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劉克新、梁佳琦、荀超自陝西習安報道。
秦國統一六國,為後世的統一和發展奠定了基礎。 漢朝繼承了秦朝制度,奠定了中國政治文化的基礎。 漢族、漢族文化、漢服......秦漢對中國文化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 春節來臨之際,封面新聞記者來到陝西歷史博物館秦漢館(以下簡稱陝西荔波秦漢館),一睹秦漢王朝的威嚴。
記者了解到,秦漢博物館位於秦漢新城秦創元威和科技創新帶核心區,緊鄰秦羨陽城遺址、西漢皇帝陵遺址核心宮區。 這七座建築按照北斗七星的排列方式排列,並由高架走廊連線。 秦漢博物館是目前中國唯一以秦漢文明的起源、發展和貢獻為宗旨的博物館。
文物講述歷史。
當工件“變成”演員時。
講述秦漢朝往事。
當乙個新的博物館開放時,觀眾總是想知道展出了哪些重要的文物。 封面新聞記者在陝西歷博物館秦漢博物館看到,在陝西博物館備受關注的杜虎符、彩雁魚銅燈等文物已在新館亮相。 此外,金怪、銀臥鹿、秦兵馬俑、古船、“上林”銅燈等重點文物也已到位,必將大飽觀眾的眼球。
杜胡福.
彩繪鵝魚青銅燈。
封面新聞記者從陝西歷史博物館研究館員、展覽部副主任任學力處獲悉,為了從立體維度展示秦漢文明的廣度和深邃及其對世界文明的貢獻,陝西立波策劃了“世界為一——秦漢文明主題展”等系列展覽,迎接秦漢館開幕, 陝西歷史博物館的乙個分館。展廳分為兩層,共計3530平方公尺,共展出文物732件(組),分為序廳、一至六單元、尾廳8個部分。 展覽內容以創造新秩序為核心,從制度建設、經濟發展、思想基礎、 文化創新、科技扶持、交流互鑒。任雪麗還透露,除了目前在展館展出的上述文物外,陝西荔波秦漢博物館還計畫從文物倉庫中挑選更多精彩文物,逐步與觀眾見面。
展廳現場。 一走進基礎展“世界是一樣的——秦漢文明主題展”,記者就注意到,這個展廳的陳列與傳統展有很大的不同。 過去,觀眾一走進傳統博物館,就直奔最著名的文物。 這是因為在傳統展覽中,大多是按照物件的材質分類的,如陶器、青銅器、黃金等,或者根據物件的種類分類,不難找到“明星”文物。 然而,在秦漢展館中,展覽的每個單元都包含著各種文物。 比如杜胡,一群秦兵馬俑,一群漢族兵馬俑,一群玉器等反映秦漢文明的制度; 銅令、陶器倉庫、一套鐵農具、貨幣和貨幣模型反映了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 鍍金銅弩機、八橋紙、算術晶元、彩雁魚銅燈等科技成果; 鍍金銅蠶、絲綢、古船、綠釉孔雀燈等,體現了中國對世界的探索。 任雪麗還介紹,按照過去參觀博物館的思路,很難領略陝歷博秦漢閣的精髓。
展廳展示。 事實上,秦漢王朝對中國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為國家和身份的認同奠定了基礎。 因此,要想讓遊客了解這段輝煌的歷史,文物必須成為大歷史語境中的演員。 任雪麗說。
這種遊覽方式對博物館解說裝置和人員的要求極高。 任學禮表示,目前確實在補充電子導覽和語音導覽的裝置。 在展廳,記者還觀察到,AR眼鏡正在準備投入使用。
金色怪物。
銀色臥鹿。 在對比中增強文化自信。
9. 大多數**裝置都有“啟用”的歷史。
在參觀“同乙個世界——秦漢文明主題展”的基礎展時,細心的觀眾也會發現,展覽中其實有兩條線索。 一條主線是秦漢時期的歷史,另一條是藍色面板背景的內容——中國秦漢時期世界其他地區的文明是什麼樣子的。
秦漢館其實是乙個從陝西看中國,從中國看世界的設計理念。 任學禮說:“我們平時講的是文化自信,我覺得自信應該對比一下。 了解他人是培養自信的唯一途徑。 ”
多**裝置。
展覽的另乙個亮點是安裝了9個,其中大部分。 這些裝置作為敘事的另一條線索,與具象的文物相結合,生動、生動、具體地闡釋了秦漢文明的巨集大主題。 “其實,秦漢歷史上有一些內容很難理解,或者比較枯燥,我們通過數字裝置以一種'酷'的方式表達出來,這更容易理解。 比如,關於秦國改革的內容,博物館用“遷木立信”的方式,將改革的內容表達到山河邊角。
在秦漢館內,還有許多互動裝置,包括二十八星的互動感應牆和人人字的漢字。 如果你在寒假期間走進陝西日曆博物館,千萬不要錯過這些有趣的地方。
封面新聞記者獲悉,2024中國國際博物館日主會場系列活動將在陝西歷史博物館秦漢館啟動,屆時陝西荔波秦漢博物館將正式開館。