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走在基層還是同乙個島,大海變成了桑田

Mondo 文化 更新 2024-02-08

從完全手動觀測海洋資料到基本自動化; 從住在破舊的平房裡,到搬進兩層樓的建築; 從舉起手機尋找訊號,到使用5G寬頻......多年來,自然資源部千里巖海洋站步步改造,島上觀察員的工作和生活也發生了變化

還是那個島,“大海變成了桑田”。

千麗煙又變了,歡迎來看看。 ”

2024年春節前夕,自然資源部北海局將安排船隻前往千里巖,為觀察員運送物資,並輪換人員。 千里岩是中國黃海中部的乙個小島,面積只有0135平方公里,上面沒有常住居民,沒有淡水,甚至連多少土壤都沒有,如果沒有土地供應,人類根本無法在島上生存,但正是在這個孤島上,我國有一種特殊的困難海洋站——自然資源部千里巖海洋站。 自1960年台站成立以來,自然資源部北海局的觀察員們已經在千里巖工作了63年。 面對觀察員的“歡迎”邀請,青島**記者連續第九年到訪該船,親眼目睹島上的變化。

森利托巖海洋站。 攝影:韓興。

清晨6時,天還沒亮,“向陽紅52”號船就滿載物資從青島海洋科研基地碼頭出發,駛向千里巖。 隨船上島的是觀察員江濤和張輝,他們將接替在千里燕工作了乙個多月的劉俊亭和郭東,在島上度過春節。 年復一年,一代又一代的觀察者在千里巖扎根,從“晚輩”到“前輩”。 2016年,記者第一次踏上千里岩時,年齡最小的就是車浩傑,如今他已經當上了副站長; 2018年,江濤第一次上島,今年他成為了島上的隊長。 2023年,24歲的劉俊廷將上島,他將成為所有觀察員中最年輕的。

經過近5個小時的航行,千里巖映入眼簾。 從遠處看,它仍然是那個露出岩石的荒涼小島,看起來和以前一樣。 但大家都知道,這些年來,隨著千里巖海洋站的逐步改造,島上觀察員的工作和生活都發生了變化。

更宜居

經過一系列作業,“向陽紅52”號船於10時20分停靠在千里巖“碼頭”。 所謂“碼頭”,其實就是在陡峭的懸崖峭壁上開鑿出的幾十平方公尺的空地,用於物資運輸和人員輪換。 這時,工作人員拿出舷梯,在船和“碼頭”之間斜豎起,用吊桿將物資從船上運送到碼頭。 我還記得,很多年前,登陸島上的“舷梯”只不過是一塊長約三四公尺,寬只有三四十厘公尺的簡易木板。 當記者惶惶不安地爬上木板“舷梯”上島時,站長江文凱笑道:“你怕這塊木板,但我們很期待。 有了它,我們可以有補給,我們可以回家了! ”

一塊小木板被用來充當“舷梯”。 來源** 李洵翔攝。

近兩年來,登陸板已經“退役”,這也從一定角度反映了森立岩海洋站的變化。 舷梯和吊桿的使用使搬運和補給更加高效,並大大提高了人員上下島的安全性。

大公尺、麵粉、糧油、肉、菜、蛋、煤氣罐等重達幾百斤的物資運到碼頭後,觀察員們開始扛著它們前往島上高約70公尺的千里燕海洋站。 這些物資需要一點一點地背在背上。 “以前冬天取暖煤,每次至少要補充5噸,五六個人搬運5噸煤至少要兩天。 江文凱曾告訴記者,如果出現強風大浪,補給船就來不了,或者不能正常側靠,觀察者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吃飯的問題。 “有時船60天或70天都來不來,所以我們沒有東西吃,所以我們不得不捕捉海藻並混合。 如果你沒有東西吃,你只需在水中放一些鹽喝,我們稱之為“玻璃湯”。 還有一次,補給船耽擱了,他們只好把腐臭的麵疙瘩砸碎,通過螢幕篩選,“總比餓著肚子好,雖然味道不好。 ”

江文凱攜帶物資。 資訊**。

然而,近年來,島上觀察員攜帶物資的壓力大大減輕,“吃喝”問題發生了巨大變化。 自然資源部北海局根據千里巖地形建造了300多條水泥台階,方便了物料搬運和出行觀察,特別是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船上裝置也進行了更新迭代,基本可以保證及時供應。 “從船上儲水罐可以抽取大量淡水到千里巖水庫,一次補給可以保證三個月的用水需求,既緩解了補給和運輸的強度,又解決了觀察員吃水的問題。 在運送物資的路上,江濤笑著說,他們再也不用過著喝雨水、吃“蘸醬油饅頭”的艱苦生活了。

走上樓梯,映入眼簾的是一幢紅色屋頂、淡黃色外牆的兩層小樓,這裡就是千里巖海洋站,千里巖觀察者的“家”。 該建築於 2007 年落成,一樓設有工作區,二樓設有起居區。 在建築物的入口處,有藤蔓; 院子裡種著無花果樹; 在小樓的一側,觀察者們利用拉到島上的土壤開闢了兩塊菜地,補充新鮮蔬菜; 在另一邊,乙個小型“養雞場”被圍起來,以獲取新鮮雞蛋。 進入小樓房,空調、熱水器、淨水器一應俱全; 在書架上,還有更多的書; 開啟手機,這是乙個5G網路。

這立刻提醒了記者,這幾年他們登陸島上時,觀察者們總是感嘆,“這樣的住宿和生活條件,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他們中的一些人曾經住在破舊的小平房裡,並遭受了千里岩上的“三寶”(蒼蠅、蚊子和小叮咬)。 “蒼蠅會叮咬,而且數量太多,你可以用一劑掃半個簸箕。 更可怕的是小小的叮咬,蚊帳隔不開。 有些同事**有過敏症,腫脹到第二年才消失。 車浩傑說。

在船和Senrito“碼頭”之間豎立了一條舷梯。 攝影:韓興。

更困難的可能是缺乏屬靈生活。 2016年,記者登陸島上時,島上幾乎沒有網際網絡,天氣好的時候,他只能拿著手機尋找微弱的訊號。 即使在節假日和“每個節日都想著親戚”的時候,觀察者也很難和親戚在一起,只能焦慮。

在那之後,變化是漸進的。 2018年,光伏發電在千里岩上擴容,柴油發電作為備用; 2021年,在千里岩上建設4G通訊基站; 2022 年,又安裝了一台 5G 裝置。 因此,遠離陸地的觀察者可以在業餘時間閱讀書籍、上網和與家人“面對面”。

房屋經過防水處理,使用了60多年的蓄水池進行了翻新,供水管道進行了保溫處理。 我們的生活環境更加舒適宜居。 千里岩上,江濤、張輝等觀察員熱情地帶記者四處走走,一一介紹孤島上微小可察覺的變化。

聰明

從島的東側到西側約240步,從南到北約820步......在千里岩上,觀測者們用腳步丈量了這座小島上的每一寸土地,並“接力”從事海洋水文氣象觀測,觀測資料自千里燕海洋站成立以來從未中斷過。

這源於Senrito Rock海洋站的重要性。 台站所在海域是海上通訊要道,觀測資料填補了我國黃海中部海洋觀測的空白,準確及時地發布海上預警,特別是風暴潮和大浪預警,保障船舶航行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千里巖觀測資料也參與了全球大氣環流觀測資料的交流和共享,觀測資料的質量代表了國家的形象。

觀察員開展工作。 攝影:韓興。

車浩傑曾多次表示,就算有颱風或大雨,也要堅持檢查,因為“一旦缺少一條資料,損失慘重”。 記者這幾年一直在島上採訪,至今仍清晰地記得觀察員們的“笑話”:車浩傑剛加入工作時,半夜拿著量桶去測量降水量,沒想到路會打滑,他跌跌撞撞,眼看自己就要摔倒了, 他迅速護住量桶,最後摔倒了,雙手沾滿了鮮血。

觀察家認為,“天氣越糟糕,觀察到的資料就越有價值”。 正因為如此,他們經歷了許多驚心動魄的時刻。 有一次,為了獲取潮高等關鍵資料,江文凱在颱風期間趕到潮汐井測量資料。 他發現了海浪落下的那一刻,迅速開啟門走了進去。 門關上的那一刻,他聽到海浪拍打著門的聲音,“當時我什麼都沒感覺到,但後來想起來,我真的很害怕。 ”

在千里巖海洋站漫長的歲月裡,潮汐、海浪、相對濕度、風速、風向等10餘項海洋資料都需要人工觀測,並按時上報。 可以說,在上個世紀,許多珍貴的觀測結果都是由觀察者冒著巨大風險獲得的。 令人欣慰的是,本世紀初以來,森立岩海洋站陸續安裝了自動觀測裝置,大部分資料實現了自動觀測,大大減輕了觀測人員的工作量。

在千里巖海洋站值班室,能見度、相對濕度等氣象資訊清晰地顯示在電腦螢幕上。 “能見度計是2023年11月新安裝的裝置,可以按分鐘觀察資料,自動化和智慧型化水平有所提公升,可以有效提醒船舶提前避開浮標等物體。 劉俊婷介紹,目前除了集水、雲量等內容需要人工進行外,觀測員還需要定期檢查觀測儀器是否正常執行,發現故障立即處理,如果無法恢復,將立即開始人工觀測。

2023年,千里巖海洋站推出的智慧型海洋站系統,成為島上觀察者的“好幫手”。 劉俊婷補充說,如果觀測資料出現偏差,系統會提示並轉交給人工驗證處理。 該系統還充當值班人員的“鬧鐘”和“備忘錄”,可以提醒值班人員提前進行觀察工作。 2023年,千里巖海洋站還將依託通訊基站建立資料專線,傳輸海洋資料,提高資料傳輸的安全性。

每年我上島時,記者都會問新來者“在島上會不會寂寞”的問題。 聽了這話,劉俊霆靦腆地笑了笑,說道:“我能忍受寂寞,偶爾無聊的時候也會去南山散步。 他指了指不遠處的山頂,“看著山頂遠處的漁船,心裡平靜了許多。 ”

時代在變,條件在變,人員在變,但千里岩上觀察者的“接力”卻沒有變。 他們中的許多人在千里岩上留下了他們最美好的青春。 還記得江文凱的妻子接受記者採訪時眼中湧出的淚水:“結婚的時候,沒想到他在島上工作了這麼多年,大半輩子。 ”

下午2時許,“向陽紅52”號船緩緩駛離千里巖。 航行後不久,島上的海浪聲和空氣中略帶魚腥味的海味就聽不到了,也聞不到了。 島上觀察者揮舞雙手的身影漸漸模糊,縮小成乙個小點,但守守孤島的那些塵土飛揚的過去卻越來越清晰。 (青島**觀海新聞記者 李洵祥 實習生 李慧澤 郝家柱)。

責任編輯:孫遠喜。

相關問題答案

    走過新年的基層 走過基層的K7041列車正在進行中

    火車上的服務真的很貼心 細心 負責,我會有機會去東北學習。月日,來自廣州 北京 武漢 深圳等地的名至歲的中小師生乘坐這輛 雪國列車 前往漠河市,開始了為期三天的主題遊學之旅。楊格捻線效能。隨著寒假的到來,全國多地遊學的做法火爆。鐵路部門抓住市場先機,加強與一線部門 景區 旅行社 教育機構等的對接與合...

    新年走基層

    編者按。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周年,是實現 十四五 規劃目標和任務的關鍵一年。為進一步凝聚人心,增強信心,溫暖人心,本報今日起開設 走過基層新年 欄目,以精彩的故事 感人的細節 生動的場面,充分展現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顯著成績,生動展現人民群眾歡春的歡樂祥和景象,營造團結進步 溫馨和諧的濃厚氛圍。...

    過年就去基層!

    劉風化府站長 賈春暖採血科科長 李昌傑宣傳科科長 牛霞,月日,也就是農曆二十五,新鄉市血站站長李長傑等人冒著嚴寒走進徽縣市孟莊,月日,也就是農曆二十五,新鄉市血站領導走進孟莊村,徽縣市孟莊鎮懷著唁慰問 慰問寒望徐志良。受惠縣獻血隊隊長張欣的委託,新鄉的好人張建嶽陪同新鄉的好人。來張寅 張玉寶夫婦 徐...

    “我們是跨越2600公里的好朋友!” ”

    從西北晉城到東北冰城,跨越公里的 童心 手牽手,為兩地的孩子們開啟了一段有意義的假期時光。這幾天,黑龍江省青年發展協會接待了一批來自甘肅的青年客人,平均年齡歲,最小的只有歲。這一周,他們和哈爾濱的孩子們一起,在父母和老師的陪同下,參觀了單元遺址展廳 哈爾濱工業大學航天博物館 冰雪世界 冰雪小鎮。在這...

    過年,去草根小巷公交車

    月日上午點分,我來到了重慶市渝中區大溪溝靜園汽車站。這是小路公交車的起點。和我一起在這裡等候的是一位老人,他拖著一輛帶菜籃的小推車。我叫左瑞芳,今年歲。閒聊間,老人對我說 巷子裡公共運輸很好,對我們老年人來說特別方便。車子進了車站,老爺子輕鬆上了車,我跟了上去。與傳統公交車不同,這輛小巷公交車底盤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