。 住在醫院不僅有保障和收入,而且比普通村民有更高的生活質量,用村民的話說:“我睡在一張床上,沒有疾病或痛苦,我活得像仙女。 “像鐘路這樣的健康五保和低收入家庭長期長期居住在醫院的現象在當地非常普遍,尤其是五保住戶的數量。 於是,我特意請了一位比較熟悉這五保戶情況的鄉村醫生,對行政村五保戶的住院情況做了詳細統計。 這個行政村有2000多人,600多戶,全村面積近2000畝,耕地2000多畝,村民團體14個,五保戶10餘戶。下表為2023年前行政村5個保障戶的具體住院情況。
從統計數字來看,全村五保戶大部分都住院過,五保戶中身體健康但長期住院的半數以上佔了統計數字的一半以上。 全鎮有14個村和社群,如果算上每個行政村的10戶五保戶,那麼全鎮大概有100-200戶五保戶,鎮上可能有數百戶五保戶長期住在醫院裡。 正是這五保住戶支撐著鄉鎮衛生院和縣民辦醫院。 二是醫院無利可圖,不能早點據了解,鄉鎮衛生院屬於差額撥款單位,財政撥款僅佔年度預算資金的30%,其餘70%需由鄉鎮衛生院自籌,自籌資金收入為主要醫療服務收入。 然而,近年來,隨著農村人口的快速城市化,中青年勞動者的遷移,以及孩子到城市學習、年輕女性或祖父母陪伴學生的遷移,長期生活在農村的人數越來越少,到鄉鎮衛生院就醫的人數迅速減少。 沒有病人去看醫生,鄉鎮衛生院就沒有醫療收入,僅靠財政撥款和公共衛生服務收入,很難維持鄉鎮衛生院的基本運作。 比如,乙個鄉鎮衛生院有50多名醫務人員,病人少的時候,醫生的月薪只有3000元左右,有時連工資都發不出來; 在患者數量較多的情況下,醫生的月薪可以達到6000-7000元,因此醫院有巨大的創收動力。 於是,鄉鎮醫院把創收寄託在農村五保戶和低收入家庭身上,尤其是住院費幾乎全額報銷的家庭,成為鄉鎮衛生院的香饅頭。 全縣民辦醫院也在打著低收入戶、五保住戶的思路。 那麼,這些醫院是如何利用生活津貼和五保來創收的呢? 第一步是招攬客戶。 根據醫保報銷政策,五保戶可以去醫保的指定基層醫療機構**,即五保住戶可以去醫保**的任意一家定點醫療機構,比如村里的五保戶在去世前依次被送往縣民辦醫院和兩個鄉鎮醫院住院。 為了把這五保戶拉到自己的醫院,鄉鎮醫院和縣民辦醫院想盡了各種辦法。 一是給鄉村醫生回扣。 因為工作需要,村醫生經常到村里走訪,對村里的情況非常熟悉,熟悉村里低收入和五保戶的基本情況。 因此,醫院競相尋找鄉村醫生合作,通過回扣激勵鄉村醫生將五保住戶介紹到自己的醫院**。 據村醫介紹,有2-3家醫院來找他合作,都答應引進成功拿到回扣,其中一家民辦醫院每引進五保戶就開出400元的回扣。 第二,醫生上村進戶。 醫院會通過各種手段獲取每個村的低收入和五保戶人員名單,然後到村和戶戶進行健康講座,到這些低收入、五保戶家中做思想工作,甚至哄騙他們送他們去醫院住院。 對於那些“頑固”的低收入家庭和五保家庭,醫院一再上門做思想工作,噓寒求暖,最後把他們拉到醫院。 法順,村里五保戶,一直身體健康,住在侄子家,幫侄子幹活,醫院多次來家裡做思想工作,讓他去醫院,他都拒絕了; 醫院一再派車來接他,他白罵那些來接他的人,最後還是忍不住被送進了醫院。 他向村民抱怨:“我不想去(醫院),接我罵(來送他去醫院的人)也沒用。 “三是介紹熟人。 鄉鎮醫院的醫生和工作人員大多來自自己的縣或鄉,他們的社交網路在當地,在當地有熟人。 第二步是留住有福利的人。 沒有生病或痛苦的好人一般不願意長期留在醫院,但醫院有自己的一套手段來離開這些五保家庭和低收入家庭。 一是提供周到的服務。 例如,有一輛私家車。 所有低收入家庭和五保住戶都沒有主動自己去醫院,而是鄉鎮衛生院(縣民辦醫院)開著車到家門口接他們,回來的時候,他們有專車送到門口。 80多歲的十分之五的居民楊來自豪地告訴村民:“如果不去(醫院),就不去(醫院)。 還提供貼心的生活服務。 低收入家庭和五保住戶不僅不需要支付一分錢的住院費用,而且醫院還提供免費食宿; 膳食標準與醫院工作人員相同,有肉類和素食; 他們睡的床是定期整理和更換的,這比他們乙個人在家時更乾淨、更舒適。 如果生活服務不好,也可以直接問醫生。 五寶胡慧月經常不喜歡醫院的窮生活和服務,以為醫院靠他創收,就想好好吃好喝好招待他,不喜歡他就罵醫生和院長。 二是經濟補償。 一些低收入五保住戶被國家各種優惠政策寵壞了,越來越精明,越來越唯利是圖,不福利就不做事。 為了留住他們,醫院不僅免費提供食宿,還對每天住院給予一定的經濟補貼,比如每天15元。 第三步是利用系統中的漏洞。 為了防止醫療資源,國家制定了一系列具有約束力的制度規定,但醫院總是可以通過表面的合規來掩蓋其非法經營,以達到套利國家醫療經費的目的。 比如醫療報銷制度規定,低收入家庭和五保住戶住院有報銷限額,超出報銷金額的費用由低收入住戶和五保住戶承擔,但實際操作是低收入住戶和五保住戶的自費部分由醫院運營解決, 而且他們不需要花一分錢住院。例如,制度規定普通患者最多15天(或7天)不宜住院,醫院的實際運作是低收入或五保家庭15天(7天)後出院,出院一周後再帶回醫院,以此類推。 再比如,住院的病人需要有詳細的病歷、用藥、**等記錄,這對醫院來說也是困難的。 因為每個成年人或多或少都有這樣或那樣的小問題,但這些小問題大多對人的身體健康影響不大,也沒必要**,所以,醫院從這些低收入家庭和五保家庭中發現一點小問題並不難。 這些住院低收入和五保家庭的病歷,都是關於腰頸椎病、高血壓、糖尿病等一些常見的慢性病。 對五保戶和有小問題的低收入家庭,小病按大病處理,一切安排住院打針; 對於沒有生病和痛苦的低收入家庭和五保住戶,給予一些對身體危害不大的藥物,如葡萄糖、生理鹽水、血液迴圈和瘀滯; 開一些具有保健功能的藥物。 中祿這個低收入家庭,經常從醫院逃出來,不是因為怕葡萄糖對自己的健康不好,而是因為他真的害怕打針。 第 4 步:創收。 醫院一系列手術的最終目標是創造收入。 在鄉鎮衛生院接受採訪的醫生透露,只要有低收入和五保住戶到衛生院就醫和住院,他們就有創收的辦法。 據了解,醫院主要通過以下幾種方式產生收入:一是多報醫療服務費。 在實際提供的醫療服務的基礎上,醫療服務費被誇大了,比如患者只有1瓶輸液,3瓶寫在費用清單上的賬單上。 二是虛報醫療服務費用。 不向患者提供醫療服務,但賬單上有醫療服務,例如,患者沒有入院但有住院記錄。 三是過度醫療。 常見慢性病以重大疾病**為標準,將**空間最大化。 第四,無中生有。 對於沒有生病或疼痛的人,他們會進行保健**,開一些保健藥物、葡萄糖等。 因為低收入家庭和五保家庭住院不花錢,醫院也包括食宿接送,服務細緻周到,所以他們不在乎住院費是否合理,交給醫院來處理。 即使五保戶和低收入家庭知道醫院在利用他們獲得國家醫療經費,因為是國家的錢,而不是自己的錢,他們也不在乎,他們會配合醫院獲得國家醫療經費。 比如村里的五保戶慧月,明明知道醫院靠他創收,經常藉此勒索醫院滿足他的各種需求,醫院不敢得罪財神,想盡辦法滿足他的要求。 第三,它對農村社會產生了負面影響一些醫院(保健院)利用低收入家庭和五保家庭獲得國民醫保經費的行為在全國普遍存在,而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是制度原因,將在另一篇文章中詳細闡述。 本文要討論的是它對整個農村社會的不良影響:首先,它造成了社會心態的失衡。 過去,農村地區只有五項保障,五項保障主要是農村地區沒有子女、無贍養的老人,國家為他們提供養老保障,同時社會也承擔了對他們的養老有一定的責任,但只提供最基本的養老保障。 因此,他們的生活質量遠低於普通村民,屬於村里真正困難的群體。 精準扶貧政策出台後,國家進一步細分農村貧困群體,分為低收入戶和五保戶。 一些低收入家庭確實因為家庭變故或身體殘疾而貧窮,其中相當一部分人因為個人懶惰而貧窮。 比如村民嶽遠,因為年輕時一直沒有娶過老婆,40歲以後,見找老婆的希望渺茫,就開始自暴自棄,過著酗酒酗酒的生活。 被評為貧困戶後,每月領取200多元補貼後,他失去了工作的動力,整天在村里徘徊。 60歲以後無子女的老年人,可評為五保住戶。 這些五保戶,有的在村里痴呆傻傻; 他們有的小時候懶得懶洋洋的,村民們都避之不及。 比如小時候偷懶懶,偷雞偷狗,被坑綁架騙,全鎮臭名昭著,村民們都避而遠之。 二爐周圍的女人從來沒破過,卻從未結婚生子,到了60歲以後,他被調到五保住戶,每月生活補貼500-600元,比村里有孩子的老人生活還安心,現在他在縣里找了個新女友, 經常去縣里生活,而且生活得很別緻。這些低收入家庭和五保住戶不僅有各種政策補貼,而且醫院還給予他們特殊照顧,生病時醫院免費,年老時還有醫院提供專業護理和養老,這是普通村民不可能擁有的,這讓很多辛苦了一輩子的農民感到不公平,對現在充滿了不滿政策。村民們諷刺地說:“他們是國家的英雄,為國家做出了重大貢獻,如果沒有重大貢獻,他們怎麼能有這麼大的福氣呢? 有村民說,“醫院扶他們,都是國家的錢,生氣也沒用。 二是扼殺了農民繳納醫保的積極性。 在實踐中,低收入家庭和五保家庭不繳納醫保,但他們是醫療服務最優先、醫療資源消耗最多的人群,這讓常年不去醫院但每年都要繳納醫保的村民感到不滿。 “我們支付(醫療保險),他們(低收入家庭,五保家庭)花錢,他們不想支付。 據村幹部介紹,近年來繳納醫保的農民人數逐年下降,部分村的保險率不到50%; 工作越來越難辦,醫療保險的領取成為農村兩級幹部最頭疼的問題。
發布一系列龍卡,分享數百萬現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